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在徐州市的西郊火花街道,有個小村落,這就是十八里屯,據史書記載,這裡有一座古閘壩,該閘壩是公元69年王景主持施工建造的,王景是東漢時期的著名水利專家,父輩山東人,後移居朝鮮定居,王景參與的治水,確保了幾百年的水利安全,古閘壩建成到現在也有近2000年的歷史,在這近2000年的時間裡,徐州頻繁發生水災,有證據的記錄,徐州整城被淹就有10多次,徐州在歷史上就多受水災之患,每一次水災之後,住的地理環境、河道多有改變,當年為什麼要修這座閘壩呢?

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據史書資料記載,該處系汴水流入泗水匯合處,當年這裡水流湍急,該茶為控制汴水,確保泗水航道的安全,防止徐州市,也就是當年的彭城遭受水災而建造的,據民間口口相傳,當年閘壩建成時,皇帝要視察這裡,由於工程沒有達到預定了質量要求,各種推脫理由,皇帝最終沒有來視察。

帶著種種疑問,前去十八里屯探訪,從地圖上看,十八里屯在徐州的西郊,現在的故黃河流域,出了徐州的三環路,沿著徐州到商丘的公路,往西走約4~5公里,就到達了十八里屯,這是個既古老又現代的村莊,說它古老,徐州有很多帶“屯”字的村名,很多屯子多與駐軍有關,那麼十八里屯又有什麼意思呢?很快就到了屯子裡,由於以前很少到這裡,對這裡不是很熟悉,只好向村民打聽,遺憾的是,很多村民對這裡一無所知,原來不是他們很年輕,就是從外來到此做生意的,對這裡的情況不是很熟悉,在屯子裡黃河邊上終於見到了一位土生土長的師傅,據他介紹,在過去,徐州城很小,現在的二院附近,有一座大堤壩,這個村子距那個堤壩約有十八里路,因此得名十八里屯,最早這個屯子裡只有兩三個姓氏人家,發展到現在約有3000口人,但整個村莊佈局較為分散,按照這位村民的指點,我來到了這處閘壩遺址,這裡只有上個世紀修建的一個跨越古黃河的小橋,幾番打聽,終於找到了在閘壩上居住的石合新師傅。

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據石師傅介紹,他們家現在居住的地方就是古閘壩遺址,石師傅現在快到60歲,上個世紀,他父輩就居住在附近,如果他父親活著,現在也有80多歲了,上個世紀50年代,夾河醫院興建時,當時也沒有什麼文物保護概念,醫院建設用了很多石料,都是從這裡搬運過去,石師傅的父親當年就是運送石料的人員,當時這裡的石料質量上乘,大小均等,每層石塊接頭和夾縫中,先做成榫卯結構,再用金屬連接,最後用糯米汁石灰澆灌,拆除石塊時相當困難。

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後來石師傅在這裡蓋新房,在整理地基時,還有很多堅固的石塊,就在他家門前的院子裡,地下就是當年的古閘壩,當年留下來的碎石瓦礫都埋在了地下,上面又鋪上了水泥,現在這處地方和平常農家大院沒什麼區別,加上歷史上洪水氾濫,河床改道,現在的故黃河在這裡西面有幾十米遠。

站在村邊的馬路往市區看去,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這裡很快又要改變模樣,也許在歷史書上的有記錄可查的古閘壩遺址就此消失,只能永遠定格在文件記錄裡了。

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徐州西郊近2000年古閘壩,走進十八里屯,尋找當年的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