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能去溼氣嗎?

緣來如此m


刮痧當然能去溼氣

刮痧療法來自歷史悠久的中醫,它針對的就是溫病、溼邪、熱毒,去溼氣當然不在話下,下面來了解一下刮痧是怎麼去溼氣的。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這樣才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而刮痧是中醫以十二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刮拭有溫病、溼邪、熱毒等病理產物的部位,達到去溼氣的效果。

身體有溼氣時,通過刮痧去溼氣是很有效果的,就如下圖,當背部有勞損時會導致氣滯血瘀、氣血不通,溼氣這種病理產物就會在勞損部位堆積,局部毛細血管也因此變脆,刮痧時更容易出血,出血部位也叫出痧,出血後溼氣會隨著血一起洩出來,這就是刮痧去溼氣的方法。


(圖源自網絡,侵刪!)

但是要注意的是,刮痧去溼氣並不適合所有人,不要盲目去為了刮痧而刮痧!


關注“靜與明”頭條號,瞭解很多關於去溼氣的健康知識~


靜與明


溼氣是健康最大的敵人。沒有之一!

就在簡單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可能這麼簡單的染上了疾病。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最好的防治溼氣的辦法是什麼?

提醒一下:最簡單實用的去溼氣的方法在文章最後面。

我們對溼氣最大的錯誤認識是,感覺溼氣進到我們身體裡面去了,有一種堵的味道,好像堵在了經絡上。錯!其實,溼氣根本不是溼氣進到身體裡面了,而是全身深筋膜失水緊縮發硬了,嚴重的身體發硬甚至伸胳膊伸腿都會扭傷,有的早上起床頸部好似帶上了盔甲。

溼氣是這樣產生的:我們生活中,潮溼、寒冷、勞累、風吹、過度運動等等,當這些潮溼與風吹打到我們身體上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對它們產生反應,特別是包裹整個身體的深筋膜、包裹肌肉的深筋膜、包裹內臟的深筋膜、包裹血管神經的深筋膜,肌腱韌帶這些深筋膜結構,這些深筋膜結構中緻密結締組織中的粘多糖會發生失水現象,不斷的失水致使深筋膜不斷的縮緊,越縮越緊,就形成了我們感覺到的“堵”的感覺。縮緊的深筋膜會纏繞細小的許許多多的血管,嚴重干擾血液循環對身體的滋養,使得我們的身體所有的組織器官細胞都缺少足夠的血液,最終形成各種各樣的疾病。這就是中國古代醫者所說的“溼氣是萬病之源”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溼氣又是非常難治的疾病呢?因為全身深筋膜的失水緊縮發硬對藥物不感冒,不理睬,所以中醫最難調理的就是溼氣,不怕你冷你熱,就怕你溼。

我從2001年到深圳後一直研究溼氣的形成機理與防治辦法,我的第三本著作《激活自愈力》就是對溼氣的防治手冊,應該說我是第一個完整了解溼氣的醫生,有著積極的應對方案。

風溼症病理的關鍵點是全身性的筋骨緊縮,想辦法將緊縮的筋骨鬆解開來,就能能順利快捷地修復風溼病損。按摩最能夠鬆解、放開緊縮的筋骨,所以,按摩最能治療風溼症。

風溼症不同於一般的運動損傷或勞損,損傷只是某一處或幾處部位的筋骨問題,風溼症大多是全身性的筋骨緊縮。

風溼症治療有五個難點:一是面積大,因為風溼侵襲的往往是整個身體;二是部位多,幾乎全身活動最多的筋骨部位都容易受到牽累;三是病症的經常性和反覆性,因為環境和氣候時時刻刻包圍著我們的身體,加上日復一日的生活奔波和工作勞累,使得風溼如影隨風般地追逐著我們;四是病變部位比較深,風溼病損一般都位於身體的深部的骨頭上,特別是關節部位的骨頭周緣;五是繼發影響廣泛與混亂,風溼症對氣血的閥門作用使得全身的內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都因缺血而受到牽累,受累的這些組織器官發生的疾病反過來又會加重風溼的負面影響。

藥物顯然無法鬆解這些渾身上下、裡裡外外緊縮著的韌帶、肌腱和深筋膜。針灸對筋骨韌帶根本無法刺入,所以針灸刺激的侷限性不可能對風溼症形成更有效的治療。火罐是利用罐內的負壓吸力來刺激身體,這種負壓吸力吸住的是皮膚和皮下組織,對深部的筋骨刺激顯然太弱,所以也不是風溼症的有力武器。刮痧對深層的筋骨也難以給予足夠強的刺激,加上刮痧和火罐不可能對全身作覆蓋性的反覆的使用,所以刮痧也不能作為風溼症有效的經常使用的治療方法。

