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慜的成功能否說明黃種人也能踢好足球?

老狼1705878


孫興慜扳平

孫興慜進球反超,2-1

目前,孫興慜的與姆巴佩、薩內、薩拉赫等同進4球,排本賽季歐冠射手榜中上游。除了梅西的11球,其他所有射手進球迷也全都是個位數而已。而在本賽季英超,少賽一輪的孫興慜已打進12個進球,位居射手榜第11位。領先盧卡庫、拉什福德、小盧卡斯、薩內、馬夏爾等巨星,是球隊進球第二多的球員,僅比頭號射手凱恩少6個,成為熱刺真正的大腿之一。

與日本球員的成功之路不同,孫興慜的16歲即到德國接受系統的足球青訓。然後從德甲起步,轉戰英超,前後剛剛10年整。身價也從當初的1000萬歐元、漲到轉會英超時的3000萬歐元,再到目前的5000萬歐元,是名符其實的“亞洲一哥”。那麼,孫興慜的成功,能不能說明黃種人也能踢好足球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以前談到中國球隊乃至亞洲足球的落後的時候,首先一點就是人種不行,亞洲人特別是黃種人比不上其他人種高大強壯。似乎因為足球是一項體能要求高、速度和爆發力好的緣故,而否定了黃種人不可能踢好足球。特別是歐美足球一直佔據世界足球的統治地位,而亞洲國家隊一到世界盃,往往連小組出線都非常困難,亞洲最好的球隊到了世界盃大多也只是墊底。

但是,經過近二、三十年的發展,日本、韓國國家隊在世界盃舞臺上成績越來越好。日本隊6次征戰世界盃,在02年、10年和18年3屆世界盃均打進了16強。而10年更是在1/8決賽中120分鐘與巴拉圭0-0打成平手,最後在互射點球時惜敗對手。韓國隊則是10次參加世界盃,成績最好的是02世界盃打進4強,10年打進16強,其它均是小組未出線。但在俄羅斯世界盃上,小組賽雖然只是1勝兩負,但均是0-1、0-2小負對手,末戰更是2-0擊敗衛冕冠軍德國隊,震驚了整個世界足壇。

除了孫興慜,韓國還有一名“亞洲一哥”朴智星,02年3月20歲時加盟何甲埃因霍恩,登陸歐洲足壇。3年後的05年6月加盟曼聯,一直到2011年12月,整整為曼聯效力了6年球,一度成為“曼聯的三肺先生”。

日本球員則大多是在國內或巴西進行青訓,成名之後才到歐洲踢球。由於身材不佔優,日本足球足球歷來強調個人的技術。多年來,日本湧現出諸如中田英壽、稻本潤一、中材俊輔、香川真司、本田圭佑等中場大師級球星,以及奧寺康彥、長部谷城、長友佑都等長期效力五大聯賽的球員。

這說明黃種人也能踢好足球,而日本、韓國足球之所以走在中國足球的前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對青訓足球的重視,或者從小出國留學。其次人,除了孫興慜,上述球員大多身體並不強壯,有的甚至看起來比較文弱。但在對抗激烈、攻防轉換快、比賽節奏強的歐洲足壇甚至5大聯賽中,依然能夠站穩腳跟,憑的是刻苦的訓練練就的技術和體能。他們之中,幾乎沒有一人是僅憑單一的技能比如速度或者體能而成功的,往往同時具備多種能力。

與日本、韓國足球相比,中國足球最缺乏的恰恰是青訓。首先是青訓的選材就存在誤區,過分強求身體的對抗性,而忽略了協調和球商、智商等“軟性”條件。而基層教練的低水平,甚至錯誤的訓練方法,直接導致中國球員技術水平粗糙,除了身材高大或者速度奇快,中國足球在亞洲足壇幾乎一無是處。能在亞洲足壇佔有一席之地的,大多是身體強壯、敢打敢拼的後衛球員,如賈秀全、范志毅、李瑋峰、孫繼海等。鄭智雖然也曾獲得過亞洲足球先生稱號,但純粹從足球技術而言,他並非當時最佳。

至於個別曾令人看好的如董方卓、陳濤等球員,也因種種原因或曇花一現,或無法留洋而日漸沉淪。



久古gg


孫興慜的成功和什麼黃種人沒關係,這夥計雖然是韓國人,但基本就是德國系統培養出的,一天韓國聯賽都沒踢過,從十幾歲開始就在德國漢堡培訓。

這夥計露臉只能說明一點:只要有強大的足球培養體系,哪裡人根本沒關係。

而武磊這樣出於崇明島的夥計,雖然也算得上是徐根寶的得意弟子,也就是在國內能夠拔尖,出了國門基本什麼都不是,甚至在亞冠聯賽也露不了臉。

這就是國內培養體系和歐洲幾個足球強國的差距,實際上,培養年輕球員法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也相當強悍,但國內球員往往是去混個洋文件的心態,導致了屢屢受挫。

孫興慜的父親是專業運動員,長期而專注於培養孩子,堅持在國外達十年之久,這種不惜血本,有耐心的專業人士投入才是根本。

證明什麼黃種人也輪不到孫興慜來證明。多少年前,韓國名宿車範根早就證明過了。

甚至更久之前的1966年,朝鮮淘汰意大利進入八強,也早已證明了。比起來孫興慜只算是晚生後輩。


足球新聞翻譯官


孫興慜應該沒有西方血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