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孩子成長路上的心理問題?

橙子味的是愛情啊


首先與大家分享的是孩子1-7歲成長髮育特徵及心理特點:

<strong>

1~1歲9個月孩子的整體特質如下:

2~3歲孩子的整體特質如下:

3~4歲孩子的整體特質如下:

4~5歲孩子的整體特質如下:

5~6歲孩子的整體特質如下:

6~7歲孩子的整體特質如下:

因此,作為家長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理特點,實事求是地進行解決成長問題。

<strong>

所謂關鍵期,就是在該幹什麼的時候幹什麼

孩子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著自己發展的關鍵期。

所謂關鍵期是指個體行為的發育有階段性,某些行為在某些時期並在適當刺激下才會出現,若缺少適當刺激則該行為永不出現。


人們喜歡把關鍵期稱之為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機會之窗”。就像人到了適婚年齡就要結婚,過了這個時間還想找到那麼合適你的人就不容易了,結婚就更難了!


所以,我們家長所做的應該是哪些事呢?一是識別關鍵期。二是在關鍵期採取積極地行動,解決孩子各個年齡段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問題。


如果父母掌握住了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將會對孩子的發展有一個更好的促進作用,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孩子的成長不可逆,錯過了就是一生的損失。


多特兒童專注力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曾發佈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1、焦慮、抑鬱症。

這3000萬人中有30%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抑鬱症狀,有4.76%-10.9%的兒童青少年出現有過不同的焦慮障礙。

2、校園欺凌。

其他值得引起大家關注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校園的霸凌,因創傷經歷(例如性侵、身體虐待、家人離世、父母離異)而導致的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發生的情緒行為問題,網絡遊戲成癮等。

3、網絡成癮。

關於網絡成癮,其成癮低齡化值得特別的關注。其中一項關於小學生網絡成癮的研究顯示,有網絡成癮傾向的小學生高達17.2%。而青少年網民中12-18歲的網癮發生率為1.33%-20.8%。

在不同的成長時期,孩子有哪些比較常見和需要重視的心理問題?

自閉症。

童年時期,孩子會有一些神經方面的問題逐漸顯現。例如現在越來越關注的自閉症,也叫做孤獨症,這就屬於神經發育障礙的一種表現。有自閉症傾向的兒童會在溝通和社交中存在一些缺陷。

  • 他們和同伴或者家人互動性情緒交流的會比較少。

  • 對他們來說和同伴一起玩耍或者他們主動邀請同伴進行玩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他們還會有很多侷限性的興趣愛好,比如說小朋友喜歡玩玩具汽車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有自閉症的孩子可能會關注車子的車輪,非常侷限的興趣愛好。

  • 會不停的把紙片撕成小碎片藏到小角落,這是很多同齡孩子不太會做的事,他們會感興趣去做。

  • 有一些生活習慣被打破了,需要臨時進行調整,他們就會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他們會完全不能接受並且出現大鬧脾氣、哭鬧不止的現象。

  • 對感官刺激有明顯的反映,比如說他們會喜歡開燈關燈等。比如說會墊著腳尖走路,就是感官上有很多特殊表現。

當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和情緒表現的時候,建議儘早尋求幫助,並且及時進行評估和診斷,因為只有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孩子才能比較好的進行社會上的學習,並且更好地融入社會。

注意力缺陷和多動。

有很多家長會問我的孩子是不是多動,注意力是不是有問題。一般來說,12歲以前的孩子如果發生一些和同齡孩子相比更明顯的注意力缺陷情況,比如:

  • 說做事情非常粗心大意,非常不注意細節;

  • 注意力維持時間很短,比如他讀一本書,反反覆覆讀一頁,雖然讀很多次都會忘記,這就是注意力非常短。

  • 比做事情有頭沒尾,開始做作業做了一半就跑出去做別的事情,或者丟三落四,或者不願意做費腦力的事情,這時候孩子表現出有一些注意力的缺陷。

如果孩子有用不完的精力,這個時候可能會表現出有一些多動症狀和行為。比如:

  • 精力特別充沛,總是在教室裡跑來跑去;

  • 控制不了自己的嘴或者手,總是動來動去影響他人;

  • 喜歡從教室這個地方衝到那個地方;

