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國有的電影製片廠,演員、經紀人等實行工資制,你認為怎麼樣?

寶鑑明心


我覺的是完全可能的。一時覺得接受不了。但是總是有過度期的。因為這些演員拿錢已經成為習慣了。而且越拿越多。全世界有哪個國家的演員有這麼高的片酬。高的太離譜了。所以國外的演員甚至國內的演員有很多己入外國籍。但是還在中國撈金。因為中的金太好撈了。這個改革也是一種創新。要牢記文藝工作者是服務於大眾。服務於工農兵。而不是象現在的藝樂圈是看錢演戲。而且以前的電影拿出耒從播。還是記憶有心。覺的很好看。以前的老歌還是那麼的動聽。百聽不厭。是應該徹底調整一下。對下一代也有幫助。現在的電視劇對青少年並沒有太大的教育。相反相成為年輕人學到的只是怎樣向錢看齊。不利於下一代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苗苗204366935


毛主席說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造,為工農兵所利用(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就是文學藝術的方向。一部《白毛女》電影,一首雄赳赳,氣昂昂的志願軍戰歌……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讓國人團結一心,讓軍隊勇往直前,毛主席的文藝路線把國人凝聚的像鋼,像鐵,比鐵硬比鋼強。不然,哪能在物質極端匱乏,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打敗武裝到牙齒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那能造成兩彈一星……。


元亨利貞241


本來,演員,也叫文藝工作者,在毛澤東時代,也是工人階級的一分子。而且,還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服務的。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都懂的),脫離了大眾,慢慢地,變調了。越變越離譜。徹底走向了墜落。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不知有了看過沒有,文藝,是為工農兵大眾服務的,如果不為他們服務,而是搞一些才子佳人的味道,是絕對沒有生命力的。現在,已得到了印證。

為什麼現在把演員又叫成了戲子?戲子無情,婊子無義。什麼都不說了。。。。:

無語


大兵愛軍


文藝是為工農兵服務的,這是毛主席制定的文藝方針!它只是一個職業,而且是服務於百姓的職業。各行各業都實行工資制文藝工作者為什麼不實行呢?毛澤東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是實行工資制的,只不過晚上有補助罷了!把文藝給放在上層建築裡地位已經夠高的了!現在的演員有多少是為工農兵服務的呢?他們眼裡只有人民幣,沒有生活的根只有靠演,就像浮萍一樣,就這樣還拿著天價的出場費!請問他們給國家做什麼貢獻啦?除了偷稅漏稅還有什麼呢?他們給社會帶來什麼了呢?除了灌輸毀三觀還有什麼呢?是該整頓的時候了!他們的收入絕對不應該那麼高,高的離譜兒。恢復毛澤東時代的管理辦法,工資制是最好的,即基本工資(包括級別工資)+演出費(即出場次數和時間)+餐費和晚場費,(10:30)以後才有。並且規定演什麼角色必須要有一定的體驗生活的時間,每年要有多少場演出,要有多少新作,要有多少時間在幾層演出,還文藝本來的面目和屬性!


老熊146327718


“恢復”也是一種改革。如果恢復過去某種政策,可以糾正當前的一些“錯誤”,那麼這種恢復,不是倒退,而是進步。

但是,恢復時,要注意保留目前已經取得的一些經驗: 尤其是,自由草根藝術家的價值實現,要給予保護。

- 因此,可以暫且實行演藝單位的公有制,私有制、個體戶並存形式。成立演員工會,對個體戶,及經濟人公司立法。

- 同時,限制明星廣告代言的數量,代言前,須對國家有關部門備案,明星須並交一定的質量單保金。

- 由國家司法部門,建立公眾人物“形象”資料庫,定期向社會公佈守法明星,違法明星。封閉娛樂新聞自媒體。


謹聖嘆


應該把電影電視歌曲等公司收歸國有,然後對藝人進行評級,然後實行工資制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比如一線每集5000.每天20000全年不可超過2000萬,二線每集3000一天10000全年不可超過1200萬三線一信2000.一天4000.全年不可超過800萬。四五線一集1000.一天3000……現在的那些一線動不動一年上億甚至十億很不正常,他們拍個廣告上千萬二線百萬。拍廣告可給予10000.如果廣告存在虛假問題,沒收所得並罰款十倍,歌手現在一線一首百萬,二線一首幾十萬,三線十萬,四線一首幾萬,應該一線一首10000.二線5000.三線3000四線1000……網紅主播一線現在上千萬,二線千萬三線百萬。應該一線一年一百萬,二線20萬三線10萬……


子夜傾城傲無雙


中國電影對外推廣總公司前老總周鐵東先生曾經說過,“前17年”的電影藝術成就非常高,至今未能超越。

需要說明的是,周鐵東先生曾經常駐好萊塢。

是的,老電影幾乎部部經典,老年人們至今談起來依舊眉飛色舞。

原因何在?

