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浙商聚首杭州 集眾智話發展新路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8日電 (王迎)當晨曦照亮長三角南翼這片土地,有人不辭辛勞,走街串巷挑擔吆喝;有人蹬著三輪車,早早沿街叫賣;還有人手提肩扛包袱,隨火車站裡熙攘人潮,散落各地謀生。40多年來,從“農民創業潮”開始的浙江市場經濟發展道路,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代表性縮影。


百名浙商聚首杭州 集眾智話發展新路


參加浙商總會專項工作交流會的浙商們

時至今日,浙商創造浙江56%的稅收、65%的生產總值、77%的外貿出口。這份亮眼的“成績單”給浙商發展模式帶來無數讚譽,也帶來廣泛關注和熱議。

4月17日,浙商總會專項工作交流會在浙江杭州召開。浙商總會專委會成員、團體會員單位會長、歷屆全球浙商金獎得主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新時代指引下浙商生存發展之路。

敢為人先書寫“浙江經驗”

“1976年我開始做機械,對機械情有獨鍾。”“如今在航空行業,我痛並快樂著。”“在製造業這個細分領域裡做到極致,我對得起社會。”

64歲的浙商總會智能製造委員會主席、浙江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水福風清雲淡幾句話,描繪出許多浙商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他們以敢為人先之氣概,在推動浙江從資源小省向經濟大省轉變中,實踐出“浙江經驗”。

從房地產行業跨界動漫行業,如今致力於“文創+城市綜合體”,推動產城融合……他是產城融合委員會主席、浙江中南建設集團董事長吳建榮。“2002年企業正值轉型升級階段,而中國動畫產業領域幾乎空白,市場前景和消費潛力巨大。”在吳建榮看來,正因抓住機遇敢為人先,企業才實現跨界轉型。

在國企混改上,浙江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合作發展航空事業就是生動寫照。

新動能委員會主席、浙江省機電集團董事長王敏表示:“從機身設計到大部件製造,再到零部件配套,我們通過國有企業在制度、資金和技術上的優勢,匯聚高校研究院人才力量,為中國製造業做貢獻。”

在金融創新上,浙商也獨樹一幟。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陸建強表示,為滿足企業複雜的金融需求,該委員會推行金融顧問制度。目前已有50位金融顧問免費為企業“診斷”,為企業提供綜合服務方案。

據瞭解,今年新媒體委員會將配合浙商總會,組織東北吉林浙商經驗宣講團前往吉林考察。“吉林是浙江對口省,浙商不僅要輸出財富,還要輸出改革經驗。”浙商總會新媒體委員會執行主席胡宏偉表示。

“雙重身份”傳承家國情懷

上世紀90年代,徐步新就嘗試將“浙江經驗”帶到新疆,拉動了當地房地產、外貿等行業發展。但近年來由於新疆人口減少,發展水平低於沿海城市,越來越多外地客商選擇離開。但他始終對新疆“不離不棄”。

這是為何?浙商總會副會長、大健康委員會主席竺福江在會上說的話可以解釋:“我有雙重身份,一重是作為商人辦好企業,另一重是作為社會人為國家做貢獻。‘一把手’們要無私無畏,使組織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更多浙商建設國家。”

和徐步新相同,擁有“雙重身份”的還有默默堅守在新疆的20多萬浙商。作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浙江商會會長,徐步新定期拜訪新疆浙企,給予鼓勵和幫助。“我一遍一遍告訴大家,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我們要堅守住,這是浙商主動承擔的社會責任。”

“老一輩浙商如此,新一代浙商也要擁有家國情懷,為國家建設做貢獻。”浙商總會青年企業家委員會主席賀勇表示,青年浙商應對父輩的成績保持敬畏,將創新奉獻的浙商榜樣力量傳遞出去。


百名浙商聚首杭州 集眾智話發展新路


浙商總會專項工作交流會現場

還有強調民營教育要有情懷的教育委員會主席徐娣珍,呼籲浙商與閩商相互學習合作的福建省浙江商會會長董家餘,致力於通過文創產業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張蓓……擁有“雙重身份”的浙商將這份家國情懷代代傳承,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再續築夢新章

“十年前美國硅谷的人說想改變世界,我們卻不敢說,但我們敢想敢做。十年後我們成功了,並且迎來科技研發窗口期。”青年企業家委員會輪值主席林東,以自主研發海流發電機器的經歷和家國情懷,向世界證明中國的科技創新實力。

據介紹,林東的海流發電機器已併網兩年。洋流發電作為中國電網上的新項目,在海島供電上擁有較大優勢。“浙商要有敢說敢做的心態,致力於科技發展。”

軍民融合就是代表性例子。2015年軍民融合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成立,在此背景下,浙江軍民融合蓬勃發展。浙商總會軍民融合委員會主席徐志明表示,軍民融合的核心邏輯是在軍事引領下的科技創新,也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方式之一。

近年來,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讓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科技創新是新時代下生存發展的重要路徑。胡宏偉表示,全球經濟發展格局下,中國擁有巨大優勢和無窮的發展機會。儘管近期經濟短暫回暖,但浙商應做好面對挑戰的準備。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如今浙商應放眼當下,面對未來。”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長魏江表示,浙商要推動浙江真正走上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