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只有10% 的股民能賺錢,他們是如何實現盈利的?

浮雲視界


大部分的股民都是如何操作和行動的呢?這些散戶有那些特點呢?

1.喜歡頻繁交易!

2.多線持股,持股數量非常多!

3.喜歡追漲殺跌!

4.持股時間非常短!

5.資金量非常小,多則幾十萬,少則幾萬!

6.沒有自己的交易系統,策略!

7.沒有獨立思考的分析能力,喜歡人云亦云!

8.愛打聽小道消息,喜歡從別人的嘴裡知道那個“六位數代碼”投機!

9.熊市中前期死扛,牛市中前期死命的投機!

10.想一夜暴富!!

如果說你有以上的幾點,或者全部滿足,那恭喜你,你一定是市場上90%虧損的散戶!在股市裡我們要根據的是一個確定性投資,而不是根據預測性和不確定性進行投機,而大部分的散戶則是根據一個不確定性和自己的預測進行投機。

  • 就好比預測明天會不會漲,能夠漲到多少,什麼位置有壓力,什麼位置的支撐力強等!

  • 甚至也會預測這個消息面有多少漲幅空間,利好和利空的影響大不大,自己的個股能不能走牛!

  • 以及底部在哪裡,牛市來了沒有,熊市走了沒有,牛市高點在哪裡等!

而這些在股市裡都是不確定性,往往判斷的週期非常短,參考的價值非常低,越喜歡根據這種預測進行短線投機的散戶,虧損的概率越大,輸多贏少的可能性越高!


而在股市裡什麼是確定性呢?就是有熊市必有牛市,每一次大級別的熊市過後都會有牛市到來,更重要的是熊市就是一個擠泡泡的週期,而牛市就是一個吹泡泡的週期,週而復始!所以投資就是在熊市的底部區域里布局,在牛市的頂部區域裡逐步賣出!

何為底部區域,何為頂部區域呢?只要你找的是區域,是面,而不是點,那麼久很容分辨!

1)就好比拿市盈率來比較

1996年1月18日,上證綜指512點,平均市盈率19.44倍左右,平均市淨率2.44倍左右,之後牛市漲至2001年6月14日的第二次歷史高點2245點;

2005年5月24日,上證綜指998點,平均市盈率15.87倍左右,平均市淨率1.7倍左右,之後直上牛市漲至2007年10月16日的第三次歷史最高點6124點;

2013年4月的時候,滬綜指1849點附近,當時的A股市盈率跌破了10倍,低至9.76倍。之後就迎來了5178點的牛市行情;

那麼此次A股2440點附近,市盈率再次達到了歷史低點,是不是就可以判斷出底部區域的到來呢?

2)政策底的比較

歷史的數據,從政策底到市場底,從政策底到牛市的距離

2005年,印花稅降低,政策底1187點,市場底998點才築底,隨後的牛市漲到了6124點!

2008年,印花稅單邊徵收,並多次降息降準利好,政策底1895點,市場底1664點才正式築底成功,隨後的牛市漲到了3478點!

2012年,暫停IPO,擴大QFII份額、放寬公募基金成立限制,政策底1949點,市場底1849點築底成功,隨後的牛市漲到了5178點!

而此次的A股政策底在2449點,市場底大概率也在2440點,那麼之後是不是也會迎來一個大級別的牛市呢?


其實這些都是一些確定性的投資數據和參考,如果根據這些走出來的局面進行判斷而不是去預測,那麼你的投資獲勝概率就會非常大,就能夠做到10%以內的成功投資人!

最後說下我的簡單操作思路

A股是一個熊長牛短的週期市場,假設一輪完整的牛熊市可能是7年左右,那麼如果我們只做一個波段的操作,就是熊市底部買入,等待牛市後逢高賣出,賺取的盈利為100%,平均到每年的收益就是11%,結果就是遠遠跑贏通脹的7.5%-8%!

但是如果你做的非常不錯的話,收益不僅僅只是100%,甚至一輪完整牛熊市並不是7年,而是5年左右的話,那你每年的收益將也不僅僅是11%哦!


一名優秀的投資人可以預計到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但不一定知道何時會發生。重心需要放在“什麼”上面,而不是“何時”上。如果對“什麼”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對“何時”大可不必過慮。

這是技術分析的兩大核心即空間和時間,空間相對容易一些,時間就比較難了!聰明的投資者則喜歡以空間和確定性來規劃自己的買賣!而大部分的散戶則是以時間,投機和預測來投機,試想下,市場上大部分的散戶是不是這樣,每天想賺錢,每年想盈利,那結果會成功嗎??如果你以每年來進行交易計算,甚至想要每年達到11%的難度有多大呢?我認為這樣的人在股市裡鳳毛菱角,絕對不是在座各位包括我自己!

