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怎麼樣的草藥呢?

真心16541


歡迎閱讀!請點擊關注,分享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常識。

(一)茯苓皮。茯苓原藥材的外皮,中藥飲片稱為茯苓皮。茯苓皮雖是茯苓的外皮,但卻與茯苓功效不同。茯苓皮無健脾寧心安神的作用,主要藥用功效是利水消腫,主用於治療水溼外泛,皮膚浮腫。


(二)赤茯苓。赤茯苓是茯苓菌核靠近外皮部的淡紅色部分。赤茯苓與茯苓一樣,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的功效。在中醫臨床應用中,主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的治療。雖然赤白茯苓兩藥功效相同,但卻略有差異。白茯苓善於化痰涎,而赤茯苓長於利小便,通水道。
(赤茯苓)


(三)茯苓。茯苓又稱白茯苓,是除去茯苓皮以及赤茯苓的白色茵核部分。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的功效。主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的治療。
(白茯苓圖片)

(四)茯神。茯神又稱抱木神,是乾燥茯苓菌核中間抱有松根的中間部分。與赤白茯苓主治功效不一樣,茯神主要功效是寧心安神,利水。在中醫臨床應用中,主用於失眠健忘,心虛驚悸多夢,以及小便不利的治療。


(茯神圖片)

以上簡答,如有不足,望評論補充。

謝謝閱讀!


三七8113


茯苓可以說是中醫在臨床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中藥材之一,是最常見的治療水腫的中藥材,對於體內有溼氣,無論寒溼還是溼熱都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另外,茯苓還是健脾安神的良藥。我是特別推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那今天藉著這位網友的提問,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茯苓的功效及用量用法。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其主要功效為利水滲溼,健脾安神。在臨床中的主要應用為:

  1. 用於各種水腫。本品甘補淡滲,性平作用和緩,無寒熱之偏,故可用於治療寒熱虛實各種水腫。若表邪不解,隨經入腑之膀胱蓄水證,或水腫,小便不利,多與豬苓、白朮、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若水熱互結,陰虛小便不利水腫,可與滑石、阿膠、澤瀉同用,如豬苓湯。若脾腎陽虛水腫,可與附子、生薑同用,如真武湯。


  2. 用於脾虛諸症。本品能健脾補中,若脾胃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常與人參、白朮、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湯。若脾虛停飲,常與桂枝、白朮同用,如苓桂術甘湯。若脾虛溼瀉,可與山藥、白朮、薏苡仁同用,如參苓白朮湯。

  3. 用於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神不安,多與黃芪、當歸、遠志同用,如歸脾湯。若水氣凌心之心悸,與桂枝、白朮、生薑同用,如茯苓甘草湯。

最後為大家介紹的是用量用法。煎服,10-15克。

愛中醫,愛本草。大家在中藥養生方面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可以關注我,並向我提問,我會第一時間為大家解答。


淡寧愛本草




首先需要區別開,茯苓是真菌,土茯苓是植物

作用:

其性平,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具利水消腫,滲溼,健脾,寧心之功效;可用於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

成分:

茯苓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三萜(tie)類化合物和多糖;而土茯苓含生物鹼和鞣(rou)質,因此土茯苓可能是有苦味的,而茯苓沒有苦味,這裡說的苦是味覺上的苦

特徵:

不是很白,有的也不是很規則的立方體,質感略粗糙,斷面不是很平;但是,因它是多孔菌科的菌核,所以它沒有導管一類,全是澱粉



茯苓屬於藥食同源的中藥上品,但由於它不溶於水的特性,使其吃起來沒有舒服的口感而不被大眾樂於接受

神農本草經裡面,將其列為上品,稱長期服用它沒有飢餓感,並使長壽


早起的混子


茯苓可不是草。茯苓屬於真菌。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

在自然界,有生命的東西,分為動物,植物,真菌,3類。真菌的品種不多,包括木耳,蘑菇,茯苓,豬苓。真菌都是寄生在腐爛的植物上。茯苓的寄生母體,是松樹。

茯苓的作用,主要是利溼健脾,藥力比較小小。但茯苓沒有任何副作用。精純之品。茯苓還有安神的功效。

茯苓的產地,以前多出自雲南,稱為雲茯苓。現在,多出自大別山,湖北和安微交界處。


醫學站票


茯苓,它屬祛溼藥類淡滲利溼藥。它性味甘,淡,平,它歸心,肺,脾,胃,腎五經,主要功效為利水滲溼,健脾和中,寧心安神。它主要用於水溼停滯,小便不利,水腫等症,也可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脹滿,食少,痰飲,便溏等症,還有心悸,失眠等症。對提高人的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


用戶3980484185861


不知道,



滕光傑



月林6491


茯苓,亦稱:雲苓;性平,屬利水滲溼藥。能利水滲溼,健脾安神。主治:痰溼水飲,小便不利,寒熱水腫,心悸目眩,大便洩瀉,心神不安等病症。但,小便過多者慎用、忌用。


郗金民新號


茯苓是真菌,植物生成的,南方很多,聽醫生說,茯苓可調脾,胃,腎,對失眠有一定的療效,還美容養顏呢,可以調百度,頭條,裡邊有詳細解說


天心月圓5823


茯苓: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乾燥菌核。其形不規則,大小不一,外皮灰褐色,近皮部淡粉色,內部粉白色。

味甘淡,性平。

功能健脾益氣,滲溼利水,寧心安神。

主治水溼腫滿,小便不利,痰飲咳喘,瀉洩,濁淋,驚悸,健忘等。

分佈極廣,從華北,華東,華中至西南均有出產,現以大別山區,湖南及雲南產量為大。本品藥食兩用,為大宗中藥材,常年需求量達4萬噸左右。

如有不明或疑問,請私信駱藥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