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印象(3):眾“教”赴泉州

泉州印象(3):眾“教”赴泉州

據史料記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都曾經光顧過泉州。

佛教、道教於公元三世紀(西晉太康年間)傳入泉州,並開始有寺觀的創建,因此,泉州被佛教稱"泉南佛國",被道教稱為"閩南蓬萊";

唐代初期,伊斯蘭教就傳入了泉州,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泉州清淨寺;不知是由於重修、還是擴建,目前呈現給我們的只有一個簡單的框架。

19世紀末葉,基督教、天主教、日本教和猶太教也開始在泉州傳播;

因此,泉州也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宗教也是如此,時至今日,僅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尚生生不息。

對鳥兒而言,即使從天空飛過,也不會留下翅膀的痕跡;但對泉州人而言,雖然大多的宗教流派已經銷聲匿跡,但各種宗教卻深深影響了一代一代的泉州人,並且造就了今天泉州人襟懷豁達、視野開闊、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性格。

據說,閩南各地方言差別極大,"山這邊的人聽不懂山那邊人的話",福州話、寧德話、莆田話、泉州話、龍巖話各講各的,誰也聽不懂誰。

雖然如此,但閩南人的"根"卻在中原,雖然各種宗教流派都光顧過泉州,但今天香火最旺的卻是"關帝廟"。

關羽(公元160-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幷州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諡曰"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歷朝君王皆有加封,宋時封為"武安王",明封"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清乾隆間詔改其諡為"忠義",亦稱為"關帝"、"武聖"等。

塗門街的關帝廟、也稱通淮廟,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泉州地處海邊,初建時是祭祀水神的地方,明太祖朱元璋信服關羽,下令泉州七個城門要建七座關帝廟,當時泉州剛經歷過改朝換代,經濟還不發達,建一座廟還有點費力,靈活與聰明的泉州人就將這間水神廟改成了關帝廟。

開元寺雖然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香火卻不及只有600年曆史的關帝廟;泉州的文廟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文廟內卻只有幾個老管理員在喝功夫茶。

關帝廟外,善男信女們川流不息,不但賣香火的門庭若市,就是"算命"先生的地攤也是一個挨一個,雖然生意難以與"關公"相比,但也算泉州一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