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山川網:“全面推動區域產業升級轉型”這句話,我想每個關注(區域)經濟領域的朋友都不會陌生。也常有朋友和我討論,眼下中國的東部發達地區正在加速把製造業向中西部地區遷移,那麼勞動密集型產業被大量轉移走之後,東部地區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又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呢?

答案並不難猜,因為早已被寫在政府的工作報告之中。“全面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數字經濟,正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下一輪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核心產業。

所謂數字經濟,事實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字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數字經濟同時也是一個信息和商務活動都數字化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交易迅速增長。數字經濟主要研究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字技術的商品和服務。

截至2018年末,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中,有七家公司均為數字經濟驅動型,其中中國的兩家公司也位列其中:蘋果、微軟、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亞馬遜、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

那麼在堪稱是未來時代產業皇冠的數字經濟領域中,中國各地區的發展情況究竟如何呢?今天我們來一起探討。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及佔GDP比重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經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超過20.3%,顯著高於當年GDP增速(6.8%),佔GDP比重更是達到了接近三分之一體量的32.9%。

而事實上如果我們再統計數字經濟對整體國民經濟的綜合帶動作用,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對於GDP的貢獻已經達到55%,接近甚至超越某些發達國家水平。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中國的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提速,大致啟動時間正是在進入新世紀後。2002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還處於萬億級水平,佔比當年的GDP比重也僅有一成左右(10.3%)。

而時間到了2017年時,中國的總體數字經濟規模已經超過27萬億,佔比當年GDP比重已經超過三成(32.9%)。從2002年到2017年的15年間,中國數字經濟體量增長超過20倍,遠超同期其他行業增長及GDP增長情況。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新型的經濟系統,其主要組成行業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軟件業、電信業、廣播電視業和互聯網行業。

其實最為大家關注的互聯網行業,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上市互聯網企業總營收達1.4萬億元,同比增速超40%;總市值達9萬億元,同比增長73.4%。


各省數字經濟總量、佔GDP比重、增速數據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數字經濟總量方面,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湖北、福建、河南、四川、河北、湖南、天津、安徽、遼寧。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不過即使在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中,內部分化情況也十分明顯:廣東、江蘇是全國唯二數字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的省份,也就是說在廣東、江蘇兩省,2017年各自的數字經濟貢獻了相當於一座上海的年度地區產值(3.06萬億)。

數字經濟佔GDP比重方面,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湖北、重慶、遼寧、四川、安徽、廣西、河北。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對比發現,數字經濟佔GDP比重40%以上的地區僅有三個:北京、上海、廣東,這也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數字經濟作為新型經濟系統,一線城市在該領域的強勢。

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在30%~40%的地區也有七個,其中有五省市為東部地區,其餘兩省市湖北、重慶,也均處在長江經濟帶核心區域。而武漢和重慶,同樣也是近些年發展頗為強勁的新一線城市,這與兩地主打數字經濟產業轉型關係密切。

體量之外,各省市的數字經濟增速差異同樣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別為貴州、江西、廣西、四川、陝西、山西、新疆、安徽、寧夏、江蘇、福建、河北、河南、廣東、雲南。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以上數字經濟增速排名靠前的省份,是值得大家在接下來重點關注的部分。


各省信息通訊產業&數字經濟融合規模及佔比數據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當下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階段,早已擺脫初期的行業壁壘,與傳統、實體行業實現了加速、深度融合。

在數字經濟總規模中,2017年信息通信產業規模為6.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8.4%,佔GDP比重為7.4%;數字融合部分規模為2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9%,融合部分佔數字經濟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7年的77.4%,佔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7年的25.4%,融合部分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79.2%。

這樣一來我們發現,地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融合度越高,越能夠有效實現新舊經濟的升級,在換擋中保持經濟增速,在轉型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信息通信產業部分,2017年規模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別是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山東、上海、四川、福建、河南、湖北、重慶、安徽、天津、遼寧和陝西。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數字經濟融合部分,2017年規模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別是廣東、山東、江蘇、浙江、上海、湖北、北京、福建、河南、河北、四川、湖南、遼寧、天津和安徽。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綜合來看,數字經濟領域各省市發展水平的差異化,主要受到既有經濟基礎與政策力度兩個方面影響。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數字經濟強省,其本身也是經濟體量大省。

而數字經濟發展增速比較突出的貴州和江西兩省,則是由於在製造業拉動經濟大發展時代的落後背景,同時成為當地無負擔全力“押注”數字經濟換道超車的利好。兩地政府都曾出臺大力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文件,引領和推動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


重點大區數字經濟發展情況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最後,我們不妨再來看看在全新的城市群和經濟帶時代,各大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情況。

長江經濟帶地區,按照地理區位,可分為上游地區(四川、重慶、 貴州、雲南)、中游地區(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下游地區(上 海、江蘇、浙江)等三個區域。

測算結果表明,總量方面,2017年長江經濟帶地區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2.2萬億元,三個區域總量規模從高到低分別為下游地區、上游地區和中游地區,數字經濟總量分別為65718億元、32381億元和23817億元。

佔比方面,2017年長江經濟帶地區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為32.6%,三個區域數字經濟佔本區域GDP比重從高到低依次為下游地區39.2%、上游地區27.5%、中游地區27.1%。

增速方面,2017年長江經濟帶數字經濟同比增長21.6%, 三個區域數字經濟同比增速從高到低分別為上游地區24.6%、中游地區22.2%和下游地區20.2%。


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各省數字經濟總量排名及佔GDP比重

京津冀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2017年數字經濟規模達 到30305億元,佔該地區GDP比重為36.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8 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7.4%,顯著高於本地區GDP增速。

東北老工業基地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2017年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4393億元,佔本地區GDP比重26.0%,低於全國6.9 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2.7%,低於全國數字經濟20.3%的增速。

珠三角地區(包括廣東),2017年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6648億元,佔GDP比重為40.8%,是我國數字經濟最為發達的重點區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9個百分點,同比增速高達21.7%,高於全國平均增 速1.4個百分點。

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2017年數字經濟總量為10762億元,佔本地區GDP比重為23.1%,低於全國平均水平9.8個百分點,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相對較為薄弱的區域,但該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增速較快,2017年同比增長21.6%,成為除珠 三角地區以外增長最快的區域。

而數字經濟發展活躍地區,對於地區居民最大的利好,還是之於就業。初步測算表明,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已達到22.1%,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其中,信息通信產業部分就業人數2017年達到1175萬人,同比增長11.0%,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就業人數達到1.6億人,同比增長13.1%,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我國創造新型就業崗位的重要渠道。

在全國各地紛紛把做大人口規模,吸引人才落戶作為下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時,誰能夠在數字經濟領域拔得頭籌,誰就能夠在人才爭奪這場無聲的戰役中佔據優勢。

而就在前不久,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發佈13個新職業: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

大家可以清楚發現,13個新職業幾乎全部都為數字經濟相關崗位。這些“新”的崗位,對於從業者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明顯提升的同時,也在薪資待遇上大幅提升,對於年輕人吸引力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