有人建議應取消中小學教師按職稱發工資,應按工齡、工作量發放,你怎麼看?

平安健康快樂YXJ


我也是老師,對於有人建議取消中小學按職稱發工資,應按工齡、工作量發放的說法,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我們這裡小學現在競爭最激烈的就是副高的評定吧。因為以前小學不允許評副高,最近幾年才允許評。大家都擠在評副高的獨木橋上!可是指標太少了,一年也就兩三個指標,大家都虎視眈眈的。可是那又能咋?裡面的水太深了!太渾了!使出渾身解數也未必能輪到自己。


去年有個認識的女教師評副高,她成績一般,學歷一般,所有的成績就是一般,除了年齡大點和有點後臺,沒有過人之處。最後把她推上去了,和她PK的是一個年輕點的老師,各方面都不錯,還當著個小學領導,他倆一定有個人上去,有個人下去。年老的老師馬上要退休了評不上就沒有機會了。她就對年輕老師說,如果你要是評上了,我天天寫舉報信,叫上面人來學校查你的學校的各方面的工作,尤其是賬務方面的問題。

年輕的老師徹底被抓住軟肋了,自動的就退出競爭了。

為了評上職稱,撕破了臉。還不是因為職稱高了給大家帶來了利益。


女教師評上後,第二年就職稱掛上鉤了,漲了工資,然後就說腰疼、腿疼、胳膊疼,沒有不疼的地方,三天兩頭的請假不上課,後來就只給她安排了音樂課,還就教兩三個班,一個星期就兩三節課。

大家對職稱詬病很多,原因有多個。

其一就是指標太少,我們這裡幾百個老師每年的副高指標就極少的兩三個。按著指標計算,中老年老師到退休都輪不到指標,也就在現有的職稱上養老了,那還有啥幹勁!成績好也輪不到一個指標。

其二就是評選不透明!雖然也張貼公示,但是你根本不知道其中的詳情,比如說論文加分,你知道人家到底有沒有論文呢,你就看到人家有加分項,為啥加分,有沒有加分資格,你根本不清楚,那最後的排名公示有啥意義。怎麼出來的排名,大家心知肚明。怎麼也輪不到自己,如果真到了你下去,我就能上來的地步,就像上面舉的事例一樣,就會撕破臉,互相攀咬,就比誰有“本領”吧。

其三就算有的老師是靠真本事取得了職稱,只要有了高職稱後,就脫離一線不擔任主課。擔任主課的少之又少。而年輕老師或者評不上職稱的中老年教師,幹著繁重的工作,掙著少很多的工資,心裡就會不平衡,有意見,消極怠工。有就話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能就是這道理吧。

取消職稱工資很多老師會很開心,但是絕不是全部。因為取得了高級職稱會不開心。

有人怕按工齡發,會養成吃大鍋飯的壞習慣,幹好幹壞一個樣,就混年頭,越年老工資越高。而年老的教師相對來說工作量分配的比較比較少,而工資比較高,又怕傷害了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那就要在工作量上加以補償,年輕教師課時量大,可以加大課時量補償,績效工資向年輕教師傾斜,多勞多得,誰也說不出啥來。年老老師如果也想多得績效,覺得自己精力還不亞於年輕人,也可以申請加大工作量,這樣大家的積極性都給調動起來了。


績效工資考核跟職稱無關,要從課時量,完成教學任務成效,考勤,完成學校其它各方面任務等等方面全面考核,績效工資要拉大檔次,多勞多得,不能搞平均分,多付出的就要多得。

哎,瞎想了半天。如果還是如果!假設成不了真。2019年漲得工資依然是按職稱漲的。目前也沒有任何取消職稱的一點消息!

醒醒吧,別做夢啦!這不是咱們想咋樣就咋樣的。議論完,該幹嘛就接著幹嘛吧。想要更高的工資,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吧。職稱一天不取消,那就要多加努力進取吧。說別的都沒用!

你說呢友友們!贊同我說的嗎?贊同的話就點贊留言吧。歡迎友友們談談你們的看法!


