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甲午海戰中與日軍激戰的中國海軍主力艦,勿忘國恥


鎮遠號鐵甲艦是中國清朝海軍於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訂購及建造的炮塔鐵甲艦。清末北洋水師主力艦之一。屬定遠級鐵甲艦。當時有東洋第一堅艦之稱。1880年訂購於德國伏爾鏗船廠,排水量7340噸,馬力6000匹,航速14.5節,造價為110.3萬庫平銀。1885年由劉步蟾等帶回國。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軍,被授為左翼總兵的林泰曾兼管帶;定員331人。甲午戰爭期間被日本海軍虜獲,戰後被編入日本海軍。

定遠鐵甲艦是中國清朝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的7000噸級的鐵甲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成為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定遠為艦隊旗艦。甲午戰爭初期的黃海大東溝海戰內日軍海軍集中打擊的對象,中彈極多,但因其鐵甲堅固而只受一般破損,俱未失去戰鬥力。後來在威海衛保衛戰中被擊傷擱淺,為了不落入敵手,自行鑿沉。

平遠艦,是中國清朝福州船政局參考“超勇”與“濟遠”和法國設計建造的全鋼甲軍艦,同時是該廠第廿九號艦,亦為19世紀末中國造船工業的登峰之作,造價白銀524,000兩。平遠屬鋼殼巡洋艦, 吃水4.4米,航速達10.5節,管帶為李和。1894年參加黃海海戰,1895年在北洋水師投降後被日軍接收,編入日軍。於1904年日俄戰爭時在旅順對開海域觸雷沉沒。


經遠號,是晚清時期北洋水師的一艘裝甲巡洋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與“來遠”造價共計1739761兩銀,二艦為同級姊妹艦。1894年9月17日,參加了黃海大戰。“經遠”艦在管帶林永升指揮下奮勇作戰,隨“致遠號”衝擊日本艦隊,在被日艦重創後奮然撞向日艦,意與其同歸於盡,不幸被日聯合艦隊四艘巡洋艦集火擊沉,全艦231名官兵為國獻身,僅16人生還。

來遠號裝甲巡洋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與同級姊妹艦“經遠”造價共計1739761兩白銀。來遠號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加入北洋水師。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來遠”艦在黃海大戰中中彈225發,軍艦的上層建築被毀,艦身進水,艦舷幾經傾斜,只剩下前主炮還能射擊,經過幾次損管維修,多次返回戰場,重創敵軍。其後,“來遠”艦又參加了威海衛保衛戰,隨後被日軍擊沉。

超勇級撞擊巡洋艦,世界上第一級完全擺脫風帆時代窠臼的非裝甲巡洋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設計師倫道爾設計。在黃海海戰中,儘管處於絕對劣勢,依舊頑強反擊,最終被日軍集火擊沉。


揚威號巡洋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承造的軍艦,1881年由鄧世昌接艦回國,於11月22日安抵天津大沽,並加入北洋水師,是北洋海軍主力戰艦之一。由於和“超勇”屬於同一小隊,該艦也承受了猛烈而又恐怖的炮火。雖然在管帶林履中的指揮下奮戰不止,日軍第一遊擊隊四艘軍艦上面都有被其炮彈命中的記錄,但是終因傷勢過重,全艦起火,只好撤離戰場,轉到淺水區自救。就在損管即將完成時,被逃跑的友軍濟遠撞沉管帶含恨殉國。

致遠號巡洋艦是中國清朝北洋水師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建造的穹甲防護巡洋艦,為致遠級巡洋艦的首艦。致遠號排水量2,300噸,航速達18.5節,是北洋水師主力戰艦中速度最高的。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戰中,致遠號在彈藥將盡且遭受重創後,由管帶鄧世昌下令衝向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欲與敵同歸於盡,不幸被敵擊中魚雷發射管引發管內魚雷爆炸沉沒,全艦官兵246人為國殉難。

