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1949年,德國正式分裂,數百萬嚮往民主自由的東德人逃亡到西德。

此後,高築的柏林圍牆雖阻止了東德人的大逃亡,依然有人不惜冒生命危險翻越邊界,他們跳樓、游泳、挖隧道,甚至脅持飛機,只為了呼吸一口自由空氣。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當時用盡方法逃亡的東德人。

這其中,有兩個家庭想到了一種更不可思議的逃亡方式——乘坐自制熱氣球飛越圍牆!這聽起來帶著《飛屋環遊記》的浪漫,但卻是一個真人真事,過程更是驚心動魄,堪稱“東德史上最壯麗的逃亡”。

《氣球》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電影呈現的正是Peter Strelzyk和Günter Wetzel兩家人逃亡西德的真實故事。

德國導演米夏埃爾·赫爾比希在小時候看過由這個故事改編的迪士尼電影《偷渡人》後,就決定有天自己也要去拍這個故事,多番爭取版權,才有了現在的《氣球》。

拍攝團隊花了5年時間去重置當年的場景,更多次採訪故事原型,就為了讓觀眾回到那個風聲鶴唳的時空,感受逃亡的壯美。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電影故事的原型。

影片開場就是一組強烈的對比。

一邊是燈光下孩童高唱祖國美好的歌聲,另一邊則是暗夜裡士兵掃射逃亡者的槍聲。兩組場景交錯出現,暗示著東德政治的暗湧與東德人民的矛盾。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岡特和彼得兩家人也在歡慶現場,但他們心裡想著的是如何逃離東德,因為他們希望孩子能在自由的環境下成長

從地面過去被槍殺的幾率很高,於是他們想到了用熱氣球飛躍邊界。

利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兩家人合力自制了一個28米高的熱氣球。萬事俱備,只欠北風。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天氣預報說即將到來的週末會有強烈北風,正是熱氣球升空的好時機。可出發前,岡特夫婦臨陣退縮,足見此次逃亡需要的勇氣之大。彼得一家則按原計劃在夜裡逃亡。

熱氣球升空後,因為布料吸收了過多溼氣開始下墜,加上瓦斯結冰導致熄火,

那個承載著一家人夢想的巨大氣球最終墜落,離邊界線僅200公尺。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彼得一家人不想被邊界的士兵發現,只好馬上狼狽地跑回家。第二天天亮,士兵發現了樹林裡的熱氣球,秘密警察開始地毯式地偵察這起逃亡案件。

萬一計劃被發現,彼得一家同樣會被判“叛國罪”,他們只好去美國大使館求助。

但他們又不能用打電話或直接對話等方式去找美國人,因為處處有秘密警察在監視,更不可能進入大使館,否則會被徹查。

最終只好寫下自己的處境和地址,放進煙盒裡,將煙盒秘密塞給美國人。他們以為這就成功了,可一直沒等來美國人的救助,而街道上的氣氛又愈發緊張。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不想坐以待斃,彼得一家要做第二個熱氣球進行逃亡。他們還是得拉上岡特一家,因為岡特是一位出色的裁縫,只有他能把氣囊縫好。

雖說逃亡非常驚險,但選用熱氣球這樣“硬核”又充滿童話色彩的方式,真的為整個事件平添了浪漫的感覺。

兩家人從秘密籌集布料,手繪設計圖,用老舊縫紉機縫補氣囊,到簡易焊接金屬吊籃,艱難地製作出當時歐洲最大的熱氣球,非常瘋狂而又不可思議。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從起飛到落地,飛越邊界僅僅花了28分鐘,但前有熱氣球動力不足,後有秘密警察追捕,整個過程顯得緊張刺激,牽動人心。

與此同時,《氣球》也將當時東德的氣氛拿捏的十分細緻微妙。除了開場的對比場景,你會發現,哪怕東德人民都知道夜裡發生在邊界的慘烈情景,日常依然保持著平靜的生活狀態:孩子照常上學,大人如期上班,街上一片祥和。

可仔細一看,人們對話時總是欲言又止,眼神中更常常透露著故作鎮定的不安。被監控著的日子,如履薄冰。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巧合的是,主角們的鄰居是秘密警察,平常往來友好,但到了彼得一家整天想著逃亡時,對方的每句話、每個眼神,都能讓他們心慌。

街上、飯店裡,每一雙眼睛似乎都在監視他們,為求自保,人與人之間都會保持距離,充滿了冷漠和不信任。

電影裡有一點沒直接說明。當時負責追捕逃亡者的機構是“史塔西”,它堪稱人類史上最有效率的情報和秘密警察機構,擁有秘密警察9萬多人,線人、密探近50萬人。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可以說,在當時東德1800萬人口中,每3人就有1人曾在“史塔西”的監控下,可想而知主角們身邊充滿危機。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越是不自由,越是明白自由的可貴,也越是奮不顧身想得到自由。

“不自由,毋寧死!”這樣的決心我們都無法感同身受,但透過電影的真實重現,看到他們成功抵達西德,觀眾依然會感動不已。

這兩家人確實是幸運的,因為據統計,1976年到1988年期間,有38000名東德人民企圖逃至西德失敗,至少有462人在邊界喪命。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柏林牆上記載著每年因試圖翻牆從東德逃往西德而被擊斃的死者數目。

“你們自由了,這裡是西德領土。”

現實中,熱氣球降落後,兩家人在吊籃裡足足等了24小時,才聽到前來搜救的軍人對他們說出這句話。

這是多少逃亡者最期待的一句話,又是多少逃亡者臨死前都沒能聽到的一句話。


東德史上最“硬核”逃亡,我看哭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每個人對“自由”有不同的定義,某些人可能早已因高牆圍繞而對自由麻木,但這些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總會讓我們明白,縱使被困,縱使渺小,縱使脆弱,自由的靈魂也無法被禁錮。他們終究會擺脫束縛,如氣球般隨風飛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