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老張談三農


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吃驚!誰居然能觀察如此細微!還沒有半點毛病,確實,擰了鼻涕往鞋底抹,現在農村老人,這個習慣依然存在,看起來很稀鬆平常一件小事,卻暴露了咱農村的一些“陋習”。為什麼農村老人有這樣的習慣呢?

一、認知

我想了很久,想到了這個詞,為什麼說認知呢?就是前人對擰了鼻涕往鞋底抹這個事,沒覺得是一件不衛生,不禮貌的事,就像你在農村生活,打記事起,就會看見大人在這麼做,長大了,你也會這麼做,而且壓根沒想過這麼做會不衛生,不雅觀,就是因為這種認知,才有了農村這一“陋習”,為什麼要把陋習打上引號?因為這種時代下的產物,你不能用現代人的條件和眼光去評價,去看待。

因為是一種認知問題,所以它具有普遍性,不是個別現象,最近的一部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孫儷,劇中飾演的角色,就是一個江湖賣藝的混子形象,前兩集中的一個動作,右手擰鼻涕,順勢擦在了後抬腿的左腳,一氣呵成,把這個人物形象刻畫的很逼真,很實在,這種逼真,就是源自生活中的一些真實的習慣。

二、為什麼擦了鼻涕的手要往鞋底擦?

客觀的講,圖省事、條件差。為什麼說圖省事,就往鞋底這一動作,簡單快捷,你要往其他地方整,想樹啊石頭啊什麼的,你還得到處找,不像鞋子隨時隨地,所以方便。

條件差,主要體現在以前農村生活比較艱苦,沒有紙巾,連塊像樣的抹布也沒有,就是上廁所,都沒有紙巾,用手?當然不是,農人小的時候,那時候上廁所,主要用稻草,大人會提前選一些比較軟一點的稻草,然後把葉子的部分去掉,這樣就沒那麼毛人了。

我還記得,二十幾年前,那時候農人家老宅旁邊有一豬圈,豬圈都自帶一個糞坑,小時候總喜歡去糞坑上廁所,完事後就周邊找石頭,或者對著豬圈泥土牆的牆根,雖然過去這麼多年了,這些孩提時的記憶,全讓題主這一問題給浮現出來了。

這些習慣,放現在,誰還罩的住?想必是沒人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這些習慣都成了衛生上的“陋習”,需要一步一步的改掉。

除了擰鼻涕擦腳上,咱們還有哪些容易忽視的衛生問題呢?

農村有句老話特別不靠譜,就是“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對衛生是一點不重視,垃圾隨處丟,汙水隨便排,像咱村,我記得很清楚的就是洗豬圈的水,也是直接往村裡唯一一條水溝排,那個年代,一切因陋就簡,怎麼方便怎麼省事怎麼來。

除了這些環境衛生,還有一個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就是帶小孩的衛生問題,農人親表妹,地道的鄉下人,初中畢業,人長的漂亮,嫁了一個好人家,婆家家裡種草、養雞,存款就有幾百萬,農村有這個存款的,想必很多人都羨慕吧?表妹18年生了一閨女,外婆大壽的時候,回去和表妹相處了一段時間,她很在意自己的小孩,但帶娃的方式讓咱這些半個窮城裡人很吃驚。

不到半歲,就開始喂各種肉類了,還是放了調味品的肉,喂寶寶前,怕燙著寶寶,每塊肉表妹都會先自己放進嘴裡“嘗”下溫度,再給寶寶吃。除此之外,白米飯知道吧?顆粒的不好給寶寶吃,為了省事,先自己嚼碎了在餵給寶寶,我當時特別吃驚。

更讓我驚訝的是,當我說出這樣做可能不衛生的時候,在座的親友居然都反駁我,像我媽說的,你小時候吃飯,還是你奶奶嚼碎喂的呢,你不也長的又高又大?我居然無力反駁。

總結:這些年,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還有很多衛生問題沒有從思想上根本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咱們年輕人,慢慢的去引導,能改的就改了,陋習就是陋習,我們要正視並改正,這樣農村才會越來越美麗。


