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一定需要天賦嗎?

羊美祥


可以這樣認為,“天賦”這兩個字對於藝術來說,是最不可靠的,如果你喜歡藝術,又想成為一名藝術創作者,要是相信藝術需要“天賦”的話,那麼在藝術這條路上,將會極為艱難與無趣,最終就不得已要放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人知道所謂的“天賦”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學習藝術不需要天賦

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以前那些著名的藝術家或者是天才藝術家,是因為他們有過人的藝術天賦,當一個人的藝術認知一直停留在這樣的層面上時,是極其可悲的,平時滿嘴“跑火車”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關鍵時刻卻又不懂回頭想想,生活需要天賦嗎?當面對這個問題時,所有人都會覺得可笑,生活幹嘛要天賦呢?對吧,


既然生活不需要天賦,藝術又來源於生活,和生活有關,那麼藝術也就不需要天賦了,這樣理解就很簡單了對吧,就像走路一樣,有時候要稍微停下來留意一下身旁的風景,而不是腦子裡面只想著目的地,學習藝術更是如此,在進行藝術專業技能學習的時候,也要適當的停下來觀察、思考身邊的事物,

學習藝術的過程是一個“技巧”和“領悟”同時進行的過程,終究還是以技巧為基礎,就比如,繪畫藝術,你首先要對繪畫的技法很熟練,最起碼要能畫出一幅完整的畫,熟能生巧之後,才能追求創意的構思,而不是在一開始就在想象如何才能畫出一幅獨特風格的畫,這樣的想象只會成為幻想、空想,沒有邁出行動的腳步,那些天馬行空,充滿創意的想象,只會讓你產生“無處安放”的空虛失落感,



學習藝術不需要天賦,要的是反反覆覆的勤學苦練,比如,可以不斷練習模仿那些優秀的藝術作品,熟能生巧,領悟其中的藝術精髓,同時不要忘記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提升藝術素養,學習藝術就好像讀書一樣,不要變成“書呆子”就行,勞逸結合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藝術要不斷的用心“寫生”。


詩夜城主


學藝術要天賦,需要天賦,有天賦的人對藝術有天然的敏感,有天賦對藝術創造大有幫助。


藝術是創造力的表現,藝術的創造離不開自身的勤奮和努力,創造的思維天馬行空,不拘一格,有開放包容並蓄的心態,有天賦的人且行且遠,一步一個腳印,走的紮紮實實。


我身邊有個畫山水的小夥子,畫畫天賦及高,大學本科畢業沒幾年,作品在全國性展覽中摘金奪銀,獲不少的獎項,可以說把常人一輩子要取得的成績,幾年功夫全拿到,真如孔夫子所講,三十而立,這就是天賦湊成的典型事例。


又有人說學藝術主要靠後天的努力,這也沒錯,有天賦不努力哪來成果?天賦加努力,是學藝術最推崇的道理。

學藝術一定需要天賦!


陳會衡山水畫家



所謂天賦,是指先天的對某個領域的敏感,和生理素質。如舞導,天生的水桶腰,沒有對音樂節奏的敏感性,腳步亂踩,是絕對不能跳出優美舞姿的。


學藝術與從事藝術工作,搞藝術創作是兩回事,以事藝術工作,搞藝術創作需要天賦,並且還需要誇領域的文化修養,如從事美術工作,搞美術創作,不但需要文學修養,還要深入生活實踐,深入大自然中去寫生,並且把寫生對象弄通弄董,創作的作品才會被社會認可,正如古人所說的,"聰與敏可持而不可持",天賦是條件之一而不是唯一,博學是藝術的靈感根源。同理,沒有美術天賦也可學會畫畫,但先天不足,會領悟不了美術的實用技巧,更談不上創作。所以說,藝術工作必須具備藝術天賦。


曾憲全110401818


學藝術一定需要天賦嗎?

這個問題使我想起英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畫家威廉·透納一句很著名的話。透納說:“如果說學藝術需要天賦的話,這天賦就是興趣、勤奮和努力”。透納家境貧寒,他從小酷愛繪畫,靠著堅韌的意志勤奮自學、領悟、練習繪畫,十五歲時他的畫技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並且賣掉了自己的第一張風景油畫。雖然畫價不高,但透納非常知足,因為從此他可以靠畫畫自食其力了。透納一生勤勉,兢競業業,即使他後來成了大畫家,仍然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創作每一幅畫作,從不敷衍草率。透納經常對他的學生說:既然選擇了繪畫,第一要勤奮,第二還是勤奮。透納被譽為英國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畫家。



從透納的言語和經歷我們領悟到,學藝術是真的需要“天賦”的。但這“天賦”與其說是你比別人聰明悟性好,不如說是你比別人更勤奮努力。勤奮努力加興趣是一個人的最大天賦。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成功的捷徑就是勤奮的努力和付出。如果說有天賦,那天賦僅是你成功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靠努力”。


由此可見,不論是學藝術還是搞藝術,都不要被所謂的“天賦”所困惑,勤奮努力才是硬道理。天道酬勤。只要你足夠勤奮,足夠努力,一定能學有所成。在我們知道的所有知名的藝術大師和藝術家中有一個是沒有經過勤奮努力而靠所謂的“天賦”獲得成功的嗎?沒有,一個都沒有。相反,藝術史上一些被認為天賦並不算太好但通過刻苦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


燈影書畫


學畫的人,天賦,愛好,機緣,努力都是不可缺的!