  • 家裡和教室裡的座位上總是亂七八糟,非常沒有條理。

如果兒童有這些表現,家長和老師最開始可以通過一些行為控制的方法,幫助他們瞭解怎麼樣認識到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有意識地調整。如果問題特別嚴重,因為這是一個神經發展的缺陷,可能會需要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和調整。

學習障礙。

在學齡期,兒童和青少年會面對的一個比較隱性的問題--學習障礙。當孩子智力發展完全沒問題,但是在學習某部分內容總是不能有所起色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了解孩子是否存在有一定的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表現在學習某一內容的內隱缺陷上,例如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可能容易搞混形近的字、在閱讀的時候跳行漏行、難以理解某些概念。由於這種缺陷的存在,容易導致兒童青少年造成對自己的自卑感、無能感,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出現注意力分散、不願意和同伴交往、害怕來學校甚至厭學逃學等現象。

如果孩子真的存在某些學習障礙,那需要老師和家長及早的調整教學方式和干預方式來應對孩子的學習障礙,幫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心。


叛逆期。

青春期開始後,青少年會進入一段情緒的疾風驟雨期,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階段。這個時期,他們的生理發育逐漸成熟,然而他們的心理成熟度和情緒調節能力還沒有跟上節奏,因此有比較多的心理問題會開始顯現。

青春期的孩子會比較在意同伴對他們的評價,對於害怕自己的表現會受到負面評價的青少年來說就容易出現社交焦慮。例如不敢在公共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敢和同學一起聚會。

青少年期還會因為學習生活環境和狀態的改變出現一定的適應性問題,伴隨著一些焦慮或者抑鬱的情緒。例如從高中到大學的環境轉變中,青少年會遇到和父母的矛盾、和室友的矛盾以及親密關係上的矛盾等,青少年還會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迷茫感,不知道自己的職業生涯將會如何。

這一階段的孩子需要得到很多的社會和同伴支持,通過吸收不同的信息來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


健康中國


首先要為題主點贊,因為能夠意識到需要正確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問題的父母都稱得上是負責任的父母。
確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就像身體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可避免的生理病痛一樣。
首先,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經歷生理和心理之蛻變,有些階段是特別關鍵的,如第一叛逆期“寶寶叛逆期”,第二叛逆期“兒童叛逆期”,第三叛逆期“青春叛逆期”等,在這些特殊時期,孩子的心理會出現顯著的變化,如果家長不瞭解孩子的生長特點和心理需求,應對不力,就會造成孩子出現心理和行為上的問題。
其次,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面臨種種的困難和打擊,如原生家庭的不合理模式,學校和和社會環境中的負面因素,具體諸如霸凌事件、學業競爭、人際交往困境等等,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擠壓,從而導致心理障礙。
那麼作為家長以及所有孩子的教育者來說,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們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呢?
1、首先接納一個事實,就是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某些心理問題是自然的甚至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解決的,這樣可以使父母免去焦慮和驚慌,從而可以為孩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2、其次要隨時關注孩子的成長動態,細緻觀察孩子的心理表現,一旦發現孩子有心理異動,立刻引起重視,採取措施。這樣可以避免延誤時機,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的沉溺。
3、當孩子出現心理異動時,一般會表現的比較負面、反常、不配合,這時要避免對孩子使用強制、命令的措施,而是意識到孩子症狀背後的心理變化,從而以平等、尊重、關愛的態度走進孩子的內心,進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調整心理狀態。
總之,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作為父母僅僅有足夠的愛是不夠的,還應該在愛心之上具備必須的智慧和知識,才能給孩子更好的陪伴和支持。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王紅豔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敏敏老師回答,頭條號 EES一敏陽光李敏敏,歡迎關注。

如題目所示,成長路上嘛,就不叫心理問題了,最多隻能叫心理現象。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心理現象很正常

我從事了將近九年的青少年成長工作,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心理現象,但只要還是在成長路上,一切就都正常,都會有解決辦法,更何況還是 孩子呢。

先從孩子的父母身上找答案

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現狀況了,就得從原件上找問題。這句話形容的很貼切,孩子出現心理現象或問題,根源在父母,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正確看待孩子成長路上的心理問題,接納是第一步

