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減負看實招|統籌好上面“千條線”

“30畝大棚蘑菇和20畝大棚草莓種植項目已立項,土地流轉已到位……”翻開安徽省銅陵市郊區陳瑤湖鎮蝦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左旭永的筆記本,只見密密麻麻寫著近期要落實的工作清單。“今年春節過後,督查考核明顯減少,更多的時間被騰出來抓扶貧工作。”左旭永說,他有信心帶領該村未脫貧的7戶19人今年全部實現脫貧。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句俗語形象地概括了基層工作的複雜、繁瑣。“駐村必簽到、走訪先拍照,精準扶貧變成了精準填表。”市編辦幹部黃兢說,2016年4月他被派到郊區周潭鎮七井村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3年來各種“檢查”“留痕”應接不暇、不堪重負,每天必須回覆的微信群多達9個。有著同樣經歷的市司法局幹部、駐郊區老洲鎮紅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黃戀軍,隔三差五要經歷“聽彙報、查資料、看現場”的“檢查三部曲”。

用好基層這根“針”,先得統籌好上面的“千條線”。許多不合理的負擔壓在基層,根源卻在上級職能部門;一些形式主義問題集中表現在基層,癥結往往在上級職能部門。今年以來,銅陵市圍繞“多、推、虛、浮”四個方面開展摸底排查,印發《關於進一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堅決破除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通知》,對涉及市縣區扶貧領域的16個具體問題進行集中專項整治,堅決減少填表報數,杜絕留痕主義,減輕基層負擔。

“明確全市脫貧攻堅綜合督查每年只開展1次,取消第三方評估自評環節,統籌推進市直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建設,杜絕多頭填報、層層加碼,統一使用國務院扶貧辦和省扶貧辦手機APP,縣區不得重複進行扶貧對象信息採集。”市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羅宏表示,2019年脫貧攻堅綜合督查計劃次數較去年將減少2/3。為確保各項措施落實,今年十屆市委第七輪巡察將整治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作為重點,對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8個成員單位開展專項巡察,推動脫貧攻堅出真招、見實效。

督查檢查考核少了,感受最深的是基層。銅陵市港航投資集團副總經理陳仲彥表示,今年工作的最大變化是迎接各類督查檢查考核次數明顯少了,“不用搞各種迎檢,可以集中精力抓企業經營。遇到問題也不需要找領導彙報,大部分是市領導主動到企業來、到現場去,當場發現問題、協調問題、解決問題,快速又高效。”(通訊員 孫照柱 同冀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