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參考|“中國一定會來幫我們的!”英國網友這是怎麼了?

“英國走到了盡頭。”

近日,曾在英國《泰晤士報》任職的記者安東尼·羅利在香港《南華早報》上悲觀地稱。

他之所以稱英國走到盡頭,不僅僅是因為英國正陷入的脫歐亂局,更在於脫歐後英國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地位可能下降。

而羅利的擔心背後,則是英國內脫歐討論中不斷湧現的中國話題,以及不斷敦促英國政府重視中國、不要錯過“一帶一路”機遇的聲音。

一種聲音:擔心不再被中國需要

“英國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尋求一席之地,但由於英國與歐洲脫節,這將是一場沒有出路的旅行。”

在上述的文章中,安東尼·羅利毫不掩飾自己對英國脫歐後恐不再被中國需要的擔憂。

一段時間以來,隨著英國脫歐決議久拖不決,英國在歐盟的處境越來越尷尬。

锐参考|“中国一定会来帮我们的!”英国网友这是怎么了?

英國脫歐久拖不決(POLITICO)

面對脫歐的“一地雞毛”,未來何去何從成為英國國內不少人的共同焦慮,而在這個當口,“中國”也日漸成為不可繞過的話題之一。

路透社在一篇報道中指出,“自2016年歐盟成員國公民投票以及退出歐盟的決定以來,英國一直在尋求加強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歐盟以外國家的聯繫。”

羅利則在《南華早報》的文章中指出,一些支持脫歐的人正在尋求英中自由貿易協定,以擺脫未來被孤立的威脅。

但是,這一需求恐怕正成為英國脫歐現狀的悖論——英國脫歐相當於要切斷與歐洲大陸的“臍帶”關係,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與歐洲中心地帶建立聯繫。

“很難看出北京將英國視為強大而重要的聯繫。”羅利稱。

擔心自身影響力不夠的同時,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競爭”也讓英國憂心不已。

英國廣播公司在3月22日就曾對比道,當特雷莎·梅前往布魯塞爾參加歐盟峰會討論英國脫歐時,中國和意大利即將探討“一帶一路”倡議。

報道發出的第二天,意大利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成為第一個加入該倡議的G7國家。

“意大利將成為‘一帶一路’進入歐洲大陸的中轉站,而英國的每條路都是死路。”羅利稱。

另一種聲音:中國會幫我們的!

事實上,英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關注並不是因脫歐或意大利而臨時起意的。

早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際,當時的卡梅倫政府便積極響應。

“我們想成為中國強有力的盟友,因為中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中國正日漸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卡梅倫直言不諱地說。

锐参考|“中国一定会来帮我们的!”英国网友这是怎么了?

英國前首相卡梅倫(FP)

儘管特雷莎·梅政府上臺後,對中英關係更加謹慎,但其對中英經貿、對華關係的重視看上去沒有改變。

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在2017年5月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表示,英國不僅支持中英貿易,而且支持中方提出的諸多主張。

“英國是‘一帶一路’的‘天然夥伴’”他說。

而眼下,在擔憂聲音之外,亦有不少英媒努力“以事實說話”,為英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程度辯護。

3月31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就發表文章呼籲道:“‘一帶一路’倡議對英國來說是機遇而非威脅。”

文章指出,對倫敦而言,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國際融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一帶一路’的最終目標是共同繁榮,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都應該積極參與。”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樂觀總結指出:中國對歐盟或歐洲最大的投資在英國。

持有相同樂觀態度的,還有部分英國網友,例如有人就在社交媒體上喊話:“中國會來幫我們的!”

锐参考|“中国一定会来帮我们的!”英国网友这是怎么了?

而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7日在英國《旗幟晚報》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無疑給上述媒體和網友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在這篇名為《中英“一帶一路”合作大有可為》的文章中,劉曉明開宗明義地說:“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一帶一路’正成為引領中英合作的‘主旋律’。”

他表示,即將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參與規則制定、開拓第三方市場、推進綠色發展等方面為英國提供諸多機遇。

“面對世界大變局,遲疑者和彷徨者只能錯失良機。”劉曉明呼籲,“中英雙方應當抓住‘一帶一路’機遇,攜手打造更多‘高質量’合作成果,為中英關係‘黃金時代’增光添彩。”

英國焦慮折射全歐洲的心態變化

事實上,英國國內對“一帶一路”的焦慮和關切,折射的正是整個歐洲面對這一全人類發展倡議的心態變化。

而這一變化,在意大利和盧森堡相繼成為“一帶一路”歐洲朋友圈一員後,體現得更為明顯。

希臘副總理揚尼斯·德拉加薩基斯在4月1日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時重申,希臘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锐参考|“中国一定会来帮我们的!”英国网友这是怎么了?

揚尼斯·德拉加薩基斯(網絡圖片)

而上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則表示願積極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希望深化雙邊經貿關係。

3月2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給出的數據也支撐著上述判斷:“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已經得到了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其中就包括20多個歐洲國家。

“最近歐方的一系列表態和舉措表明,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意義和其所蘊含的重要機遇。”他說。

锐参考|“中国一定会来帮我们的!”英国网友这是怎么了?

耿爽(外交部)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看來,正是有了這樣的大趨勢,才加劇了英國的焦慮感。

“曾經英國作為西方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由此受益。如今,意大利卻成為了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國家,不免引發英國的焦慮。”他說。

王義桅進一步指出,作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歐洲的重要一環,英國的重要性會受到脫歐的衝擊。而這種情況下,中英雙方共同的努力則顯得尤為重要。

英國顯然也深知此中利害,並已做出關鍵決斷。

據路透社16日報道,英國財政大臣計劃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預計中英兩國還將討論經濟及金融合作。

“英國希望加強與中國的關係,英國期盼在脫歐後,也能成為全球貿易大國。”報道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