要接納孩子的任何心理現象,不指責,不抱怨,就像孩子感冒發燒一樣,去尋找對症的“良藥”然後積極的改善之前錯誤的觀念就好了。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李敏敏,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講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學英語教師。EES(一敏陽光)心理諮詢師,上海《蛋蛋有約》合作伙伴,擅長親子關係互動、青少年成長諮詢,主攻分析體驗式諮詢技術、焦點治療技術、家庭情景劇心理技術。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心理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生活之中遇到的問題,成年人尚且會因為心理問題而發生一些變化導致行為上的不同。更不用說未成年人了。其實,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意識不斷覺醒,社會和家庭對待孩子的心理的關懷也越來越多了。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受到父母的影響是十分大的。關注缺點的力度越大,問題就越大,孩子很多的問題都來源於家長輸不起的心態。很多家長用期望、用要求、用攀比、用標準做成鞭子逼著孩子往前走、往上爬。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焦慮不安,緊張失衡,恐懼這些消極因素化成對孩子的高度關注,減輕自己內心的壓力,從而導致家長看到孩子的缺點多、問題多。

孩子心中的煩惱,家長應和老師配合,給予及時的疏導和消除。由於中小學生身心在迅速、急劇地變化,一旦減弱或失去對環境的協調能力,就會表現出懦弱、膽怯、自卑、莫名的煩惱。


對孩子的每一個優點、每一次進步,家長都應給予鼓勵和讚揚,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庭應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平靜港灣,家長應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家庭環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社會要有一雙慧眼,正確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把優點發展好了,就會升級為特長;把特長穩固下來,就變成了優勢;把優勢發揮好了,成功的幾率就高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任何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身為父母都有兩個重大使命。一是養,二是育。養是物質上的供給。育是精神上的培育,而其中往往被許多父母忽視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大多人都覺得,小孩子有什麼心理問題?有的吃,有的穿,有的玩就行了,所以,不太注意孩子的言行反映,更你不在乎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心理意識的影響。殊不知,正是這些平時不在乎的日積月累,在孩子的心靈上打下了烙印,造成了心理上的殘缺,從而導致了意識上的逆反。有個小網友曾這樣評價她的父母,說:小時候把她當寵物養,現在把她當敵人養,不許這,不許那,一切都得按他們的意願行事,就像對犯人一樣,……。當然,這只是一個叛逆期孩子的心裡話,沒必要較真。但是,不難看出,家長和這孩子的確存在著溝通問題。而造成這種局面產生的原因,不就正好說明家長在孩子精神培育上的缺失,長大後心理上出現了問題嗎。?!


皛舒


看待心理問題,既要松,又要緊!怎麼解釋呢?

首先對待心理問題,要放輕鬆。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就像身體上的疾病一樣,人怎麼可能一輩子不生病呢?心理也是一樣,身體上還經常來個小感冒,經常拉個肚子,經常磕磕碰碰的。心理也是一樣,所以心理疾病並不可怕,很多輕度的病症就好像我們的感冒一樣,通過適當的治療,甚至有些特別輕的症狀可以自行緩解。因此,如果孩子有了心理問題不必過分緊張,要正視為題,不要覺得心理問題很丟人,更不要羞於啟齒。

但同時對待心理問題又要,重視,緊張起來!

在現實中除了會遇到緊張孩子有心理問題的父母外,還會遇到另外一些父母,他們根本不把心理問題當回事,覺得那有啥,不就是聊聊天,思想政治教育嘛。其實則不然。很多心理問題也是會積累的,還有一些是突發性的。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問題也要重視起來,一旦有問題,多請專業人士判斷,千萬不能在家瞎取藥、亂用藥。

總之,面對心理問題,我們應該外鬆內緊,以更好心態面對!


U12家庭教育


我做為一位家長也沒有什麼經驗,只是個人觀點。孩子從小到大我們只重視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吃飽穿暖,身體健康。學習上只要好,我們就開心,我們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了孩孑身上,卻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壓力,我們卻不知。等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我選擇,自我意識,家長卻沒正確處理溝通,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力。孩子找不到減壓方法,壓力無法宣洩,造成暴力,叛逆,有嚴重的會造成心理疾病。我覺著注重學習成績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的健康成長。


2051995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