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雲州區”概況

雲州區,原名大同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東北邊沿。東與陽高縣毗連;北屏採涼山、馬鋪山與大同市北郊接壤;西隔御河緊靠大同市;襟連左雲縣、懷仁縣;南與渾源縣相接。總面積1497平方千米,總人口192213人(2016年常住)。

2016年,雲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2億元。

2017年12月15日,雲州區(大同縣)被國際地理聯合會健康與環境委員會授予“國際健康養生基地”稱號。

雲州區位於東經113°20′-113°55′,北緯39°43′-40°16′,東接陽高、南連渾源和懷仁、北鄰新榮、西依大同市區,區境東西相距約45千米,南北相隔約60千米,總面積1497平方千米,屬晉冀蒙交匯之地。[7]

地形地貌

大同“雲州區”概況

大同地貌

雲州區地質大地構造上處於華北地臺的山西臺背斜與陰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為北口隆地,西南為大同──靜樂凹陷,東南為桑乾河新斷陷。本區域在多期的地殼構造變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構造形跡,尤其以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最為明顯,新構造運動相當發育、地震活動也較為頻繁。境內有桑乾河、六稜山兩處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地震多發區。

雲州區出露地層較為齊全。自老至新有太古界集寧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以上主要分佈在西北部山地丘陵區)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分佈在東南平川區)。

雲州區山地、丘陵主要集中於西、北及東北部地區,而平川區位於東南部。這就構成了雲州區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主要特徵。雲州區的山地屬陰山山脈的一部分,在大同境內呈東北——西南走向,斜貫全境南北部為土石山區,東北部為丘陵溝壑區,中部為平川,區山區、丘陵區約佔總面積的60%。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5]

氣候特徵

雲州區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帶,春季風大幹燥、夏季雨集中、秋季溫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6.4℃,年活動積溫2846.5℃,年平均降雨量38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25天,年平均大風日數34天、平均風速3.0米/秒。乾旱、冰雹、凍害等災害性氣候出現頻繁。境內有十處地質斷裂帶,屬地震多發區。

土地資源

大同“雲州區”概況

大同縣林業資源

截至2017年,雲州區國土面積224.66萬畝(1497平方千米),其中,平川123.855萬畝,佔55.13%;丘陵67.8萬畝,佔30.18%;山區33萬畝,佔14.69%。全區農用地180.625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80.15%。其中,耕地64.43萬畝(水澆地12.08萬畝,旱地52.06萬畝,菜地2847.9畝)。全區建設用地19.46萬畝,其中集體用地7.46萬畝,國有用地11.99萬畝。[7]

雲州區林地達84萬畝,牧草地達36.11萬畝,森林覆蓋率、林草覆蓋度分別達23.6%、51.2%。[7]

水資源

大同“雲州區”概況

桑乾河

雲州區為富水區,水資源總量10547萬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3094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儲量7453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620立方米。地表水屬海河水系,以桑乾河、御河、沙河和方城河、中高莊河等為主,形成了大中小型16座水庫,水面達12630畝,溼地達6萬畝。桑乾河年均流量2.6億立方米,境內流程58千米,注入境內的山西省第二大水庫——冊田水庫,總庫容5.8億立方米,面積約5萬畝,蓄水量8600萬立方米,每年向大同市和大同二電廠供水5000萬立方米,歷年共向北京市輸水2.3億立方米。[7]

礦產資源

雲州區境內有12種金屬礦產,玄武岩、火山岩、石灰岩、花崗岩、白雲岩探明儲量分別為69億立方米、5.5億立方米、3000萬立方米、311萬立方米和82萬噸,還有煤、石英、長石、礦泉水、磚瓦粘土、砂、鐵。主要工業品為活性炭、水泥、機磚等。[7]

