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一年可以採幾次?

tstdhyjvkbkb


作為霍山黃芽茶農,我來以自己茶葉為例回答一下。

霍山黃芽一年只採摘一次的,每年裡最忙的時間就在於春天的一個月之間。

從明前七天左右(不超過十天)開始採摘明前茶,明後到穀雨之間採製雨前茶,穀雨之後到四月底採製穀雨茶。五月份開始的葉子已經很大了,做的茶葉就在外觀上稍微參差不齊了,這時候就不會再製作手工茶。低價把新鮮葉子出售給茶商、當地茶廠加工低價茶。此時很多茶農也會選擇離開家,不再繼續摘茶,因為收入減少很多了。

很多茶農在五月之後就會考慮進城務工或進入當地工廠上班,定期保養修剪茶樹,梳理茶山溝壑,準備來年的茶期。


徽茗黃茶


茶葉一年大至分為春夏秋三季茶葉,以春季茶葉最嫩,質量最好,價格最高,又沒有噴灑農藥,很受大家的喜愛了。

至於說到茶葉一年可以採摘幾次,七星老農自小就在茶葉之鄉長大的,我發現採摘茶葉那倒是沒有什麼規定的了,種植茶葉反正是為了多采摘鮮葉賺錢是吧,只要是當年發出來的嫩芽嫩葉都可以採摘,都可以加工成幹茶葉的,都具有經濟價值,只是各時期採摘的鮮葉,質量有所不同,價格自然就不一樣了。


在農村七星老農家鄉,春天茶葉2月中旬追肥,3月份的時候就可以採摘一葉一心的頭批毛尖茶葉了,這樣的鮮茶葉可以賣到上百塊錢一斤,製作出來的毛尖幹茶葉可以賣到上千塊錢一斤左右。

第二批茶葉採摘的時候是4月10號開始採摘綠茶鮮葉了,採摘完這批茶葉,打點農藥防蟲毛毛蟲卵。

第三批茶葉是5月中旬春插上岸以後採摘,我們老家人叫這批茶葉稱之為紅茶,紅茶鮮葉雖然說比毛尖綠茶鮮葉杆子長一點兒,但是還是比較嫩的,質量還可以,頭批紅茶鮮葉還是可以賣到3一4塊錢一斤的。


由於夏季天氣炎熱,溫度高,如何下一場大雨,往後不斷地有紅茶採摘,沒有了時間限制,反正樹上發出來的茶葉有了一兩寸長就可以去採摘回來了,而且我們當地茶葉加工廠春夏兩季經常進行茶葉加工的。

到了秋季晚稻收割前,咱們農村人就把茶葉稱之為黑毛茶了,茶葉比較老,又杆子長,不過黑毛茶也分等級,一般情況下在收割晚稻前的黑毛茶葉比較嫩一點兒,收割晚稻以後,大家都乾脆用鐮刀去茶葉樹上割茶葉了,這主要為了把茶葉樹修剪平整,為了來年發出更多的嫩茶葉來,這些修剪出來的黑毛茶一般情況下只能打碎用來製作茶磚泡茶喝了。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茶葉採摘分春夏秋三季,採摘次數就是夏茶多幾次了,大概一年三季可以分為春季採摘毛尖一次,綠茶一次,夏季採摘紅茶二次,秋季採摘黑茶一次,一共一年能夠最少採摘五次鮮葉以上的。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我國茶葉種植面積廣泛,各地採茶的時間和採摘的次數以及製作工藝都有所不同。如果籠統的說一年採幾次,並不是特別嚴謹。像我們老家的茶葉只採春茶這一季,但是在福建地區,茶葉一年可以採3~4次。

所以要對於不同的茶葉品種和加工工藝以及茶園管理的水平來區別對待。一般來說,在名優綠茶製作方面,主要是採摘春茶。時間在清明前後,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採摘時間較早,明前即可採摘,正所謂明前茶貴如金主要出自這些地區。

對於江北茶區來說,沒有明前茶的概念,一般是在清明以後才會採摘。為江北地區天氣較冷,溫度較低,茶葉生長較慢,所以採摘的時間相應會推遲。總體上來說製作綠茶基本上是在每年的3、4、5這三個月。

