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驅動下的湖南行動:挖好“金礦”,吞下“能量塊”

—分享—

大湾区驱动下的湖南行动:挖好“金矿”,吞下“能量块”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

“灣區經濟”一直引領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就像一座產業的金礦,正等著人們去挖掘。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到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發佈《規劃綱要》,時間僅僅過去了兩年。

兩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顯現出生機勃勃的樣貌。而對於三年後的自己,大灣區有著更加清晰的描繪——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髮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球第四大灣區,在正式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發展潛力巨大。

當某一事物發展到足夠大時,其對周邊的事物必然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天體的運行是如此,區域經濟發展亦是如此。鑑於粵港澳大灣區在產業基礎、經濟規模、對外開放度、可持續發展潛力等諸多方面的巨大潛力和顯著優勢,我們不可忽視該區域生髮的巨大“虹吸效應”,對包括湖南在內的其他區域經濟、社會資源要素流向的重新調整和配置。所以,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而言,未來的發展自然不可限量,但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範圍內的相鄰、相近的區域而言,其未來的發展也同樣不可限量。

於湖南而言,問題在於如何去與之對接,如何利用好大灣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如何讓自己與大灣區的高速發展同頻共振。總而言之,就是如何去挖好這樣一座金礦。

大湾区驱动下的湖南行动:挖好“金矿”,吞下“能量块”

毗鄰廣東,遙望港澳的湖南,一直是粵港澳大灣區最緊密的鄰居之一,也一直與粵港澳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

——多年來,廣東企業在湘投資項目數量和投資額穩居第一。據不完全統計,5000家以上的廣東企業和超過30萬粵籍人士在湘投資創業,粵企在湘投資額居全國各省區市來湘投資的首位,比亞迪、廣汽菲亞特等一批大項目均來自廣東。2018年,廣東在湘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2474億多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8%,涉及新能源、生物科技、智能手機等領域。

——香港是湖南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多年來,香港在湖南投資項目、合同外資額、實際使用外資額三項指標都居境外來湘投資的第一位,並佔總數一半以上。2018年,香港在湘投資項目668個,同比增長36.6%,佔全省的63.6%;合同外資236.5億美元,同比增長27.8%,佔全省的78%;實際使用外資116億美元,同比增長14.3%,佔全省的71.6%。香港還是湖南主要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2018年,湖南對香港進出口66.3億美元,同比增長17%。香港也是湘企“走出去”的重要平臺,至 2018年底,湖南經商務部門核准或備案的在港投資企業239家,目前合同投資額15.5億美元。

——澳門在湘投資近年來增長迅速。2018年,澳門在湘投資項目15個,同比增長275%;合同外資15551萬美元,同比增長378.2%;實際使用外資6857萬美元,同比增長99.74%。

這些數字展現的,正是湘人湘企不斷與大灣區對接,不斷“挖礦”的豐碩成果的縮影。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快速推進,這座富礦也將實現幾何級數的增長,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必須與之進行更加緊密的聯繫與聯通,繼續“挖”下去。

大湾区驱动下的湖南行动:挖好“金矿”,吞下“能量块”

4月15日下午,2019湖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懇談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在香港舉行,現場簽約重大項目32個,投資總額達1700億元。省委書記杜家毫出席並致詞。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副主任譚鐵牛出席,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主持,副省長何報翔作省情專題推介。來自歐美日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企業高層參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達42家。

湖南挖掘粵港澳大灣區這座“金礦”,“靶向”瞄準了產業項目。

2018年被確定為湖南的“產業項目建設年”,新年伊始,湖南各地就吹響了“產業項目建設年”的號角,一年的努力,換來的是豐碩的成果。這裡面自然少不了對接大灣區的努力成效。

大湾区驱动下的湖南行动:挖好“金矿”,吞下“能量块”

中聯智慧產業城首開項目——土方機械園區

產業的發展,項目的建設,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

大湾区驱动下的湖南行动:挖好“金矿”,吞下“能量块”

新興球墨鑄鐵管的管廊工程

進入2019年,產業項目建設仍然是湖南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於是,我們看到了今年以來,產業項目建設在三湘大地的熱潮澎湃,一批批經濟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1月,總投資近1000億元的中聯智慧產業城項目啟動儀式在湘江新區舉行;2月,投資30億元的新興鑄管(嘉禾)綠色智能產業園項目開工;3月,懷化數字經濟產業園迎來首批入駐企業;4月,城陵磯新港區500萬噸高強鋼筋新材料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大湾区驱动下的湖南行动:挖好“金矿”,吞下“能量块”

懷化數字經濟產業園首批意向入園企業簽約

所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懇談會的舉行,是湖南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湖南繼續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工作的一部分,更是湖南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部”戰略定位、做好李克強總理要求的“發展先進製造業、承接產業轉移”兩篇文章的一部分。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協調溝通,必將為湖南經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大湾区驱动下的湖南行动:挖好“金矿”,吞下“能量块”

城陵磯國際集裝箱碼頭

這次懇談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32個重大項目中,“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有11個,總投資729億元;投資額100億元以上項目有6個,總投資950億元;株洲經開區與中國平安不動產有限公司簽訂的“株洲平安綠谷項目”,總投資達300億元,成為投資額最大的簽約項目。

大湾区驱动下的湖南行动:挖好“金矿”,吞下“能量块”

這也只是這次洽談週期間眾多項目的一部分——洽談週期間,湖南共發佈省級重點招商項目597個,涵蓋基礎設施、新型工業化、現代服務業、農業開發等領域;已簽署省級重大項目183個,投資總額3098.5億元,合同引資2847.2億元。

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

當下的湖南,正在全省上下聚精會神抓產業、謀產業、強產業,不斷加快產業興湘的步伐。以產業招商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湖南具有得天獨厚的人緣優勢;在產業集群優勢方面,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補性強;而且湖南境內近百家各大開發園區遍地開花;以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核心的產業圈在全國絕無僅有。對接大灣區,湖南四大優勢明顯。

將優勢化為勝勢,湖南不躺在優勢上坐等粵港澳大灣區找上門來,而是對照《規劃綱要》,通過充分釋放政策效能,做好統籌規劃的對接,繼續打破行政和制度壁壘,強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應對,主動作為,不斷增強在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話語權和吸引力。這次懇談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對於將湖南打造成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延伸產業的牽引區和促進湖南產業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到2035年,大灣區將“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挖自大灣區的“礦產”,不僅僅是“礦產”本身,而是更像是變型金剛的“能量塊”,吃下去,便能帶動起全身的機能。

這塊產業項目的“能量塊”,正在讓湖南經濟社會的整個肌體發生奇妙的反應,也必將讓湖南在與大灣區的親密接觸與同步脈動下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紅網特約作者 觀潮的螃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