農人解說


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觀察可真是仔細,昨天村裡趕集的時候正好看到這樣的抹鼻涕的老人來著。

昨天早晨下班的時候,悠然從單位往家走,雖說是暖冬,早晨的風還是挺冷的,冷到悠然的鼻子總想淌鼻涕。

走到趕集的大場院時,正巧鄰居快八十歲的三奶奶拉著小拉車也來到了集市上,老遠就見三奶奶站下了,左手拉著車,右手照著鼻子一擰,然後抬起左腳很麻利的抹了一下。

這個動作在悠然小時候幾乎天天能看到的動作,那時候村裡的老人婦女,都會這一招,沒有手帕的那些年代,沒有衛生紙的年代,農村人是怎樣對付感冒後鼻子老淌鼻涕呢。

先說孩子們吧,孩子們一邊滿街瘋跑,鼻涕眼淚淌下來時,會習慣性抬起胳膊用襖袖子一擦,鼻涕都上袖子上了,只不過那袖子幾天以後就變得錚亮錚亮。

而當年的農村男人們,他們會用大拇指堵著一個鼻孔,衝著地面使勁一擤,然後再換另一個鼻孔,擤完後對手一搓,好了,沒事了。

老人和婦女們有了鼻涕後,就會擰一下子,然後抬抬腳抹在腳底,這玩意不抹鞋底還能抹哪啊,樹上?石頭上?抹哪都不如鞋底省時省力,後來慢慢就養成了習慣。

當年都是生活條件害的,農村人連上廁所都沒有紙,只能用樹枝石頭什麼來擦拭,鼻涕更沒啥可擦了。大人們又不能和孩子一樣,抬起胳膊就擦鼻涕,還得洗衣服呢,浪費水也浪費肥皂。

現在農村老太太還有不少人依然保留著這個習慣,走在街上時沒有帶紙巾,只好拿出當年的土辦法了,抬手一擰鼻子,抬腳往鞋底一抹,這事就解決了。


悠然見東山


問: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在當年窮苦的年代,農村因為卻少紙張,所以對衛生就沒有太多的講究,從而形成了一種隨便抹鼻涕的習慣,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習慣不好,可是誰叫家裡沒錢呢?

其實說來慚愧,我小時候也特別愛流鼻涕,因為家裡窮,連吃都吃不飽,怎麼捨得花錢買紙?小時候是我媽用手幫我擦鼻涕,所以我小時候也有這個習慣,都是被我媽給帶壞的。

說到底這是從小養成的一種不良習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鼻涕,小孩子又愛貪玩,身上更不會帶紙,有鼻涕了,噴出去後,除了用手擦乾淨,然後在往鞋底上抹,或者牆壁上擦,再把手弄乾淨,只要沒人看著,就感覺無所謂。

窮苦人家基本都是這麼過來的,只是後來農村生活條件好了,有錢買紙了,也更加註重衛生,用手抹鼻涕這種陋習在生活中逐漸減少,即使有,抹完後也會去洗手,不然會被父母斥責一頓。

當然農村還有一些老人,用手抹鼻涕的習慣已經伴隨了他們幾十年,早已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再加上平時出門不帶紙,要擦鼻涕的時候,除了用手還能用什麼?而老人又比較節約,要改變老人的這種陋習,可沒那麼簡單。


每日新況


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以前在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時候,冬天的時候,人們最怕生病,因為冬天得了病以後,比較難治療,所以人們一般在冬天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都很重視。當時有很多村裡的老人感冒流鼻涕以後,大多都是直接抹在自己的鞋底上面,或者是直接用手甩出去,很少有人用專門的衛生紙來進行處理。
擤鼻涕以後抹在鞋底上這更多的是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人們以前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紙這種東西都十分的稀缺,所以抹在鞋底上,既可以節約紙張,又可以節約時間,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人們一種生活習慣。當然這種生活習慣也在隨著經濟情況的變化,正在慢慢的好轉,很多人現在已經都有準備專門的擤鼻涕的衛生紙或者帕子。




