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永:為國家發展培養棟樑之材

大學從誕生之日起,其職能便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完善,體現了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本屬性。但是,人才培養這一根本職能一直沒有改變。縱觀世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與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都與重視教育和人才密不可分,人才培養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騰飛的基礎和前提。

曹國永:為國家發展培養棟樑之材

曹國永

黨的十八大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我國高等學校改革發展進一步指明瞭方向。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建設“雙一流”就是要在中國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為國家培養一流的人才,做出一流的貢獻,在國際上產生一流的影響。最根本的是大學要為國家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培養棟樑之材,這是新時期高等學校的神聖使命。

一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立德樹人,德育為先。高等學校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要培育學生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和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求是的科學精神、求真的探索精神和求實的奮鬥精神,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思想境界。要引導學生深入基層、瞭解國情,更加客觀理性地審視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要發揮教師育人主體作用,使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班主任等多方面的工作形成合力。要引導教師既做學問之師,又做品行之師,以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努力造就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要注重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提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世界科技強國目標,關鍵靠人才。高等學校應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有利於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環境,注重塑造學生優良的內在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要依託優勢特色學科,對接國家及行業需求,完善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將前沿理論、先進技術、現場問題有機融入教學過程中,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要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加強平臺建設,推進產學融合,增強科研實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更多開放有效的教育平臺和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靈活、多樣的學習資源和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為國家培育創新新苗。

三要注重國際視野國際競爭力培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知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是共建“一帶一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迫切需要,是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增強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呼喚。高校應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進一步加大中外合作辦學力度。要積極吸引國際優秀教育資源在中國匯聚,借鑑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經驗,在國際座標系中審視和評價我們人才培養的體系和質量。要大力拓寬與海外高水平大學及研究機構的交流渠道,使更多的學生通過聯合培養、訪學遊學、海外實習等多種方式,拓展國際視野,知曉國際規則,瞭解國際慣例,培養國際化思維和能力。要按照國際標準加強課程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國際專業認證,構建國際化的課程結構和知識結構,增強學生跨文化溝通能力。要堅持培養與引進並舉,加大海外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同時鼓勵現有教師赴國外研修交流,提升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作者為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