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有狍子、野兔、豺、狐子、山狸子、獾子、瞎老、黃鼠狼等,禽鳥類有雞、鴨、鵝和天鵝、大雁、燕子、麻雀、鴿子、喜鵲、布穀鳥、啄木鳥、老鷹以及畫眉、黃鶯、山雀等。

樹種有油松、落葉松等針葉林和楊樹、柳樹、榆樹等闊葉林。農作物有玉米、穀子、黍子、馬鈴薯、豆類等。

烽火臺

大同“雲州區”概況

狼煙臺

狼煙臺,是與長城有關的明代軍事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大同縣境內的烽火臺均建於明代,沿明長城以南分佈,均由土夯制而成,不見一磚,夯制的土就地取材。烽火臺一般高6-10米,底部圍長22-44米,大部分呈方形錐體。完整的烽火臺建築還包括土夯制的圍牆、烽火臺夯制後掏制的上下兩層窯洞,窯洞內有土炕和灶臺,兩層窯洞上下有通道,通道壁上有腳蹬坑。其中黑山頂上的烽火臺是建的最高的烽火臺。

[22]

狼窩山

大同“雲州區”概況

狼窩山

狼窩山,坐落在艾家窪村南,黃家窪村北,海拔1329米。狼窩山也是大同火山群火山口最為深邃的一座,山口深度平均達到30至50米。它的火山口中又生火山口,稱為“繼生火山”。第一次噴發突破早期火山岩覆蓋,大量火山噴發物堆積成一個主火山錐,並在錐頂形成圓形火山口;當火山活動經過間歇之後,又有小股岩漿沿火山通道的薄弱部分突破,並再次活動,如此多次噴發,便形成了狼窩山。

[23]

鷹嘴墩遺蹟

大同“雲州區”概況

鷹嘴墩遺蹟

鷹嘴墩遺蹟,東西寬約150米,南北長約300米,分佈面積45000平方米,屬金代遺存。遺物主要有陶片、瓷片,陶器陶質均為泥質灰陶,器型有器座、卷沿盆、罐,紋飾有印幾何紋、印三角紋。瓷器以白釉為主,器型有碗、盒蓋、盤,裝飾手法有印花,白釉黑花等。遺址採集的標本中以白釉器蓋、白釉瓜稜碗最具特色,同樣的器物見於金正隆四年陳文慶夫婦墓中,可以證實這是一處金代的大型聚落遺址。

[24]

採涼山

大同“雲州區”概況

採涼山

採涼山,位於雲州區北部的巨樂鄉,古稱紇真山、紇幹山,為本區鎮山,海拔2400米。[25]

大同睡佛

大同“雲州區”概況

大同睡佛

大同睡佛,位於大同市東南45千米處。由恆山山脈的馬頭山、殿山、小泉華山和馬鞍山綿延而成,在雲州區境內長達14千米。是原大同鐵路分局湖東辦事初工會張鴻生最早發現,五臺山仰天大佛發現者、普化寺的主持妙生和中國佛教學會副秘書長、法源寺的能行法師看過睡佛照片後都給予肯定並特意為大同睡佛題字。據考證,大同睡佛形成第三次造山運動,也就是燕山造山期,已有1.38億年的歷史。[26]

呂家大院

大同“雲州區”概況

呂家大院

呂家大院,位於大同縣杜莊鄉落陣營村同渾公路旁,距京大高速公路西谷莊出口10公里。呂家大院落的大規模興建始於塘中舉之後,距今約有150多年曆史。[27]

烏龍峽

大同“雲州區”概況

烏龍峽

烏龍峽,地處桑乾古道(位於雲州區鵝毛村南1千米冊田水庫庫區下方),中間是一綿長峽谷,兩岸為火山熔岩,經河水億年洗刷,形成長10千米,寬百餘米的天然奇峽,峽內楊柳依依,綠草茵茵,溪清崖翠,石堅花異,黑色巨石星羅棋佈,汩汩泉流環繞其間,碧波鱗蕩的湖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