除此以外,農村地區人的性格也決定了這種行為,很多農村人口大多都很樸實憨厚,做事情踏踏實實,不追求一些比較虛的東西。對擤鼻涕這件事也沒有多在意,畢竟很多人都是這樣做,而且暫時對它們的生活沒什麼影響,性格決定了他們可能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加上本身就是這樣的環境,如果是生活在城市裡,穿的是皮鞋,相信很少就有人這麼做了。

經過科學研究表明,人的鼻涕裡面其實含有大量的病菌,很多流感都是通過鼻涕進行傳播的,如果用手擤鼻涕的話,不可避免的會沾染到病菌,所以還是不要這樣做的好。以前這樣做是沒有辦法,現在生活已經這麼好了,安全不用再擔心買不起衛生紙之類的事情了,要學會講衛生,改變一些影響自己身體健康的行為。


老農民說事


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農村老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農村老人擰了鼻涕抹鞋底子上的陋習確實有,這個可以看做是生活習慣使然,說到底,也和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高低有關係。個人衛生的態度,一般和經濟條件有關,現在,這種使勁擰鼻涕抹鞋底子的農村人很少見了吧。


作為一個徹底的農村孩子,對這種現象是見怪不怪的。尤其是農村老人在一起嘮嗑的時候,見到的機會更多。我小的時候,在老家農村最喜歡往人堆裡扎,因為農村老人們聚在一起,一般都會講很多的逸聞趣事,農村老俗話說,“老人不講古,後生會失譜”,我是很喜歡聽老人們講古的。

說到高興處,老人們也會興高采烈,一激動就會流鼻涕。以前的農村老人擤鼻涕和我們現在並沒有什麼的區別。也是大拇指和食指成“鉗子”狀往鼻子上一“卡”,就開始擰鼻涕了。隨著鼻子“哼”的一聲,鼻涕就會從鼻子裡飛奔而出,力氣大的老人,鼻涕會飛得很遠很遠,然後就是“心滿意足”的開始擦鼻涕了。

農村老人擦鼻涕的動作,就像現在的農村小孩子一樣,右手背往鼻子孔下一“拉”,鼻涕就會就在手背上面。擤鼻涕的時候,兩個手指上也會沾滿了鼻涕,然後老人就會習慣性的把手指往自己的右腳的鞋子上靠近,再把右邊鞋子微微翻起一邊,然後就會把手上的鼻涕慢慢抹在鞋底子上,一下子擦不乾淨,就會來回的抹動幾次。

很深刻的記憶,現在還在我的腦海裡浮現。我想,這不僅僅是農村老人的習慣性動作,以前的城裡老人也該會有。說白了還是以前的生活條件不允許,沒有手紙和手帕罷了。這也間接的反映了以前的農村老人的掙錢能力,生活節省慣了,連手帕和手紙都捨不得買。

說句難聽話,以前的農村老人上廁所,就連擦屁股都捨不得用手紙,用的是坷垃蛋子。後來生活條件好了,就會買些散裝的手紙用,很便宜的那種,舒適度並不好。但總算是消費檔次上去了。把鼻涕抹在鞋底子上,是以前老人的一種陋習,以前的農村老人穿的鞋子是布鞋,鞋底子是布納出來的千層底,也耐磨,比較適合擦鼻子用。


農村老俗話


問:農村老人擤鼻涕後為什麼喜歡往鞋底抹?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簡直該被罵,因為農村老人的這種行為不難理解。如果理解不了,那刺楸建議到農村去試住三個月,之後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為何還有老人喜歡擤鼻涕後往鞋底或者衣裳上面抹呢?難道就不講衛生嗎?刺楸認為,這種行為並不能管中窺豹而認定農村老人不愛衛生。相反,刺楸認為把鼻涕往鞋底抹恰好是愛衛生的習慣,只是不為多數人理解罷了。

一、農村的環境與城裡不一樣

在空曠開闊的農村,到處都是野花雜草,即便是擤鼻涕或黢隨地吐痰都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一個人如果過度地講究,反倒會被大爺大娘認為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