首先,國營製片廠一家獨大體制便於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和精英,把電影當事業來做,千錘百煉,精雕細琢。

其次,民國遺留不少頂級電影精英,他們是真正的內行。

田漢、石揮、藍馬、鄭君裡、崔嵬、孫道臨、秦怡、崔超明、李煒、韋偉、王丹鳳、謝添、黃宗英、張瑞芳、張鴻眉、呂班、陶金、趙丹、白楊、上官雲珠、舒繡文、王人美、周璇、陳懷皚、李天濟……數也數不完。

這裡有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膾炙人口的紅色電影《今天我休息》的編劇是世界頂級電影之一的小資電影《小城之春》的編劇李天濟;《霸王別姬》的藝術指導是陳懷皚;“17年電影”的演員們的子女從事電影表演的成就都很大,如陳凱歌、田壯壯、葛優、張閩……。

第三,一些名編導演來自戰爭和生活。

如《草原上的人們》、《洞簫橫吹》、《深山裡的菊花》的編劇、《敖包相會》的詞作者海默和《柳堡的故事》(含《九九豔陽天》)的作曲高如星,都是十三、四歲參軍的“小八路”,他們的作品,不會沒話找話,是滿滿的生活。

第四,特別強調“體驗生活”,演農民就必須下鄉當農民,直到演出來骨子裡都是農民。上官雲珠上海灘上的大小姐、電影明星,硬是磨鍊成為一個泥土氣息濃郁的女游擊隊員。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出身書香門第的馮喆,演個高營長,你會以為他世代農民。

現在一些演員演什麼不像什麼。

但題主希望恢復以前電影製片廠的體制,我看不太現實,因為時代已經過去了。




大悔憶智冰


電影界如果迴歸老製片廠模式,最開心的莫過於港臺電影公司了。相信這樣做了以後,就再也不會有港臺電影人北上,又能輕鬆吸引全國的影業精英南下共襄盛舉。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謂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每年都有過百名來自內地的專業人才源源不斷的補充進去,這才帶來了令世界矚目的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說到底,市場機制不一定能帶來一個黃金時代,因為這需要所有電影人的共同努力和一套成熟機制的有效制約。

但是,如果採用一個早已證明過的落後模式,卻可以輕鬆的去摧毀一個時代,包括讓無數精英再次團聚到香港,說著說著盡然有些期待了……


熬小魚SH


這個問題自從有了藝人們的天價收入我就提出了這條見意,能遏制住藝人們的天價收入的辦法不是提高稅收,相反稅收越高她他們所要的價錢就會越高,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為天價看戲買單的還是普通老百姓,只是那麼多的腦殘粉始終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明星哪怕拿一千億都與自己無關,那是人家應該拿的,試想這些天價拍出來的電視電視等錢最終會轉嫁到廣告費上,廣告費最終會轉嫁到商品上,怎麼可能與自己無關?值得一提的事藝人拍戲根本就沒有上千萬、上億到幾十億的價值或意義,同樣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那些各類軍人、科技工作者等等他們才有多少收入,所以這些問題值得國家或社會的深思,徵對這一畸形的社會問題的唯一辦法我早就提出就是恢復國家電影、電視製作機制還是社藝人拿薪酬或獎金才能遏制藝人們的天價收入,才能起到對其他行業的公平對待。為什麼社會上所有的行業都拿薪酬就演藝圈就不能拿薪酬呢?


魯潧


這是一個有十分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嘗試!在目前中國國情下確實有必要作些探索。影視文藝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作為廣大人民群眾日常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其內容灌注的立場觀點觀念思維形式,對廣大人民群眾起著潛以默化的巨大作用。國家必須管起來,不能放任自流!實際上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但管起來不等於不要搞活,更不能搞死。要允許在底線下的“百花齊放“百舸爭流“,要允許“人才流動““人才輩出“,要允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要允許“多勞多得““按勞分配“……。並為此制訂出一整套相關具體政策措施,走出一條中國的“好萊塢“道路。這種嘗試目前還可能會碰到很多困難,但嘗試畢竟是一種前進總比仃滯倒退好。希望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