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蘭州簡史!築城挖出金子又名“金城”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一文搞懂蘭州簡史!築城挖出金子又名“金城”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蘭州市位於北緯36°03′,東經103°40′,依黃河而建,世界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黃河自東西穿城而過,是唯一一個黃河穿越市區的省會。由於南北兩山夾峙地形的影響,市區東西狹長,約30千米,南北最窄處,僅5千米左右,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平均海拔1530到1580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3℃。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著名的避暑勝地。蘭州市現轄三縣五區,擁有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和兩個國家級開發區蘭州高新區、蘭州經濟區,總面積1.31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9.31萬人,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蘭州歷史比較悠久,秦統一六國置郡縣時即設立縣治,置金城郡,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蘭州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地。


一文搞懂蘭州簡史!築城挖出金子又名“金城”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裡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闢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佔,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一文搞懂蘭州簡史!築城挖出金子又名“金城”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蕃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党項族佔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全市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土地面積為13085.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2萬,常住人口420萬,其中,建成區內非農業常住人口261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0餘萬。全市有漢族、回族、蒙古族、壯族、苗族、瑤族、土家族、朝鮮族、藏族、彝族、裕固族、侗族、布依族、土族、滿族、哈尼族等36個民族,(除回族外)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占3.6%。

一文搞懂蘭州簡史!築城挖出金子又名“金城”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獨特視角看社會!歡迎關注 峰輕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