別說擤鼻涕或吐痰,就連在山林裡或者草叢裡方個便,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如果沒帶紙,隨便扯幾把草或者幾張葉子就輕鬆解決了。再往前一些年份,在家裡上廁所用草紙也算是一種奢望,更別說能用上紙巾了。

二、農村講究之人會帶手帕

當然,農村也不乏講究的人,一般會隨身攜帶兩張手帕,一張用於包裹錢,另一張則用於擦汗或者揩鼻涕。


然而,這多半是農村的老大娘,老大爺即便是想隨身攜帶手帕,但礙於面子,怕被指像女的太過講究,所以就都不太愛待手帕了。

當然,用手帕揩鼻涕或者直接抹到鞋底都是在紙巾、餐巾紙等日常用品尚未普及的年代,鼻涕來了又不可能把它吸進嘴裡去,這樣更加不衛生,還可能影響健康。只能用手擰住鼻子用力一擤,清鼻涕會被噴到腳下,而濃鼻涕則很可能沾到手指上,這時不可能抹勻到手掌,只能抹到布鞋的鞋底。


其實,在刺楸家鄉,農村老人們更加傾向於將鼻涕用力吸一甩出,任由它飛濺何處,再將沾有少許鼻涕的手往圍腰上一揩。

三、往鞋底抹鼻涕正是愛衛生的體現

正如愛衛生的人在迫不得已之時往地上吐了痰,之後會用腳底用力去抹掉一樣,擰鼻涕後往鞋底抹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愛衛生的體現。如果不愛衛生,直接就往衣裳上抹或者不管它。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老人擰鼻涕往鞋底抹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擰鼻涕、擤鼻涕、流鼻涕、摔鼻涕,是非常多見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過去的農村,還經常見到這樣的畫面,對面二大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卡住鼻孔,用力一捏,鼻孔發力,鼻涕就會像箭一樣噴出去好遠,然後熟練的抬起左腳,將手指上沾染的鼻涕擦抹在布鞋的鞋底,頓時滿面紅光呼吸順暢,就連走路也不一樣了,二大爺說鼻涕擦在鞋底,是給鞋子上油,這樣鞋子更輕便,走路更順暢,其實這是開玩笑,鼻涕哪裡能有這樣的作用呢?而這種動作在過去的農村,還真的經常見到。


這也是過去的一種生活習慣而已,在過去的生活之中,衛生紙根本就沒有,就連很多時候小孩子去大便完畢之後,經常使用土坷垃擦屁股,這些都是在以前的農村很常見的事情,作為沒有帶手絹和沒有衛生紙的過去,作為布製作的布鞋,很多情況下就承擔了這項責任,不但會隨時隨地的往上擦鼻涕,有很多時候還會在小孩子大便之後,伸出一隻腳,使用布鞋的鞋子給孩子擦屁股,而且都是動作嫻熟,自上而下一氣呵成,小孩子根本不會感覺到疼,這樣被擦過之後,會給孩子說一聲好了,這孩子就如脫弦利箭立馬飛奔著去玩耍了。


布鞋也是承載著一段很長的歷史,在過去的年代都是依靠自家制作布鞋來穿,布鞋不但可以走路,也可以擦鼻涕,更多的時候還被用來揍兒子,對於不聽話的孩子,向來就是鞋底子伺候,對於吵架也是這樣,場景的出現是這樣的,兩人你一言我一語,高一聲,低一聲,最後一個終於爆發,首先是脫鞋,使用鞋子作為武器向對方發起了進攻,很多時候這鞋底子威力巨大,如果沒有人來勸架,這鞋底子最終還是會一統江湖的,但脫鞋開打,鞋底子的威力還是頗大的。