所以投資的秘訣,除了確定性,還是確定性!要根據牛熊的週期鐵律進行投資,不要“炒”股!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我想我應該進入這10%的區間了,最少從2014年之後,按年計算沒有賠過。在股市中盈利,說難也難;說容易吧,也容易。關鍵是境界的問題,個人感覺,心境可能比技術更重要。當然,這是筆者自己的看法,對不對我也不知道,只是結合自己的經歷來看,確實是這樣。

其它人怎麼賺錢的我不知道,我是學會了放棄後,才真正穩定盈利的,我是這樣來做的:

1.學會放棄,只做看的懂的股票

每年年初選定大方向確定性高的板塊後,就在大方向中確定五六個板塊,然後在這幾個板塊中選股票,建立自己的股票池,其它的板塊不去考慮。而操作級別上只做日線和周線兩個級別的,小級別不搞,大級別不做,只做參考。有了這些硬性的要求後,自己的股票池加在一起不過三四十隻,一個月篩選一次,去掉走壞的,加入走好的,這樣做下來,可以保證有足夠的精力跟蹤到自己股票池中所有的股票,只要出買點,基本就跑不了。

2.學會擇時,控制倉位

股市是有節奏的,有行情時,機會大於風險,這時倉位就要重一點;但是進入風險區域,即使股市行情依然看上去很好,也要輕倉。股市中比的不是暴利,而是穩定,股市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暴利的行情,只要你能保持穩定的獲利,那就是最大的暴利。打個比方吧,你手裡有100萬,一年賺20%,多嗎,看上去真不多,但是,如果你能保持每年平均20%的利潤,用不了四年就能翻倍。換言之,今年的20%是20萬,如果你足夠穩定,四年後的20%就是40萬,筆者也是最近幾年才體會到股市的魅力不是在於暴利,而是在於穩定背後的暴利。倉位控制是資金線穩定向上的安全保障。

3.學會分散風險,把握機會

我們都知道,把所有資金賭一隻股票,賭對了大賺,錯了大賠;但是,把資金平均分散在多隻股票中,據數據統計,股票數量超過15只,當然是不同板塊中的股票,年平均收益和大盤指數的波動差值在正負3%以內。簡言之,持有股票的數量和風險與機會是成反比的,股票數量越少,風險和收益越大,股票數量越多,風險和收益就越低。因此,我們要從中找出那最佳的股票數量組合,做到風險與收益適中的比例,經過過去歷史的大數據統計,三到六隻來自不同類型板塊的股票組合,是個人投資者最佳的選擇,做到規避風險的同時,還能廣撒網,把握到主線的機會。

最後總結一下,股市中賠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遵守股市的規則,有的不瞭解,有的瞭解了不尊重,後果自然是很嚴重的。只有我們敬畏市場,市場才會給我們回報。比如當下的行情吧,4.8號創出3288的高點後,還有可能繼續向上攻嗎?當然有可能,但是誰都知道這裡有風險了,大家知道筆者是怎麼做的嗎?從3.8號大陰線出來後,降低倉位到3成,到現在沒做過任何操作,在前年倉位有6成,中間只玩過一次短線,是在60分鐘向上出中樞前。當下持有兩個思路,一是放大量,突破3288點,量價背離化解後,再進場加倉操作;二是來一筆日線級別的回調後再進場操作。這兩個條件沒達到,就是看戲。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我在2018年收益率16%,說下個人做法:

一:從不輕易買股,我一直結合布林線和MACD來指導買股。只有兩個指標同時出現買點時才買股。

二:資金分批次。當確定某個目標時,先第一批資金買入,然後結合30分鐘或60分鐘MACD買股,不斷買入。

三:從不炒垃圾股,問題股。雖然在A股市場,大資金喜歡炒作垃圾股,但我從來不羨慕瘋股,妖股,我只做自已看的懂的票。

四:不貪心。我從來只賺10%,超過這個比例,馬上拋。

五:敢於割肉。當第一批資金被套,而K線等指標難看,會馬上割肉。

要在這個市場生存,很難,沒有常勝將軍,賺錢的人在於做到賺大概率的錢,減少虧錢的機率。


清竹635


大多數股票沒有造血功能、A股重融資、一方面、上市公司不斷融資抽血、不能持續造血、且財務報表不實、基本面再好、也可能爆雷、導致長線股東、投資不能獲得可觀的分紅收益、又不硧定公司發展前景、享受公司發展溢價、致使大多數人不願意長線投資。另一方向、公司消息面差異化、大股東、消息靈通、內幕交易亂像無法律約束、監督不足、在消息發佈後、股價往往處於高點、產生套利現像、內幕者賺錢、自然就有虧損者、在投資者進入股市、各種名目費用、自然也要投資者買單、A股大家都當賭場玩、十賭九輸、也是必然結果、資金、消息面、人性、玩不過的、對大多數人來說、退出股市、就是賺了


洗白白dw


這個社會,勤奮的雙腳,永遠趕不上智慧的大腦。如今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你是否想過把手機變成我們賺錢的工具。經濟在全球範圍快速發展, 創業改變命運,創業改變人生。新一代的互聯網商機(a66956818)帶你:只需一部手機就能住家創業,我已經幫助了很多人做了一兩個月就月賺2萬多,半年5萬以上,一年10萬以上。

手機用戶87310535862


靠勤奮靠智慧!


HuHu204178712


只知道虧損,不知道如何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