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為啥會被吳國打敗?

春秋五霸有兩個版本,但不論是哪個版本,其中都有楚國的楚莊王。也就是說,楚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呢再強大的國家,也會有馬失前蹄,陰溝裡翻船的經歷。就比如楚國和吳國之間的戰爭,沃土千里的楚國,竟然會在公元前506年被吳國攻破國都郢都,不僅當時的楚國老大楚昭王逃往出走,就連前任老大,楚昭王的父親楚平王,都被伍子胥給掘墓鞭屍。

公元前5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為啥會被吳國打敗?

這不禁令人好奇,為什麼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到春秋末期,會被吳國打敗,遭受如此奇恥大辱呢?

先從楚國說起。春秋時期,除了楚國,晉國的實力也很強。再加上他倆是鄰國,又相互看對方不順眼,因此時不時的雙方都要爆發一場戰爭。

公元前5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為啥會被吳國打敗?

久而久之,到春秋後期,晉國和楚國都撐不住了,兩個國家只好各自做出讓步,然後說接下來不要再打了,還是先修生養息吧。

這下好了,楚國和晉國的實力衰落,不禁為吳國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公元前5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為啥會被吳國打敗?

當時楚國的老大是楚昭王,雖說他被成為楚國的中心之主,但是在他剛剛即位的時候,內政腐朽,還跟鄰國唐國、蔡國不合。

公元前506年,晉、齊、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苔、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共18國在召陵會盟,商議伐楚。趁這個機會,吳國再次發兵楚國。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十八個國家為吳國牽制了大量楚國軍隊,吳國還真不好拿下楚國。

公元前5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為啥會被吳國打敗?

另外呢,晉國是一向和楚國不對付的。為了牽制和削弱楚國,晉國派楚國亡臣屈巫前往吳國,向吳國教授各行各業的知識,讓吳國的軍事、經濟、政治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晉國的傳道授業解惑,吳國就發展不起來。發展不起來,也就無法將楚國怎麼樣。

公元前5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為啥會被吳國打敗?

另外呢,吳國還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才,國力不斷增強。

在這種楚國內憂外患,吳國卻在不斷髮展的情況下,楚國國都被吳國攻破,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