這些都是過去的生活習慣,在物資匱乏的時候,都是將各種物品的使用發揮到極致,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紙巾、衛生紙、手絹的普及和隨時攜帶,這種擰鼻涕之後,在往鞋上擦的情景真的是看不到了,而且現在早已經很少在有布鞋,現在的皮鞋也是沒有這些功能,這種動作也是自然用不上了。這些都是在特點環境之下產生的生活習性而已,隨著時代的更迭,都已經成為過去式了。擰鼻涕往鞋上擦,這樣的情景你見過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看到這個問題想想還真是,擰了鼻涕往鞋底一抹還真是一些農村老人的標誌性動物,其實也不怕大家笑話,有時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或者身上沒帶紙條件不允許的話,我也會擰完鼻涕往鞋底一抹,這樣也非常的省事簡潔。


以前農村條件比較簡陋,也沒有衛生紙使用,即便有了衛生紙,他們沒有裝衛生紙的習慣,也會覺得浪費,頂多會在身上裝個手帕或者小毛巾啥的,其實這些在他們看來都是多餘的,最正常不過的一件小事,沒有必要來的這麼複雜,最有效的還是來的直接些,抹鞋底來的乾脆利索些。

想想我們小時候哪裡好抹抹哪裡,而對於大人來講,他們並非我們這樣,以前衣服也是比較少的,弄髒了還是要洗的,抹在鞋底也沒有這麼多顧慮,所以他們更習慣的把擰完的鼻涕抹在鞋底上。



其實現在還有這樣的現象,只不過現在大家對健康意識更加認識,年輕人也更加註重形象,所以這個現象也在逐漸減少,在我看來,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沒有那麼多的為什麼,都是老人過去的生活習慣和以前的生活環境造就的現象。朋友們,這個動作你們使用過嗎?歡迎留下你們寶貴的意見。謝謝!!


農事齋


為什麼農村老人擰了鼻涕喜歡往鞋底抹?

在我們這邊一般是說成用手擤完鼻涕直接抹鞋底,對於生活中擤鼻涕,估計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一到冷暖換季的時候,就會容易感冒流鼻涕或鼻子不通,這時就會為了鼻子舒服而擤掉流出的鼻子,或者是為了讓鼻子呼吸正常些而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緊了鼻子使勁擤一下,由於鼻涕很髒、很噁心,我們一般就希望把擤在手上的鼻涕迅速擺脫掉,因為過去農戶下地幹活或外出時基本身上沒有帶手紙,往往就會認為鞋底是人身上最髒的地方,這時便會下意識的把鼻涕抹到鞋底上,然後將鞋底在地面上再搓幾下就可以了!記得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就有擤完鼻涕抹鞋底的橋段,下圖便是擤完鼻涕正隨手擦在鞋底上

另外,在生活中你也許會看到一些人喜歡隨地亂吐痰,一般吐完痰後,他們還會用鞋底在痰上搓幾下,這樣就會把地面上的痰液搓沒了,其實這也是人們會認為鞋底本來就是很骯髒的地方,這時用來處理這些噁心的東西也就不足為奇了!

或許對於農村人比較瞭解,在過去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餵養好多的家禽牲畜,其中很多家畜都是散養狀態,往往就會隨地大小便,導致院裡院外都會遇到雞屎、羊糞等家畜排洩物,因此,當人們平時走在院子裡或路上,以及靠近這些牲畜時總會不經意間踩到這些噁心糟糕的糞便,雖然開始大家會有一些不習慣,但往往時間久了就會麻木沒有牴觸心理了,因此,這時人們會認為鞋底本來就是骯髒的,這時手上有髒物時抹在鞋底也就理所應當了!



不過,像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以及洗臉時擤鼻涕等習慣都是不怎麼文明的行為,對於生活在城裡的人可能會極為不習慣,現如今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提高,農村個人和居住地的衛生環境也在改善,為了生活方便,人們也會在身上帶有衛生紙、小手巾或其他擦拭用品,當在公共場所中擤鼻涕時也會用到手紙代替,然後扔到堆放垃圾的地方,所以說,這個應該沒必要深究,只是過去特定環境下人們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方式而已!對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歡迎留言互動!


龍百曉生


說的是多少年前的事,現在農村人不比城裡人差,有些農村人甚至比城裡人有錢,洋氣,千萬別拿有些過去的陋習來埋汰農村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