有句話說:只有努力過才知道天賦的重要。這個可以不嘗試的。

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如果能認清自己的天賦所在從而選擇自己的職業或者愛好,是幸運的,反之可能會比較不幸。

勤奮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品質,但是勤奮不是“萬能的”。如果不信你可以嘗試一下通過你的勤奮去和姚明拼一下籃球。

我特別不喜歡有的培訓機構所宣傳的“雞湯”,打著“天道酬勤”的旗號,非得說“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為了收點培訓費,恨不能讓那些個五音不全的孩子去學聲樂,讓手有殘疾的孩子學畫畫(我曾遇到過,被我勸退了)。人和人不一樣的,可能你的學藝術的天賦不好,但是肯定有其他的天賦。

當然有了天賦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地,還需要努力和機緣,比如遇到一個好老師。


畫微言


我認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首先要給自己信心,結合耐心,細心,就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所謂天賦,就是對某種事情有很高的領悟力,雖然天賦佔優勢,但也是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讓自己提升。

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學者,也是大家眼中的所謂的天才,也是通過不斷的努力才成功。

學藝術是個漫長的過程,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要自己堅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比如畫畫吧,給自己訂個目標,每天需要完成幾幅作品,量變到質變,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會發現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多觀察優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請教一位優秀的老師,雖然畫畫及其它的藝術類行業,都沒有任何捷徑,但優秀的老師,能給我們指明方向,指明我們不足的地方。


正在做夢的魚


學藝術一定要靠天賦嗎?這個問題你是想泛泛而談,還是想成為世界級一流的著名的大家?拭目普天下,古今中外,能出人頭第成名成家的屈指可數吧?終之,無論你是大伽還是一般愛好,都需要有所謂的天賦或者天才加後天的勤奮。這即是人們常說的命運或者天註定。這不僅單指藝術方面,而包括人生的所有方面。那麼,這裡所說的“天賦”或者說“天才”到底是什麼呢?它是指眾生頭頂上的太空嗎?如果是頭頂上那個“天”賦於眾生的天賦,那為什麼眾生的天賦有千差萬別呢?你可能會說種族和出生家庭、出生時間、地點、都有差別,那麼,即使是同宗同族同家為什麼還有差別呢?難道說真的有個“天”在主宰著世界乃至人的命運?難道說“天”還有厚此薄彼之心?非耶,因為天法的是道,道法自然。所謂自然即是規律,這個規律,即是佛說的因果規律。它不是它力所給,而是眾生在累劫前世自種的。由於眾生在累劫前世所種(造做)的善惡業不同,所以才有千差萬別之分。所以,佛說“欲知前世因,今日受者是。又說: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這都充分說明,眾生的際遇,都是各自在累劫前世自種(造作)的,並非外因所賜,是自己所種的。如同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不含黃金的礦石終使如法冶煉,也煉不出黃金來的。如當今的量子尖端先科技,非量子是不具此特性的。宇宙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本屬種性基因,有了這個根本的基因屬性,才能研製開發發揮事物的本來性能。如同人類的所謂天賦,是先有了因果的“種性”因,經過後天的努力,才能開發出Ta們的本來才能。所謂“三分人事七分天。”


用戶9383752922729於


對於藝術與天賦的問題以往也闡述過個人的觀點。但對於“一定”與否,不敢妄言。就像那句網絡常用語: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天賦,對於學藝術的人來說,很重要。但並不意味著“學藝術”必須有天賦,那句古語怎麼說來著,“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鐵杵磨成針的根本就是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類似的事例非常多,感人淚下,其成果也是不可小覷。可是,人生苦短,為什麼要去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出“傻力氣”呢?

“一般性”與”有天賦”的差別就在於,有天賦的人對藝術的“掌控”和“理解”優於前者,而藝術的靈性對後天的創作成就也是成正比的。這是”特殊專業”的特殊性,不可否認,難以取代。我們拿運動項目做個例子,世界上,黑色人種,在田徑項目上優勢明顯,這就是“天賦”。但在游泳項目中,他們幾乎“全軍覆滅”。假如你是個“黑人”,你喜歡游泳,你儘管學好了,但無論如何,你的“先天不足”註定你在此“行業”中“成績平平”。

喜歡與未來前途是有著巨大差別的,不能說“天壤之別”,那太絕對,也太傷人。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當你在那個你非常喜歡,但天分平平的“行業”中,苦苦掙扎的時候,那些很有天分的人,正在一旁瀟灑的嚼著口香糖開心的玩著遊戲……何去何從呢?


