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父母的恩情。我們該怎麼還?怎麼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江湖劍客人稱八爺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心裡總覺得酸酸的。父母為兒女操勞一輩子,含辛茹苦任勞任怨,做兒女的長大了應盡人子之責,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多種多樣,除了物質金錢之外,我覺得更應該在精神情感方面讓父母滿意。記得我剛走上社會出來工作的時候,那時我的工資特別低,一個月只有三十元。我每個月都要寄十二元回家,但母親都沒用,而是幫我存起來了。當我知道這事後,我每個月都寫信安慰他們,叫他們不要擔心我,我說我會努力工作,力求上進,和同事們好好相處,不用惦念。久不久我也買點禮品或衣服之類的東西寄回去,爸媽特高興,說我很懂事。其實父母並不是你給他們多少錢和物,他們需要的是兒女的那份真心情義。我覺得能讓父母開心就是對父母的最好回報。


千里揚忛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心裡就有一種心酸的感覺,是啊,父母的養育之恩,做兒女的用什麼來報答呢?是給她們買點好吃、好穿的嗎?還是做出優異的成績作為回報呢,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2004年5月2日我因在工地處理一起因工死亡事故,沒能回家和父母過勞動節,母親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永遠離開了我,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終身的陰影和遺憾,儘管其他兄弟姐妹一句埋怨的話不說,我也感到內心非常慚愧和自責。如果當時我在家,可能就是另一個結果,如果在病床前能端一碗水,喂一粒藥心裡也可能稍為會有點安慰,因為我盡孝了。

2015年3月7日,我父親肺部患上了“魚鱗狀”癌症到了晚期,那個時候我已經在原單位內退了,在外面又找了一份工作,我豪不遲疑的辭去了工作,全天候在醫院裡陪護著重病的父親,一直到12月24日離世。其實這些都是做兒女應該做的事情,不值得炫耀。儘管父親的離去讓我感到很傷心,但是,我確實是盡心盡力了,沒有感到留下太多的遺憾。

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情,簡單的說就是:“不要做違法亂紀的事、不要惹二老生氣、閒著的時候多陪陪她們、一年四季再為她們添置點衣服、頭疼腦熱的時候有人在身邊伺候著”。

有一首《常回家看看》歌詞寫的特別好:“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幫助爸爸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做多大貢獻,只求一輩子平平安安”。

如果每個兒女都能做到像歌詞裡寫的那樣,我認為也算是對父母養育之恩一種報答吧。



天老大11


曾經父母住在離自己不遠的村子裡,每每週末回家,他們都異常高興,把所有好吃的都拿出來,你買什麼他們都說,買這個幹啥,這都有賣的,我們自己都能買。走的時候,他們給你裝這個拿那個,一直望著你走遠,當他們問你,還啥時候來啊?那時候眼淚都要流出來……父親走後,身體尚好的母親選擇一個人生活。雖然同在一個鎮子,但天天吃住在一起也不現實。媽媽也不想讓我們這樣做。為了能陪伴她,讓她知道我們需要她,每天中午我都到她那裡吃飯。有時候晚間去住一宿。利用和她在一起的時間聊聊家常。需要我們做的,能及時去做——這就是我現在的日常。

我們生下來在父母的精心哺育之下長大成人,恩重如山,情義無限。報答父母天經地義,知恩圖報人之常情。如何回報父母,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好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心願。從我們降生那一刻起,我們的健康成長,我們的一點點進步都是父母的快樂之源,我們的幸福就是父母的最大心願。雖然我們長大了,但是父母對我們的愛依然如此。哪個父母都不會去奢求孩子刻意的回報,對他們來說,我們能過的好好的就知足了。對父母的回報,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也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除了經濟方面,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什麼都代替不了的。有錢也是買不到的。

二、傳承孝道,愛在日常。如果自己長大成人,父母年老體弱,甚至失去經濟來源,作為子女,應該盡己所能,全力幫助。如果父母衣食無憂,那就要多拿出時間來,陪伴左右。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唱到的那樣。人老了以後,或者只剩下一方,要避免他們孤獨。經常化的陪伴尤其重要。

三,包容父母,不計較小事。父母也有自己的弱點,特別是到了老年,有的父母甚至做事不可理喻。這時候的孝道是耐心。原諒父母的過錯,凡事從大處著眼。俗話說,老小孩小小孩。老人年紀大了以後,跟不上社會節奏。也不參與社會,容易在認知能力上下滑。而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指責,而且耐心地講解。講解不好的就諒解,包容。換一種方式去看待。

四、虐待父母情理不容。最近在微信群裡看到一個短視頻,是一些個孩子打罵父母的。看完讓人生氣,這哪是孩子,簡直是畜牲。不知道回報父母,還動以拳腳的人,理應受到道德的審判和法律的制裁,為這個社會所不恥。試想,你對父母都能這個態度,你對別人該怎樣?誰去交往你?對父母不仁不義,對別人更會是杵倔橫喪。這樣的人還是遠離他為好。

五、上行下效,傳承美德。家風對孩子的影響深刻。對父母不孝的人,自己的孩子也很難孝敬他。對父母不仁不義之舉,早晚映射到自己身上。百事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把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對父母的回報可能就是一句話,可能就是一個眼神,可能就是一個擁抱。愛的方式千萬種,傳承美德你我他。不要讓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折磨自己,趁著父母尚在,好好對待他們吧!

你是怎樣回報父母的,你對父母盡孝了嗎?





興安情韻


我覺得我們過得好,不用他們操心,就是最好的報答。

做父母的,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一輩子平平安安,順風順水,他們不求孩子有多大富大貴,只求孩子一世安穩。怎麼報答呢,把自己的生活過好,讓他們安心,多點時間陪伴,儘自己所能的給他們溫暖,就是最好的報答。

不一定要住豪宅,只要一個還算乾淨溫暖的小窩,不一定要山珍海味,只要能常常陪他們吃一餐團圓飯,不一定要名車接送,只要你有耐心帶著他們下樓走走。

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兄友弟恭,讓他們在僅剩不多的日子裡,享受天倫,就夠了。


藜嫄


我們現在不僅己長大了,而且有了自己的子女,有了自己的工作,但爸媽年紀已高,他們為兒女含辛如苦、省吃儉用、日夜操勞,望著自已的子女幸福地生活、工作,他們雖然辛苦一輩子,但他們內心高興,然而我們做為兒女的應有時間多看望他們,哪怕一聲的問候,一句‘‘爸媽,辛苦了’’,他們也感到滿足和安蔚。爸媽不盼望兒女給多少錢、多少東西,只盼望多看子女幾次,多聽幾次兒女的聲音,聽兒女報一聲平安。孝敬父母,是我們做兒女的一份責任,一份義務,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


楓林春水


個人覺得,有時間還是多去陪陪他們,年紀越大越喜歡身邊一群人圍著自己。。

孝敬父母並不是給錢越多越好,如果你的父母不缺錢那,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