濟遠級巡洋艦是中國清朝末年在德國訂造的新式巡洋艦,是德國船舶工業史上設計建造的第一型穹甲巡洋艦,為後世的德國巡洋艦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積累,1894年7月23日與日軍艦隊展開激戰,在後來的海戰中管帶方伯謙帶艦逃跑回港,在半途還撞沉了己方船隻楊威號,隨後方伯謙被處死。此後,“濟遠”艦管帶由原“廣乙”管帶林國祥接替,1895年2月17日,“濟遠”在威海被日軍俘獲,編入日本艦隊,仍保留“濟遠”艦名。


靖遠艦是清政府通過出使英國大臣曾紀澤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的高速穹甲巡洋艦。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師,造價845000兩白銀,是致遠艦的姊妹艦。靖遠艦先後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黃海海戰中被擊中110彈,死2人傷16人。威海衛海戰中,在“定遠”艦、“鎮遠”艦相繼受損後,丁汝昌在靖遠艦掛起提督旗,“靖遠”艦成為北洋水師旗艦,指揮艦隊堅持戰鬥。後被日軍擊傷,為免資敵,實施自沉。

康濟號炮艦,是清朝末年,福州船政建造的第22號船,“威遠”級鐵脅木殼船的3號艦。該船於1888年調配給北洋水師,成為一艘練習艦。該船也是甲午海戰後唯一倖存的北洋水師軍艦,1896年,清廷重建北洋水師,該船改名“復濟”。由於火力較弱,航速較慢,所以沒有參加黃海海戰,威海衛保衛戰中,曾和其他殘餘軍艦,抵抗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攻擊,在威海衛淪陷後,被日軍解除武裝交還中國。

威遠號炮船/練習艦,是中國的第一艘鐵肋楢木殼船,鐵肋是由法國進口,主機則由英國採購,交福州船政局裝配,為其建造之第廿號艦。本艦原屬福建艦隊,後撥歸北洋,在北洋艦隊購入大量新式軍艦後改為練習艦,於1895年2月6日晨在威海衛港內被日軍第一魚雷艇隊"23號"雷艇偷襲以魚雷擊沉。


廣甲號巡洋艦,是福州船政於19世紀建造的一條鐵脅木殼船,是“威遠”級的第六號艦。早期在廣東水師服役,後來在1894年的海軍會操中留在了北洋水師,參加了黃海海戰,在黃海海戰中,廣甲號作為‘濟遠’小隊的僚艦,該艦自開戰後一直尾隨著“濟遠”躲在“定遠”、“鎮遠”、“經遠”、“致遠”身後。“濟遠”逃跑後,廣甲號也隨之逃跑,直接把北洋艦隊的陣型帶亂,成為黃海海戰的轉折點。慌不擇路不久被路過的日軍艦隊擊毀。

廣乙,戰艦名。1888年由福州船政局建造,(它採用全鋼材質)1890年11月30日竣工。原隸屬於大清廣東水師。甲午戰爭爆發前,因朝鮮半島局勢日趨緊張,廣乙與廣甲、廣丙三艦被調入北洋水師。廣乙艦在1894年7月25日上午發生的豐島海戰中,作戰英勇,曾以單艦力戰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三艦,擊傷敵艦。後被重創在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為不被資敵,而燃火自焚自毀。為甲午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中國戰艦。

廣丙號廣東水師主力戰艦之一,是一艘魚雷巡洋艦。1891年下水。由於當時四艘魚雷艇被留在大東溝幫助和掩護陸軍登陸,因此本來就是作為魚雷艇領艦的魚雷巡洋艦“廣丙”,也就被留在了大東溝登陸場當外圍警戒。當北洋艦隊主力和日本聯合艦隊打到一半的時候,跟隨小隊領艦“平遠”趕到戰場,立刻向日本艦隊發起攻擊。一度逼近日軍艦隊實施雷擊,可惜因為日軍炮火實在猛烈前部魚雷管被擊破,全艦遍體鱗傷方才被迫轉舵到淺水區修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