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01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讀書有什麼用?

前段時間發生的一則新聞,大約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個“千古難題”。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阿里40萬年薪招聘60歲以上老人做淘寶調研員,一瞬間3000名大爺大媽投了簡歷,最後阿里選出了10位進行初選,而這10位初選者的簡歷非常亮眼。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1.62歲的黃爺爺,人稱“IT小鮮肉”,能夠熟練運用PS、office辦公軟件,還會運營微信公眾號,製作H5手機動畫。最厲害的是,他還組織了多次老年防騙課堂。

2.83歲的李奶奶,清華大學畢業,退休後開始學電腦,三四年前開始使用智能手機,有6年網購經歷,是十幾個微信群群主;目前還在不斷學習比特幣、區塊鏈、機器人等新鮮事物。

3.81歲的薛奶奶,65歲開始自學備考,通過不懈努力,在13年後終於拿到天津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目前薛奶奶精通五門語言(中文、英語、法語、俄語、拉丁語),還能夠熟練製作Excel表格、運用 Photoshop。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薛奶奶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薛奶奶的學習筆記

看到這裡,咩咩不得不說,這幾位老人,牛逼!

老人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都已經這麼努力了,你還有什麼資格混吃等死?

02

張泉靈說:“這個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連再見都不會跟你說一聲。”

這句話有些殘酷,但卻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事。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讀大學有什麼用? 你看那北大畢業的還有賣豬肉的,清華畢業的還當保安,我手下剛招來的985大學的高材生,來了還不是要從打雜開始幹?

還有人說,你看那些當年的高考狀元,哪個成為行業領袖了?應試教育不行,淨教出一些死讀書的書呆子。

更會有人說,我們公司一招聘,投簡歷的都是211、985,來了也沒發現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專生可能還更踏實肯幹一點。

可是,去年發生的另一件新聞,卻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唐山為老百姓做好事,撤銷了周邊所有路橋收費站。

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吧?

沒想到,卻遭到收費站工作人員的反對。

網上流傳的一個視頻裡顯示,這些收費人員圍住了領導要一個說法,在人社局已經按照《勞動法》給予經濟補償的情況下,要求政府解決工作。

其中一位姐姐振振有詞,“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36歲,就學不了什麼東西了?!這樣的言辭令人瞠目結舌!

不知道這位只有36歲的大姐,哪來的自信,在這個任何人都可能被隨時淘汰的時代,敢說自己除了收費啥也不會,而且也學不會了。

這世上可沒有永遠的盒飯。

對比前文的學霸奶奶,人和人的差距,真是比人和那什麼還大。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03

都說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縱觀那些事業有建樹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質:他們都是終身學習者,都對知識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渴求。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在北大看見很多聰明學生,但這些聰明人中,不少畢業後未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為什麼?

因為很多學生小時候一直是外部驅動,被老師家長逼著學習,已習慣傳統學校教育,一旦進入大學沒人管,便放鬆了下來,學習沒有動力,自然就中斷了。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再努把力!挺住,高考完了就好了!大學隨便你玩,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多少人是在這種對大學的美好憧憬中咬牙堅持完殘酷的高考?

有一位博導說,90%的學生都是把大學當療養院用的,剩餘的10%中又有90%是準備四六級、考研和出國考試,其邏輯還是差不多:咬牙辛苦這陣子,以後就可以享福了……

長此以往,四年大學讀下來,不但與社會脫節,還失去了學習能力。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04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新華字典上有句話,“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阿隆曾經是當地百貨大樓的副經理,那時候的售貨員,是人人羨慕的職業。

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阿隆一直堅持學習財務,找到一個機會調入了政府,當時的政府幹部,待遇遠遠比不上售貨員,當時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

但沒幾年,當他在政府開始站穩腳跟,百貨公司轉入市場競爭,曾經那些趾高氣昂的同事一下子從天之驕子變成了市場的棄兒。

真正的有遠見,是你在風暴之前就未雨綢繆,抓住機會學習,野蠻生長,而不是說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傾,在你最好的年華,滿足於優越感和舒適區。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我有一個同學,在他考上重點高中的那一刻,工薪階層的父母感慨道:

“真好,這輩子好歹不用再做工人了啊!”

結果,等他跨入了社會之後才發現,現在公司格子間裡的小白領,就相當於父母當年廠子裡的紡織女工,入職門檻低,工資甚至拼不過煎餅大媽,日復一日進行著重複性勞動。

把進入名校當成未來成功的保護傘的人,多半成為了期盼著光明未來的普通人,夢想著有一天會有騎著白馬的伯樂,傾慕於自己的才華,不惜付出年薪百萬,卻從不為此而努力。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05

在知乎上經常能看到大學生提出這些問題:

“大學生如何一年賺一百萬?”“月入十萬難嗎?”“有哪些暴利的項目?”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 真可怕

是的,這些年輕人什麼挫折也沒受過,進入了所謂名校,卻發現人生的道路瞬間堵死了。

好像處處都是路,卻處處都走不通,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和不肯吃苦的性情,讓他們根本寸步難行。

而寸步難行的關鍵,往往是他們停止了學習。

學習是一種思維,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才能取得一點點的成效。

而這一點點,卻往往影響人的一生。

我們總是在各大媒體平臺上看到中國老人摔倒訛錢、公交車讓座等新聞,讓“老人”這個群體被妖魔化

有人83歲拿到名校文憑,做著高薪工作;也有人年紀輕輕,就以為人生走到了終點,蠅營狗苟地甘做廢人。

你總抱怨生活不公,總羨慕人家擁有一切,但捫心自問,你付出過、努力過嗎?

當離開學校,你還願意學習嗎?當年過半百,你還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嗎?

連這幾位80多歲的老人都可以像打了雞血一般學習,你還有什麼資格頹廢?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而最關鍵的,是要一直修剪和澆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