心中百合靜靜開


關於職稱的那些事兒,很多老師提起來都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啊,當年我們在河北的時候一個學校有300多老師,但是能評上職稱的每年只有五個人,這樣的話,很多的老師任教滿一年之後,升了中二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你想一想300個人,每年評五個,多少年才能輪到你呢?再加上可能會有各種的暗箱操作,所以很多的老師只能是望洋興嘆,回到家這邊之後,私立學校比較注重老師的能力,從來不管你是中級還是高級。我們學校的老師很多都是教了幾十年的,但都是中二。因為學校根本不在乎這個。學校在乎的是你的資歷,你的本事。也就是說你拿多少工資是由你的本事來決定的,上課的時候如果學生反應好,家長不會有什麼投訴之類的。那麼慢慢的,你的工資就上去了,再加上私立學校,課時量比較大,每節課時那也是額外有錢的,這就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問題了在這裡沒有什麼大鍋飯可吃的,每個人你一定要在自己的崗位上頂得住,不然的話你隨時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性。為了保住你的飯碗第一,你要努力的去工作;第二,你要努力的去提升自己;第三一定要處理好與家長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蘭姐的心靈之旅


教師的年度考核按照“德能勤職”進行。把“德”放在第一位。

如果一個教師是全心全意搞教學的,那麼他年齡越大越“德高望重”。

如果一個老師的能力又特別強,那麼他的德望就更高更重,對學校、社會的貢獻就越大。

然而,在和平年代所作的這些貢獻,與戰爭年代的革命志士拋頭顱、撒熱血相比,這又算得了什麼?!

當此社會道德滑坡嚴重之際,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承前啟後,更應起帶頭示範作用,多作貢獻。

所以,我認為,高級職稱應按年齡來,如果有指標的話,年長者優先。

不過,最好取消職稱,國家按工齡來發工資。

努力工作,這是任何一個行業的基本要求。

按工齡發工資,省事省心,老師可以更專心治學和工作。

對錶現差的,工資照發,只是人調去條件艱苦的偏遠的地方。本鄉鎮內、本區內、本市內甚至更遠的地方內調動,哪裡缺老師去哪裡。去一學年,第二年回編制所在地。這樣,也解決了老師調動難的問題。

每學年學期結束後,由全體老師和每班兩個學生家長代表,對每一位老師投票,得票最少的老師調離本學校一年,(學校老師多的,按比例末幾位調離。)(這裡指的是小學、初中九年義務教育)。


究竟究竟


不能簡單的只看到工資與職稱掛勾,還應該看一看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的條件和操作過程。

從職稱評審的條件看,無論是初級中級還是高級,教齡都是必備條件之一。年限不夠,誰能晉級?

職稱評審的再一個必備條件是學歷。對老師提出學歷要求,這不過分吧?

職稱評審還有一個必備條件是擔任班主任。不能勝任班主任工作,或不願意擔任班主任,能是一個優秀老師嗎?

職稱評審另一個必備條件是輔導學生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活動或比賽的獲獎證書。這個條件考察了教師的教學輔導能力。

職稱評審的另一個必備條件是教師本人的優質課證書。這個條件考察了教師的課堂上課能力。

職稱評審的另一個必備條件是教研能力,比如研究課題和論文等。

從如上這些職稱評審的條件可以看出,國家出臺這項政策(制度)的初衷是鼓勵優秀的。之所以會出現反對的聲音,一是因為前些年評審過程中的不夠透明和指標限制造成的,二是一部分教師硬件不夠而有怨言。

對於出現的問題,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完善。重打鼓另開張,推倒重來,風險太大,顯然是不可取的。


隨心旅行39


這種建議是非常不合理的。

現在我們讓孩子上學校,都喜歡找名師、找名校。

把中小學教師的工資通通按照工齡、工作量發放,教學水平用什麼標準來衡量?

莫不是以為我們中小學教師是搬磚的,教一節課相當於搬一次磚?

國家將教師作為機關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是用知識育人。

今年1月份,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文件中提出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學職業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

確實過去我們的職稱制度,導致很多教師削尖了腦袋評高級職稱,以期得到更好的待遇,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職稱達標上了。當然裡邊也有很多不公平的職稱評審行為。

比如要求老年教師也要掌握計算機知識、還要外語成績等等。導致很多人覺得教師的職稱評審制度不合理,不合實際。

可我們就是想讓它更合實際起來,所以才推進職稱制度改革。

像黑龍江等一些地區,在落實國家文件的基礎上,專門設立鄉村教師從教30年高級職稱崗位,對符合條件的教師進行專項評審。

未來,可能職稱制度會更實際化、人性化,側重於教學成績的方方面面。對於論文等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會越來越少,但是對於鄉村從教這些促進教育公平的工作要求會更加重要。

