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復甦受阻,中國風景獨好!

全球復甦受阻,中國風景獨好!

全球復甦受阻,歐洲問題重重

調查發現,4月做空歐洲股票連續第二個月成為最擁擠的交易,而第二大擁擠的交易是做多中美兩國大市值企業

截至今年一月的三個月內,隨著全球經濟同步增長勢頭的進一步衰退,世界貿易量與三個月以前相比下降1.8%,降幅接近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時期,僅次於金融危機時期。

而據美銀美林發佈的月度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認為未來出現“低增速和低通脹”的經理人佔受調查人數的66%,創2016年10月以來的最高比例。

此前,IMF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金融危機 以來最低水平。IMF預計,2019年70%的全球經濟體增速將會下降,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3.3%,預計2020年將增長3.6%。

與此同時,OECD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稱,歐洲經濟增長存在巨大隱患。OECD指出,英國的硬脫歐可能大大提高歐洲經濟體的成本。

除此之外,作為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德國經濟受到貿易壁壘上升的影響,經濟增速被較大程度地拖累;意大利經濟也出現衰退現象。OECD將歐洲經濟增速預期由此前的1.8%下調至1%。

主引擎失速,歐洲經濟陷困境。進入2018年以來,歐洲經濟增速出現明顯下滑,四季度歐元區GDP同比增速更是下降至1.1%,創下2013年以來的最低值。

分需求 來看,淨出口對歐盟經濟的拉動由2017年的正向轉為負向貢獻了GDP增速回落的主要部分消費對GDP的拉動作用也有所減弱

分國家來看,2018年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經濟增速均出現明顯回落,其中四季度德國GDP同比下滑至0.6%,遠低於2017年同期的2.8%

,而法國和意大利GDP增速也下降至1%和0%

在上述不利的經濟形勢下,法國外貿銀行預測,應該認真考慮歐央行於2020年重啟量化寬鬆的可能性

因此,從全球市場來看,實際經濟指標正在走弱,如果經濟陷入衰退,預計金融風險會升級,從而推高金價

風景暫時“獨好”:中國正受益於去年以來的政策“轉向”

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一季度經濟運行比較平穩,特別是3月份多數指標好於預期,市場的預期在不斷改善積極因素逐漸增多

雖然從環比來看,一季度GDP增長1.4%,持平於預期的1.4%,較前值1.5%回落,創2018年一季度以來新低,但一季度6.4%的GDP增速

明顯好於市場預期,此前市場預測在6.2%-6.3%之間。

其中,結構性改善的勢頭也在持續——

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7.3%,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8.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1.3%,高於第二產業24.4個百分點。

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1%,消費繼續成為需求動力的主導力量。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佔比為4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此外,投資穩步回升,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4%。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比全部投資快5.1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9.3%,比全部投資快13.0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0.45%。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一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9%,與歷史同期相比,為2013年以來的次高點

中國出口強勁增長,日、韓、新加坡全線下跌

作為中國主要區域貿易伙伴的日韓新加坡的對華出口“銳減”,在某種程度上預兆著中國未來增長潛力的下降,估計也正是預計到這一點,國務院在一季度經濟數據超預期的情況下,仍然加大了“穩增長”的力度,尤其是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政策落實”的要求,給企業減稅、減負——

日本出口連續四個月下滑,且3月跌幅是2月的兩倍。新加坡非石油出口創出兩年半以來最大跌幅。韓國出口連跌四個月。

只有中國的出口卻意外出現了高達兩位數的同比增速:3月出口同比大增14.2%,遠超之前市場預期的增長6.5%

,而2月還大幅下降20.7%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些鄰居們出口頹靡,原因都指向了同一個市場:中國。

數據顯示,日本3月對最大貿易伙伴國中國的出口同比下降了9.4%,這拖累日本3月對亞洲整體出口同比下降5.5%,為連續第五個月下滑。而該國當月對歐美出口均在增長

韓國官方指出,“三月份對中國的出口大幅下跌了15.5%。若去除中國的因素,3月出口同比只減少了5.5%。”

新加坡的情況類似,3月對日本出口跌幅最大,達到36.6%,2月跌幅為42.6%。對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出口同樣出現兩位數跌幅,分別為跌27.4%和跌22.4%。此外,該國對中國出口銳減14.3%,對歐盟出口減少1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