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靈丘縣”概況

靈丘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大同市東南角,地理座標為東經113°53′—114°33′,北緯39°31′—39°38′。東與河北淶源、蔚縣接壤,西與繁峙、渾源毗鄰,南與河北 阜平交界,北與 廣靈相連;屬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全縣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下轄3鎮9鄉,總人口23.4萬(2010年)。

西漢初置靈丘縣,屬代郡。東漢光和元年別屬中山國,不久廢。民國屬雁門道。1937年,屬山西省第一行政區(沿五臺)。1945年,屬晉察冀邊區。1949年,屬察哈爾省雁北專署。1952年,重歸山西省雁北專署。1959年,屬山西省雁北地區。1993年,屬大同市。

境內著名景點有:平型關戰役遺址、 趙武靈王墓、 覺山寺等。

2018年6月5日,靈丘縣被全國普法辦公室表彰為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靈丘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大同市東南角,地理座標為東經113°53′—114°33′,北緯39°31′—39°38′。東與河北淶源、蔚縣接壤,西與繁峙、渾源毗鄰,南與河北阜平交界,北與廣靈相連。全縣南北長84公里,東西寬66公里,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靈丘地處黃土高原。由85.8%的土石山區、8%的丘陵和6.2%的平川三部分構成,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說。境內群山連綿,有大小山峰500餘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55座,2000米以上的3座,中、東部山峰屬太行山餘脈,西、北部山峰屬恆山南延,最高海拔太白巍山主峰2234米,為群峰之冠,最低海拔獨峪鄉花塔村冉莊河出口處558米。

氣候特點

靈丘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總特點是:春季時間短,晝夜溫差大,降

山西省“靈丘縣”概況

靈丘縣

雨少,風沙多;夏季雨量集中,但分佈不均勻;秋季涼爽,降雨時多時少,年季變化大;冬季較長,空氣乾燥,氣候寒冷。全縣年平均氣溫7° C,極端最高氣溫37.3°C,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0.7°C,平均大於5°C的積溫3329.5°C,無霜期一般在150天左右,最長為189天,最短為120天,南山地區無霜期較長,一般在160天左右,北山、東北山一般為120-13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32.4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614.6毫米。年主導風向為西北偏北風,風力一般是四到五級。

水文信息

靈丘主要河流有唐河、趙北河、三樓河、下關河、華山河五系長流河。

唐河是靈丘人民的母親河,流長58公里,流域面積1611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天然流量1.16億立方米,河水基流量為2.41立方米/秒。

礦產資源

靈丘縣已初步探明各種金屬、非金屬礦藏40多種,其中有較高開發價值的30多種。現已開採的有花崗石、大理石、珍珠岩、石英石、金、銀、銅、鐵、錳、煤等20多種。礦產資源中,花崗石不僅儲量大,而且品種多、質量高、花色好,尤以“貴妃紅”最為名貴。銅礦、銀礦、錳礦儲量大,品位高,分佈集中。巍山銀礦儲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森林資源

靈丘縣宜林面積達70萬畝,現有森林160萬畝,其中經濟林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靈丘縣主要林種有松、柏、槐、柳、樺等用材林和核桃、花椒、桃、蘋果、杏、梨、棗、山楂、柿子等乾鮮果經濟林。

水利資源

靈丘水資源豐富。其中:地表水2.65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 1.1億立方米。全縣現有3個萬畝自流灌區和兩個萬畝電灌站,有小水電站4處,裝機容量2075千瓦。

覺山寺風景區

覺山寺又名普照寺,位於縣城東南30華里之外。該寺始建於北魏太和七年(483),現存廟宇為清代重修。主要建築分廟宇和磚塔兩部分。

甸子梁

山西省“靈丘縣”概況

靈丘縣

甸子梁位於靈丘與河北淶源、張家口蔚縣交界地帶,東西狹長,南北廣闊,海拔2151米,頂部寬廣平坦,面積達3萬畝。

桃花溶洞

桃花洞位於桃花海拔1900米處。該洞距今已有170萬年的歷史,並且仍處在生長期。

平型關

平型關地處靈丘縣白崖鄉,距縣城30公里,是靈丘、繁峙交界處明代內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關隘,西連雁門關寧武關東接倒馬關紫荊關。

趙武靈王墓

趙武靈王墓位於縣城西門外。一九六五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武靈王墓原佔地約6萬多平方米,現保護面積為10900平方米。

曲回寺

曲回寺又稱哭回寺,僅次於縣城西南獨峪鄉曲回寺村,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