或許以後會開發班主任20年的專項高級教師職稱,對於十年以上超課時50%工作的教師設立專項高級職稱等等。

一些創新、帶頭、科研獎勵加分也會越來越重,只要這樣能夠激發大家工作的積極性,大家也就不會對職稱制度有微詞了。


暖心人社


支持!職稱評選中的不公平與腐敗已成為廣大教師心中的痛,大量的教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奮戰在教學一線,工作十幾年二十幾年卻止步於中二中一,工資待遇夲身就差,等著政府漲工資望眼欲穿好多年卻原地不動或漲了也是杯水車薪,就指望著職稱一評跳一大截(中一比中二多五百,高級比中一高近一千),卻年年被領導任人唯親視而不見,八年十年不見希望,物價房價一年年向上躥,工資卡上的數字卻不斷縮水,眼見著一天天孩子長大父母老去,生活教育看病養老幾座大山壓來,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養家的能力卻在減弱,急啊,工作的熱情自然也在減弱,由激情變為憤懣,憑什麼當領導的,上課不行的,不認真的,沒成績的,只會拍馬屁約的都評上了,趾高氣揚的,認真工作正直勤奮的卻不被認可?這樣的情況估計在每個學校的不同時期都在上演,職稱,已成為挫傷廣大教師積極性的代名詞,的確真的需要改革了!


仁義好男人666


職稱可以按照工齡評,但不能按照工作量評。

1)按照工齡評的話,工作環境會純潔很多,職稱參評階段,人性也不會那麼醜陋的顯現出來,領導一天也不會拿評職稱給人壓力。大家要做的,就會潛心工作,不會應付職稱;

2)不能按照工作量。拿班主任來說,乾的活很多,都不拿錢,就拿小學階段語文老師為例,一天一節課,一週五節課,加上作文課,一週也超不過10節。英語老師就不一樣,一個年級下來,每個班一週兩次,一年級六個班,輕輕鬆鬆超過10節。可是當班主任比英語老師要多幹多少活啊。尤其現在的老師,伺候完孩子、還得應付家長,沒尊嚴的職業能有幾人尊重?




貓眼觀生活


我來說說績效工資,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教師績效工資是根據教師的教學效率而發放的工資。經國務院同意,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分配政策。

教師績效工資標準如何計算?

績效工資是指通過對員工的工作業績、工作態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綜合考核評估,確立員工的績效工資增長幅度,以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為基礎。

說人話就是,績效工資是根據績效來發放的,但現實情況卻是根據職稱高低來發放的。

比方中教二級教師的績效只有300左右,而中教高級大概有600元左右,幾乎是2倍。

可是工作量呢。高級教師一般都帶課比較少,初級教師帶課就非常多了~


教育百花園


按職稱發工資,應該說是不公平的,但這就像高考,人人喊著不公平,但沒有更好的辦法。

現行的工資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補貼,這中間,崗位工資和補貼都和職稱有關係。

按照工齡發工資應該說也是公平的,工資的高低金額從事職業的時間直接掛鉤,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消除職稱評聘中的詬病。

職稱制度,說實話,其中問題多多,與個人能力關係不大,業績條件其實和教學水平業務多大關聯,但是,職稱制度還是推動了創造條件的積極性,如果僅僅按照教齡,其實就失去了動力,坐等教齡年年長,所以,僅憑教齡是不全面的。但這兩年職稱制度改革,進步了一點點,但沒從根本上消除弊端。

至於說按照工作量,千萬別提這個建議,否則的話哭的還是一線教師,你不要低估了領導對工資的嚮往,也不要低估了領導為了工資創造性的智慧,只要是人操作的,他們一定會千方百計“制定規則”,況且,工作量真的不好量化,上課有課節次,但管理工作如何量化?教育輔助工作如何量化?強行規定不算工作量明顯不現實,只要不規定,他們一定會拿出一套,讓你氣憤又沒法說。所以,我認為這個不可行。

我倒覺著:

1、加大教齡在工資比例中佔得分量;

2、繼續對職稱制度進行改革,儘量消除弊端,另外減少職稱對工資的影響力。


教苑


最好的辦法就是使老師重新變得有尊嚴

看看現在的老師,一個個都快變成學生的保姆了,打不得,罵不得,學生一旦有什麼問題,家長就來鬧,這是不是很搞笑的事情!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現在有多少人還會去在意這句話?

建議把教師工作評為最高尚的工作!

工資也要多多的給老師!

從新賦予老師更多的權利,這樣才能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我們也才能有未來!

此處觀點不接受反駁!

有不同意見歡迎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