而傳統的紅茶,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祁門紅茶,在以往的傳統制作工夫紅茶,是在春茶黃山毛峰採摘結束後才會製作,大概時間在5月底到6月和7月。現在為了提升祁門紅茶的品相和口感,目前在3、4月份也已經開始製作祁紅金針刺,紅毛峰和祁紅香螺等。但是像這些地區基本上不採秋茶,一年採摘的次數也就是這一兩次。

在華南地區的福建茶區,很多茶樹是從4月中旬以後,甚至到5月份才開始採摘製作的,包括武夷巖茶,鐵觀音、正山小種和金駿眉等等,但是像鐵觀音類的茶葉採摘週期非常長,從四五月份的春茶到夏茶、暑茶、秋茶和十月份的冬片,一年可以採摘4次左右。

現在在某些管理得當的茶園,製作綠茶和紅茶的時候,也會選擇製作一部分秋茶。這樣可以提高茶葉的產量,提高茶農的收益,也能提高茶葉的種植效率。

因此總的來說,茶葉生長的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進行茶葉採摘活動,具體的採摘安排和次數,要根據茶樹的生長情況,以及茶葉製作工藝種類,和人力安排、市場需求等諸多因素影響。


茶人老七


一般來說南方的茶樹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在福建廣東等地區,有的甚至可以採摘五次或者六次,而北方一般只能採摘春茶、夏茶和秋茶!

根據不同茶區的氣候採摘時間不同,江南茶區可以採春夏秋茶,稍微熱點的地方如華南,西南茶區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只是不同季節的茶葉品質不同。也可以根據你想得到的茶葉的品質來決定採摘幾次。一般採茶時間為早春至初夏。早春即春分後至清明前,那個時候可以採摘單葉茶,用於制黃芽、碧潭飄雪、銀針等味淡的初茶。清明之後茶葉有些成熟,一般採摘一葉一芽,用於制味中的茶葉。再之後就是夏初,採摘單葉,這個時候茶葉一般很成熟,多是毛峰等的材料了。在同一茶園,茶樹品種不同,新梢萌發、生長的遲早、快慢也不同。即使在同一木株茶樹上營養芽著生部位不同,萌發也有先後快慢之分,一般是頂芽先發,腋芽後發。根據這一特點,茶樹除按標準及時採摘外,還必須早發早採,遲發遲採,進行分批多次採摘,即符合標準先採,如龍井茶區,全年採26~36批,其中春茶採8~12批,夏茶採6~8批,秋茶採12~16批。

再次是品質上乘的綠茶一年也就產一到二次,如西湖龍井,蒙頂甘露⋯⋯

鐵觀音一般在高海拔的地區一年可以採摘4次,分為: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在低海拔地區因為溫度比較高,冬天沒霜凍,可以採摘5次,除了春、夏、暑、秋以外還多了冬茶,冬茶味香,茶湯比較淡,加上是低海拔地區生產的茶葉所以質量也比較普通。

普洱茶以臨滄勐庫茶區為例,春七夏三秋四冬一,普洱茶共有15採。

春七,是指春茶可以七採,以清明節為參考,因每年的雨水氣侯不同會有差異,清明節前21天左右臺地茶、小樹茶(樹齡在15年以內)開始發芽採摘;清明節前14天中樹茶(樹齡15-30年)開採;清明節前7天大樹茶(樹齡30-100年)開採;清明節前後古樹茶開採,樹齡越大發芽採摘期就越長,這四種為明前茶;再之後,就是明後三採,明後雨前、明中、明晚,一直採到4月底,春茶採摘完畢。

夏三,是指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採摘三次茶葉。雲南的夏季多有雨季,所以茶的發芽率也高,整個夏季除雨水天外,均可採摘,相對於春秋茶來說,夏茶的茶葉茶梗略現老粗,澀味偏重回甘弱,除初加工外,通常不採。

秋四,喝茶有句俗話“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指的是秋天雨水少,秋茶的湯色、滋味間於春茶和夏茶之間,香氣平和。秋四,分為前一後三,雨前谷花茶為一採,雨後三採,尤其是以谷花的香氣和滋味變化為秋茶最佳。

