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哪個專業好?

怒看你們裝逼


首先,答主想說最適合自己的專業才是最好的。

所以,先要定位好自己,應儘早瞭解自己將來適合在哪些行業發展,預先制訂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然後根據自身條件來考慮專業。


那麼怎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呢?也就是你覺得好的專業呢?

1.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專業

讀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不但有利於完成大學的學業,更有利於畢業後的職業發展。

比如性格外向、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適合報考法學、保險學、廣告學、新聞學、社會工作、市場營銷、旅遊管理、酒店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

性格內向、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適合報考會計學、 審計學、考古學、歷史學、軟件工程、編輯出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等專業。


2.結合自己的單科成績來考慮專業

如果盲目跟風填報了所謂的“熱門”專業,進校後因某門單科成績不好而影響學習,甚至因掛科而不能按時畢業就得不償失了。

比如英語成績不好的考生,不應填報海關管理、旅遊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

數學成績不好的考生,不應填報經濟學、金融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會計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等專業;

物理成績不好的考生,不應填報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學、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和航空航天類專業;

生物、化學成績不好的考生,不應填報材料科學與 工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農學、臨床醫學、製藥工程、紡織工程、石油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


志願填報莊老師



大學內比較熱門的專業很多,比如計算機、金融、通信、醫學...

熱門專業,意味著市場的需求量大,也說明開設該專業的院校多、學生多、競爭大。當然,相比不少冷門專業就業,還是佔優勢的,起碼選擇多很多。

在高考的時候,填報專業需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興趣是讓許多學生在某專業求學道路上堅持下去的最重要理由。比如,醫學院的學生面臨的課程和考試相比普通工科相比不是一個級別,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堅持不下去,面臨轉專業、留級或退學。

最近幾年,填報志願的時候,考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更廣、更細緻。大學入讀後對專業感覺不理想的情況大多數是因為被調劑。在衝報志願的時候,都會選擇接受調劑。我就是從醫學調劑到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至於,後悔的話?

其實多少都有點,有時候也會感嘆,如果沒有調劑的話,我如何呢?不過讀著讀著,其實發現也挺好的。

當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時,有2條途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大一下學期的轉專業申請;二是跨專業考研。這樣的途徑都需要你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獲得這樣的機會。一旦覺得自己的專業不理想,選擇放棄的話,才會真正的後悔呢!


帥小西De


這個問題問的太籠統,不過既然悟空邀請了,我就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大學學哪個專業好,要我說學哪個專業都好,這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特長來決定。

專業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而沒有專業的好與不好之分。

相對來說,人們把大學的專業分為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所謂的熱門專業,不外就是一些金融、土木工程、財會、醫學、法學、經濟貿易、計算機技術、通信、語言類等專業,這類專業說明就業市場需求量大,好就業,但是也不要忘了畢業的學生也多,競爭也是比較大的。相反,一些偏冷的專業,由於學的人少,就業相對還佔有一定的優勢。

由於對大學的一些專業不太瞭解,再不就是錄取時被學校調劑,真正進入大學讀到這個專業了,才發現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樣,心裡肯定會後悔的。這個時候,就要自己合計了,是堅持讀不喜歡的專業還是想辦法轉專業。每個大學的情況不一樣,轉專業的條件也不同。


MrLee197493945




千千條建議層層長出,唯有自己心肚明。

作為一名大二的學長,我學的是食品生物技術。當我在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其實也不知道報什麼專業好,我就隨便報了一個,然後到我上大學,大一下班學期開始,我覺得,專業有點不對口。我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食品類專業。反而我喜歡上了,剛剛接觸到互聯網和電腦。所以我就,提出了轉專業的申請報告。轉了我最喜歡互聯網方向的專業。雖然我從大一才剛開始接觸互聯網,起步比較晚,但我非常的熱愛它,我相信我有能力把他這個專業學好。現將以下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僅供參考:

第一,根據自己的興趣。我為什麼要第一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呢?因為常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做一件事情連興趣都沒有,那根本就沒得談。