詩畫同源


學藝術是要天賦的,但是學藝術不是光靠天賦就能成為藝術家的。天賦就是天生的聰明才智,包括對藝術的熱愛,天賦是天賜給你的一粒種子,還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去撓灌肥沃的土壤供給養份,再經過系統的培育,加上自己的不斷探索研究慢慢成長。選擇堅持努力是主觀願望, 外在的客觀條件是非常重要的,人才的成長環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名師指導少走彎路,貴人的幫助,抓住機遇改變命運,家庭環境經濟基礎社會的認可,都是對個人藝術道路上成長,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慢長的藝術之路不緊是對藝術作品傾注心血和智慧,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師友的幫助,藝術作品是精神產物,與廣大的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是緊密結合的。脫離群眾的思想感情,再好的作品也是痴人說夢顯得蒼白無力。


gzl與世無爭


謝謝你的提問,也謝謝邀請。學習藝術有天賦當然更好。可以說,無論學什麼行業,如果有天賦,那就更好。

不過,也不要輕易下個結論,我沒有天賦,我不適合學習藝術。

事實上,很多人被“天賦”給嚇懵了,感覺藝術太不可思議了,非常神奇的藝術效果,可能很複雜很神秘吧?


所以,也不去接近藝術,熟悉藝術,當然會與藝術越來越遠。

其實,藝術也沒有那樣神秘,只要喜歡就會進入藝術的世界。

天賦到底是什麼?沒有天賦是一種什麼狀態?

我覺得,這是很多人並不清楚的。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天賦,也都有藝術天賦,只是我們很少發現罷了。

例如,我們穿衣服,大家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款式和顏色的偏好,這就是一種藝術。


藝術就來源於生活。如果把生活的美反映到繪畫,就是藝術了。

例如民間的剪紙,裁衣、繡花等等,都是藝術。

當然,如果要學習繪畫,還需要對繪畫的技法瞭解一下。

繪畫也有幫助你入門的技法步驟,如果能夠完成這些方法步驟,學習藝術肯定沒有問題,而且說明你是有藝術天賦的。

如果入了門,就要看自己能不能堅持繼續熱愛藝術學習了,因為,藝術的道路非常漫長。

學習藝術的過程,需要大量學習經典,然後還要有所創新。

在學習經典與創新之間,有巨大的“鴻溝”需要我們去超越。

這時候,可能“天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因為有的很快就超越了自我,創作出很有新意的作品了。

而有的人的藝術面貌,總是老樣子,就會被人認為,沒有天賦,沒有創造力。

不過,藝術的創造性,確實有人很快就產生了,有的人很慢。

例如徐悲鴻、傅抱石30多歲,就有自己的藝術面貌了。

而齊白石50多歲了,還沒有脫去古人的面貌。

一直到六七十歲,才形成自己的面貌。那麼,你能說齊白石沒有天賦嗎?

藝術修煉,每一個人對藝術成就要求不一樣,對天賦的看法也不一樣。

如果從最一般的藝術天賦來說,我認為,如果能夠完成基本的藝術任務,就算有天賦。

而能夠開門立派的藝術家,屬於更高的藝術天賦。


如果從普及學習來說,能夠勝任一般的藝術工作,就算有天賦,如果從藝術創造性來說,可能天賦的要求更高。

例如,創造一種藝術特色,創造新的畫法等等。

而且還要達到供一個時代學習的樣板, 才能叫做“天才”藝術家。

那麼,我們認為的天才藝術家,他們自己是如何評價自己,是不是有天賦的呢?

我很少看到有藝術家說自己很有天賦。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藝術天賦,如果有藝術天賦,都是自己勤奮辛苦的結果。

黃胄還特別批評自己能力太差,齊白石也說,自己繪畫非常辛苦。潘天壽說自己常常畫不出自己心裡的畫。


這些藝術家都是非常勤奮的畫家,而且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所以,才會有更高的創造態度,再深入研究,才能畫出不一樣的繪畫作品。

如果你有很好的繪畫基礎,那麼,就不要滿足於現狀,才會有更多的進步,如果老是對自己沾沾自喜,這一定是天賦退化枯竭了的原因。

真正有天賦的畫家,天天都有不滿足的願望。

黃胄跟趙望雲的二字趙振川一起學畫的時候,就提出一個問題:你畫的畫,能掛幾天?趙振川覺得這話問得好奇怪,就說,我不知道,沒有注意。

黃胄說,我畫的畫三天,我就看不下去了。

這就是不一樣的天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