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助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本報記者 陳婧

“一帶一路”倡議已提出五年多,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取得積極進展,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加速形成。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研究員趙晉平。他回顧了五年多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對提升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所作出的貢獻,並對進一步推動貿

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提出建議。

“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

中國經濟時報:你認為五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如何大幅提升了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

趙晉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多,我們始終強調與沿線國家之間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加強相互之間在“五通”領域的互聯互通合作,對於促進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國和沿線一些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不僅把相互貿易和投資帶上了制度性合作的快車道,而且對於促進我國自貿區戰略推進、提升整體貿易自由化水平作出了突出貢獻。

以中國和東盟自貿協定為例,這是我國和國外經濟夥伴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定,也是目前覆蓋國家數最多、雙邊貿易額最大的一個。1.0版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於2010年全面建成。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了進一步深化雙邊關係,2015年11月,中國和東盟又簽署了自由化水平更高的升級版自貿協定,內容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是對原有協定的完善和提升,體現了雙方深化和拓展經貿合作關係的共同願望和長遠需要。在自貿區各項優惠政策的促進下,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從2002年的548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5878億美元,增長近10倍。目前,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一帶一路”區域合作中的一大亮點,不僅促進了雙邊貿易實現較快增長,而且帶來了相互投資和經濟合作全面發展的豐碩成果,成為發展中國家間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良好合作範式。

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範圍內,和新加坡、巴基斯坦、格魯吉亞、馬爾代夫也都簽署了自貿協定。尤其是對早期已簽署的自貿協定,根據深化“一帶一路”全方位深度合作的新要求,還在積極推進升級版自貿協定談判,其中和新加坡的升級版協定已正式簽署;和巴基斯坦的升級版談判即將結束。

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自貿協定也是中國最早簽署的自貿協定之一,根據近日巴基斯坦官方發佈的消息,在4月底或將簽署升級版的中巴自貿協定。相比第一版,2.0版自貿協定不僅會明顯提升商品貿易自由化比例,並且進一步拓展到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領域。

此外,已經啟動談判的“一帶一路”沿線自貿協定還包括了中國和斯里蘭卡、中國和以色列、中國和巴勒斯坦以及覆蓋多個國家的中國和海合會、RCEP談判等;正在開展可行性研究的還有中國和孟加拉、尼泊爾、蒙古國自貿協定。總的來看,在我國目前已和外國簽署的16個自貿協定中,“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佔了7個;正在談判的14個協定中,和沿線國家有關的佔了6個,聯合研究的8個協定中沿線國家有3個。這些協定大多數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增加的,充分說明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自由化網絡已經初步形成,併成為中國面向全球高水平自貿區網絡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中國經濟時報:隨著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我國在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又取得了哪些亮眼成績?

趙晉平:貿易投資便利化合作應該說是近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成效最為顯著的內容,甚至可以說“五通”取得的積極進展都和便利化有著直接的關係。

目前,中國已經和世界上130多個國家簽署了有關“一帶一路”的合作備忘錄或者協議。覆蓋範圍超出了沿線65個國家,這也是“一帶一路”合作基於沿線但不限於沿線國家的開放理念的充分體現。這些合作共識的形成,對於創造便利化的政策環境產生了積極作用。“五通”事關政策、貿易投資環境、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性金融機制建設、人文和社會交流等方方面面的合作內容,為各參與方企業的貿易投資打下更為便利順暢的基礎。

以設施聯通為例,中國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工程承包,佔到了中國承包全球工程的一半以上,這也說明了設施聯通合作對於中國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和解決許多國家設施落後問題的重要性,對於改善相關地區的貿易投資人員往來便利產生了很大影響。

此外,積極推動與投資東道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建立各種類型的境外經濟合作區,也是便利化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在24個沿線國家建設了82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上繳東道國稅收超過2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近30萬個就業崗位。投資東道國獲益的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帶來新的收益,實現了互利共贏。

中國經濟時報:下一步,我國將從哪些方面著手,與沿線國家一同努力,進一步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趙晉平:從目前來看,已經形成的自貿協定,在整個“一帶一路”地區,覆蓋率還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下一步,應當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加大商籤自貿協定的進程,以推進“一帶一路”地區貿易自由化的進程。

具體而言,在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方面,有以下工作需要做。

一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合作平臺,特別是已經形成的一些區域貿易合作機制進一步提升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例如,在推進區域貿易伙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過程中,中國應該保持積極和開放的政策,加強和各國之間的溝通和協調,爭取使得RCEP談判如期結束。並且開始發揮促進RCEP區域範圍內的貿易和投資增長的積極作用。此外,中國和東盟自貿協定這樣一個已有的平臺,還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繼續發揮作用。一方面逐步提升零關稅商品的範圍和覆蓋率,另一方面應當在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二是尋找一些具備條件和合作意願的經濟體,加快推進雙邊的或是次區域的自貿協定進程。目前,中國與西亞、中亞和中東歐的一些國家(非歐盟國家),都具備商籤自貿協定的可能性。應該通過加強政策溝通,在雙方具有共同意願的情況下,先從雙邊的聯合研究開始,逐步進入由政府主導的聯合研究,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啟動雙邊談判。

三是已經啟動但尚未取得積極進展的一些自貿協定談判,應該儘早取得突破。例如,由於受地區動盪和國際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和海灣地區合作委員會(GCC)之間的自貿協定,雖然早在2003年就已啟動研究,並且經過了長期的談判,但到目前為止一直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海灣國家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加強和海灣六國之間的政策溝通,促進中國和海河會之間的自貿協定談判進程,是推進“一帶一路”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從貿易暢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角度來說,都需要充分發揮政策溝通的重要作用,通過加強政府間的合作,在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創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提升便利化水平。

例如,在促進通關便利化方面,進一步採取積極措施,壓縮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繼續為雙方企業提供便利化的通關檢疫,完善投資領域的便利化措施,通過雙邊簽署合作協定等方式來逐步推廣和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