第二,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專業。這個是根據你的高考分數能決定你所報考的學校由於學校不同所設專業有所不同。



第三,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專業。你這個人能做什麼?將來能幹什麼?擅長哪方面?如果你把這一系列問題都搞明白了,搞清楚了那麼,我相信你在選擇專業方面一定會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第四,根據未來的發展趨勢,選擇專業。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是未來的一個熱點領域。



所以我認為報考人工智能,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貿易等專業會很好。醫學,老師,這些專業都是不冷不熱的一個專業,可以考慮一下。



千千條建議層層長出,唯有自己心肚明。


踏歌暢行111


大學無所謂哪個專業好不好。

首先在自己選專業的時候是看自己的興趣,以及根據自己對未來行業的發展,然後選擇相對符合自己的專業。

其次,要知道在大學裡面要學習的並不不只是專業的東西,做人,社交能力,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這點在以後的工作中很重要。

其實大學是學分制的,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期望在學期結束拿夠學分就可以了。當然除了學霸或者以後想繼續在這個專業有所研究的 好好學是應該的。

再者,在學校學的是基本的技能,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順利的入職和適應,真正的技能其實是在公司工作中學來的。

最後,我建議不要糾結專業這個問題,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


藍斯堡的旋律


大學不是說學哪個專業好,而是要看自己是否感興趣,為了興趣而學,而不是為了學而學,我想這會事半功倍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自己最不喜的就是那個專業,可偏偏鬼使神差的報了那個專業,我就是這樣的。當初高考過後填報志願,因為十幾年來未出過小鎮,接觸電腦的幾率幾乎為零,對於大學專業是茫然無措的,只能通過從學校定製的一本歷年全國高校錄取分數線的書裡面獲知專業的名稱。因為是學的文科,自己感興趣的農林專業多是理科才可報讀,而文科可選擇的多是一些比較抽象性的專業。當時交流志願的時候還跟同學聊過不會選擇經濟學,因為一聽就是高大上、理論性的玩意兒。誰曾想網上填報志願的時候竟然鬼使神差的就報了這個專業,並且還被錄取了,真的是欲哭無淚。

四年的經濟學專業生涯,給我的感受就是沒學到啥東西,多是理論性的知識居多。什麼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學說史,組織行為學、高數、計量學、統計學,很多時候都聽得雲裡霧裡的,有木有,簡直像在聽天書。我唯一喜歡的是廣告學和語文,可惜教語文的那個老師估計是剛任教不久,對於古文就是念一遍,然後再解釋幾個生僻字就完了,真的是滿腔熱情被一盆冷水澆得透心涼。


碧水寒裡月牙彎彎


如下三個原因供參考:

一、 興趣是動力:

我們在學校裡學到的是知識,而知識在這個年代裡變遷得越來越快。有句話這樣說:“二十年前你在學校裡學的可以用一輩子;十年前只夠工作用五年;現在出了校門就過時了。“

也就是說,無論你學的是什麼專業,出了校門後還要持續地進行學習,要不“終身學習”這個詞咋這麼火呢?既然起點都一樣,那麼能給你終身學習的動力就只能是興趣了,很難相像你會為一個不喜歡的東西堅持一輩子。

這就好像你本來不愛一個姑娘,但因為父母的原因,你娶了她。一旦這種客觀原因消失了,比如父母過世了,就會以離婚告終。除非你愛上了她,那麼這個婚姻可以長久。

二、 興趣能讓你堅持:

清華出身的歌手李健現在一炮而紅,然而在他未成名的二十年裡,他都是在北京一個小小的房間裡守著他的音樂,安貧樂道,自娛自樂。如果不是因為興趣和熱愛,怎麼能夠一守這些年呢?

三、 興趣會有成就

興趣會讓你沉浸其中,才會為付出所有時間,才有可能達到精湛,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哪個行業的翹楚,都會有所成就。而這成就,也許就是世人眼中的成功。即使沒有大成就,也會因為做了自己喜歡的事而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從興趣到喜愛到熱愛,這是一個既愉悅自己,同時又最容易獲得世俗成就的道路,不會後悔。


心無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