按摩可以全身進行,可以每天反覆進行,按摩可以準確地刺激到全身所有的韌帶、肌腱和深筋膜,按摩可以觸動風溼症所發生的深度、按摩的刺激強度和頻度可以有效把控、按摩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按摩可以隨時隨地靈活使用,按摩力可以透達骨膜甚至腹部的內臟,按摩引發的得氣感可以反射性地影響包括心臟在內的所有內臟的功能狀態,按摩的反覆進行可以抵抗風溼的多發和反覆。最重要的是,人人都收一雙手,人們大眾自己可以經常性地用自己的雙手來給自己和家人按摩,從而最經濟、最有效、最安全的防治風溼症。

即使是已經造成器質性損害的風溼病,建議多多采用按摩療法經常刺激和觸動身體,引發身體的自我調節和平衡能力,也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療效。

第一張圖片是“反向按摩法”就是用身體的重力或者助力,促使我們身體撞擊其他物體,反向按摩刺激我們的身體,以期產生治療身體疾病或者保健身體的效果。

用物體經常擊打身體就能及時鬆解我們緊縮發硬的深筋膜,中醫講的舒筋活血就是這個道理。

刮痧因為對深筋膜的刺激不夠深刻與全面,所以去溼氣的效果不如深刻的深筋膜按摩。











漫遊的渴望1


可以的,我經常去汗蒸然後順便再刮痧,每次刮痧完身體輕鬆舒服好多




相信自己142904570


刮痧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刮痧刮對身體上的穴位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刮痧刮背就可以起到去溼氣的效果。

春天刮背去溼氣

草長鶯飛三月天,春困泛懶的季節又來了,不少人總是感到頭脹身重,睏倦叫睡,無精打采,難以集中精神學習和工作,甚至抑鬱煩悶,有的還伴有脘滿腹脹,食慾不振或大便稀爛的症狀。

草長鶯飛三月天,春困泛懶的季節又來了

春天不妨拿起刮痧板為你的家人刮刮背,颳走春節吃出來的食積,颳走貓冬留下的氣血不暢,颳走春季的溼氣。初春刮刮背,越刮越精神!

冬季和春季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季節,所以人體是處於兩個不同的環境中,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要損耗人體的元氣才可以。

冬主收藏,在寒涼的冬季裡,人們大多運動不足,經絡痺阻,且春節期間容易飲食過度,損傷脾胃,使脾胃運化水溼功能受損,再加上春季多雨多溼,外溼引動內溼,故人體易被溼邪入侵,從而出現腹滿腹脹、食慾不振,身體、四肢沉重,精神萎靡,或煩躁易怒等中醫認為的“溼濁內困”的亞健康症狀。

春困刮痧要刮背部穴位,是因為督脈主一身之陽氣,膀胱經不但包含了調節人體五臟六腑的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腎俞等重要穴位,是人體抵禦外邪和重要屏障,而且掌握著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中醫有“春夏養陽“的說法,故刮背部穴位既可排毒,又可振奮體內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

刮完痧後,患者常感到背部、肢體有痠痛感,此時可把點燃的艾條放進艾灸盒中,置於痧斑處灸10分鐘左右,是典型的攻補兼施,扶正祛邪的綜合運用。

刮痧是要注意很多的,不同體質的人選用的工具也是不同的。

刮痧時最好選用砭石或水牛角等自然材質做成的刮痧板,被刮者俯臥在床上,撩起後背的衣服,操作者在被刮者背部皮膚表面塗一層潤膚霜,先刮位於後背正中線的督脈,然後再刮督脈旁開1.5寸的兩側膀胱經。刮痧時,刮板與皮膚傾斜45度左右,從上至下以輕柔適度的力量刮拭,直到刮出痧疹。所謂痧疹是指被刮皮膚表面出現粟頭的小紅點。中醫認為,“百病皆可發於痧”,刮出的痧疹是人體風、溼、火等病理產物在強刺激手法下外排。

春天養生,不妨試試刮痧,刮背去溼氣是很不錯的一個選擇,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

  刮痧的好處和壞處

  好處

  刮痧,是通過外力,使得人體血液循環更加順暢,增加汗腺分泌,有利益排除身體毒素,減輕身體負擔。

  通過對人體皮膚的刮動,可以舒緩人體某些部位的長期勞累造成的痠痛,緩解人體疲勞,有益身心。

  中醫講,刮痧可以起到調整人體經脈流轉、順氣活血的作用,可以暢通五臟,提高人體免疫力。

  壞處

  長期刮痧,不加節制會造成皮外組織損傷,不但無助於緩解疲勞,還會加重身體負擔,另外金錢上的花銷也是很痛的哦。

  對於有皮膚潰瘍或者其他皮膚病症的人群,刮痧根本不是享受,卻是一種煎熬,而且會對本來就脆弱的皮膚組織造成更大傷害,甚至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對於某些有血液疾病的人群,或者是心臟、肝臟功能有問題的朋友,刮痧也是應該極力避免的,容易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