冬一,是指11月下旬或12月初,分為秋茶冬採或冬茶冬採,看當年的雨水和陽光情況而有變化,除特殊需求外,一般不進行採摘。

因此要區分什麼茶,不同品種,不同品質的茶,釆摘次數是不一樣的。



LX天真依舊


我經營茶葉,也是茶農,關於茶葉採幾次問題,我想表達的是一次就夠了。多次的採摘勢必造成茶葉農殘加重。這點茶農都有數。另外,多次採摘的茶品質肯定不好,價格低擾亂市場(9.9包郵的茶比比皆是),還有也是一個真實數據,就是每個茶葉產區的茶園已經是非常多了,我們中國人人都喝茶都已經飽和。茶葉數量每年都在成倍增加。茶葉由原來的幾個省(福建,浙江,安徽,廣東,四川,湖南,雲南等)主產,現在呢?好像出來西藏新疆,到處都在種茶,開發茶園。就近幾年。老品牌的茶日漸蕭條。新的品種(都是自己發明換名字),越來越多,且廣告打得滿天下,各種與茶有關的歷史都搬出來證明。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現在還有誰認認真真去品質茶?真是做的不如說的,說的不如借的。仿製品橫行的時代誰能辛免?(僅代表個人見識,不喜勿噴)堅決不批圖









苦盡甘來武夷巖茶


茶葉一年可以採1至6,7次均可,看茶樹種植所在海拔高度,當地氣溫,和田間管理。

在我們這白居易幫忙打了一千多年廣告,茶葉種植經營仍是不溫不火的,海拔高的採一至二次,多是高山種植(海拔一千多山上),還是人工採摘(這幾天己經開始了),手工炒制,這茶倒是好,就是一天一價,有茶園的自己忙不過來的,得大量請人工,現在是工人工資上百,還得包吃住,又得天氣好,光製作一斤幹毛峰就得三百多元採摘工資,如果自己炒制手藝不好,也得請師傅那又得約二百來元工資,整個製作好一斤幹毛峰,成本不算茶葉樹培養,就得六百多元,可以賣個八,九百上千,也沒半月時間,清明前至穀雨,以後一跌價,大多高山茶就是再採第二次留給泡茶或送人的了,那都是自家人採摘不算工資,不然價格低於六百就會虧本經營。



海拔抵些,只有七,八百米地方栽種茶葉園,茶葉這個出芽是海拔越高,雲霧多的出的越早,這些地方也可為高山茶,也多還是手工為主,少量機器為輔,這幾天個別出芽早的也開始有一芽兒採摘了,有茶園的也是請人採摘,這些地就放開些,自己去茶園採摘,到那去茶園主人那稱芽兒算錢,茶園主人,或請有師傅就在那做,農家婦女們也可弄個百來元一天,看自己手上功夫快慢,這一擋的地是說不定一年採摘幾次的了,看茶葉銷售價格,當能賣六,七百元賣完,清明後,茶葉價格大降,茶園主是難估模價格走向,當然也由當地農家婦女決定許多,一旦收青茶價格降幹荼下跌,許多人就因一人一天採摘茶葉工資不上一百元不幹了,要幹也就那年老,手工慢的不嫌工資低的,多是採摘不到多少,原來我們這鄉下學校還有采茶時放假勤工儉學,現在學校都沒了,這批學生忙也幫不上了,許多隻能將一,一至二芽採摘後,只能留長茶機器採摘,機器炒制,進入低價茶葉生產。如果價格還可,可以一直機器採摘四,五批到秋天。這些的每採摘一批,加一次農家肥,或化肥,如果價格實在紙於工人,機器所需成本,一般都會停止採摘,只留幾個工人管理就是。



海拔低至4百以下茶園,那原本就沒有什麼好茶葉,只能靠大茶園,多機器加工這樣賺錢的,那個下追肥,灌溉設備齊全,這些許多是清明可採摘到霜降邊,全用機器,一年採摘有六,七次輪翻採摘的多。

所以沒辦法能說清茶葉一年採幾次,只能具體於位置,價格,合算上茶園主人願採摘幾次,象我們這一年一次至七次。


老艾葉


安徽黃山祁門,祁門紅茶原產地。我們這邊一般採3到5次吧,3月底開始採,4月下旬春茶就基本結束。5.1過後一般採茶的就比較少,一是因為價格太低,二是又曬又熱,很多人情願出去打工,也不想採茶了。

下圖是我們山上茶園的茶葉





風輕雲淡千萬裡


我們這邊一般採三次,順其自然。



茶農小阿哥


凡是一年釆五次以上的茶是一般的!因為山低!氣溫高!。


茶林283


茶葉一年採摘兩次。第一次是穀雨前後採摘的春茶;第二次是立秋前後採摘的秋茶。秋茶內容物含量高,但採摘時正是高溫季節,一般人採摘的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