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醫教材把《傷寒-九十七條》“往來寒熱”解釋成“半表半里”,你怎麼理解?

手機用戶落霞孤鶩


中醫學唯“陰陽”二字,個人認為我們應用陰陽學說解讀醫聖《傷寒-九十七條》“往來寒熱”,中醫認為人體做為一個開放系統,要與自然界不斷地進行物質、能量交換和自我調節,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氣化運動是人向自然界交換物質和能量以維持動態穩定的具體表現,自然節律的變化可引起生命體外部環境中能量流與物質流的隨機漲落,使人體新成代謝表現出相應的節律性變化(天人相應)。陰陽消長是一種隨機漲落,“陰平陽秘”狀態則是在一個確定的閾值上漲落,陰陽失調的病理現象則是突破常閾空間使系統偏離原來的軌道而消長…外邪因入使人體偏離陰陽平衡時,由於複雜因素而出現陰陽態勢的漲落。當人體這個開放系統的參量陰或陽達到閾值偏之極時,就會產生非平衡相變,即“往來寒熱”,由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狀態。這個狀態需要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來維持一定的穩定性,不因外界的微小擾動而消失,陽衛於外,陰守於內,陰陽相貫,如環無端,邪耗傷於陰則寒,因人體需要吸收調節外界與本體陰之能量來補允自體陰的耗散與邪相抗爭,所以人感到寒冷。同理因邪侵襲,當陽達偏之極時,你感到熱。所以正邪相爭,往來寒熱是陰陽二氣(正氣)共同抗邪,逼邪外出的生理反應。因陰陽自和的天然屬性,往來寒熱可人為介入幹予(拮抗療法)小柴胡湯就是絕佳藥證對應的拮抗方藥 ,符合“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陰陽學說的深度認知,小柴胡湯為和劑之首,和的是啥?和的是“衝氣”,而不是諸傷寒大家註解的那些東西。適症服用,病即向愈。《內經》雲:“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是說人體這個開放系統的平衡,是通過陰陽合作、相互為用來達到調節的目的地。自成無已、方有執“半表半里”之謬論起,近代又有劉渡舟、胡希恕等繼承此謬論,還編入中醫藥大學課本。這嚴重違逆了仲景六經辨證的學術觀點,更是不符中醫陰陽學說之原理,“半表半里”之謬論,只可描述陰陽運動的某一種運動態勢,而不能定義為病位,陰陽學說只有“陰”和“陽”一對不停運動著的矛盾,誠如“陰陽相貫,如環無端”。“陰陽逆順妙難窮,二至還鄉一九宮”。故此“半表半里”的發揮,與醫學陰陽理論嚴重違忤不通。寒熱往來,是正邪分爭,休作有時,是人體陰陽二氣與邪氣相博的病理反應,不是所謂的“出陰入陽”和“半表半里”。


手機用戶落霞孤鶩


實際所謂的半表半里,和解少陽這些東西,都是後世醫家自己添上去的。少陽病本身傷寒論根本就沒提,哪裡和解了?柴芩清熱之峻品,柴胡方用八兩之多,這是和解?少陽病少陽相火過亢為主,過亢才能蒸乾溼氣,發為口苦咽乾,過亢津液乾涸才能有後文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之言,過亢則用柴芩清之!姜棗草參全是味甘生溼之品,津液不足,溼氣因涸則補之,自然用這些甘潤生陰之品。


程再遷



用戶67479858大難不死苦難出真工


這又牽涉到有些所謂人?所說的中醫科不科學。寒熱往來乃傷寒六經的少陽症,膽經受邪位於三陰三陽之交際,邪在半表半里之間,故現此症狀,一般以小柴胡湯治療,也叫小柴胡症。

那麼現代醫學所叫的夏科氏徵,是啥,高熱寒顫黃疸三者並存。黃疸又是哪裡?與膽有關嗎?中醫幾幹年前早就認識到位,且用小柴胡湯非常有效,不知比現代醫學早了多少倍。又先進了多少?也不知中醫糸不糸統?科不科學?讓井蛙M開開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