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網癮,放下游戲的

今天的分享來自於媽心理成長學院的一位焦慮媽媽的自述,這位媽媽因為孩子沉迷遊戲而焦慮、暴躁,所以我們稱她為焦慮媽媽。

焦慮媽媽自述:

我有一個在上高二的兒子,每天沉迷手機遊戲而耽誤了學習。

孩子在高中以前是根本沒有接觸過遊戲的,上了高中受一個同學的影響而開始玩遊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沉迷其中,學習成績開始下滑。

為了斷掉他的遊戲癮,我們把他的零花錢也根本斷絕了,後來,他偷我們的錢去買流量玩遊戲。被我們發現,我們目前徹底不讓他接觸到錢。

孩子由於玩遊戲成績下降,所以我們讓他又讀了一個高一,現在他玩遊戲更加影響成績了,上個學期期末曾經最好的數學課只得了28分。

在學校,原來班級的班主任是很喜歡孩子的,但現在班級的班主任就不是很喜歡,同學們也會說他是留級生。孩子在學校很苦惱。

青春期孩子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網癮,放下游戲的

我和我愛人也因為孩子的事情不能統一意見。今天還因為孩子又吵了架。

我愛人比較會關注孩子成績,比較好面子。孩子小時候5、6歲時由於沒人帶送到姑姑家呆過,和姑姑關係很好,由於和孩子的關係緊張寒假到姑姑家去,姑姑的兒子和孩子聊了,孩子回來後,也會願意和我們交流了。也會聽我們的話學習時不看手機。

但我發現他會學習坐不下來,心不定,一會要吃東西,一會出來看看。

帶著這份焦慮的心情,我報名學習了媽心理的《青春期逆反破解訓練營》,希望通過課程能夠讓我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

在《遊戲是孩子的救命稻草》這一節課中,我知道了孩子沉迷遊戲其實是在自救,因為遊戲能夠滿足他們在現實中不能得到的東西,但是因為我和孩子溝通較少,所以對孩子的內心想法不瞭解,導致我只會強制孩子戒掉遊戲,由此導致了孩子與我的溝通困難。

學習完這節課後,老師留了一節課後作業,就是讓我去跟孩子聊遊戲,去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這個遊戲。

青春期孩子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網癮,放下游戲的


帶著這個想法,我和孩子進行了一次溝通,孩子聽到我去和他聊遊戲,而不是禁止他玩遊戲,果然願意和我說話了,而且和我說了很多,感覺很久我都沒有和孩子說過這麼多話了。

通過和孩子的溝通,我瞭解了孩子玩遊戲的目的和動機。

孩子最初接觸到遊戲是因為好奇,而到了後來尤其是留級後沉迷手遊之中其動機已經從好奇、喜歡到逃避現實。

我只看到孩子在玩遊戲,沒有想到孩子為什麼玩遊戲?玩遊戲的背後是孩子在真實世界遇到了挫折,他通過遊戲來尋找安慰。

現實中的挫折主要是留級後,孩子在班級遇到的語言暴力,沒有同伴的支持,變得很孤獨。如果是這個動機,孩子很容易陷入遊戲不能自拔。孩子現在已經陷入到了嚴重危機之中。

瞭解了孩子,我繼續進行自我覺察,為什麼孩子玩遊戲我會這麼焦慮?

青春期孩子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網癮,放下游戲的

以前為了斷絕孩子玩手遊,就把零花錢斷掉不讓他可以買流量,結果導致孩子偷錢來玩。偷錢這個行為肯定是不好的,但是要看到為什麼會有這個行為?

我的做法實際上是逼迫孩子,對待玩遊戲這件事上,我們的態度是堵,讓他絕對不能玩,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是絕對行不通的。遊戲絕對不能玩的嗎?電子遊戲作為新事物只有壞影響嗎?我為什麼不能接受孩子玩遊戲呢?

最後我也得出結論:因為我太在意孩子的學習,因為學習將遊戲看做影響孩子人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我才會如此焦慮。總結出來就是:我們做家長的太在意孩子的學習了。

青春期孩子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網癮,放下游戲的


另外,孩子爸爸比較好面子,很看重孩子學習成績。但是是遊戲和學習成績一定是矛盾的嗎?學習是家長的面子還是裡子?孩子學習是為誰呢?孩子學習重要還是心理健康重要呢?

通過這些自省後,我逐漸對孩子放開了限制,也經常主動的和孩子聊天,及時的發現孩子的真實需求,去和孩子重新建立親子關係,這段時間孩子還是有很積極的改變,願意和我們溝通了,也願意按照我們的要求做作業的時候把手機放下不看。

這是一個積極的改變的信號,可是我認為這樣還不夠,還不夠定心。


青春期孩子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網癮,放下游戲的


在之後的學習中,我陸續的發現了我們家長身上存在的很多問題

1、 首先,我和孩子爸爸在其中要負很大的責任。

作為父母,要積極改變觀念,孩子現在是嚴重危機之中,父母要從孩子角度思考孩子的難處,想想孩子在學校和學習中的困難處境,可以和孩子談談他的難處,也和學校老師積極溝通,先解決孩子目前的困境。

2、 我們對於遊戲的態度要開放一些,和孩子談談他喜歡的遊戲,他為什麼喜歡這類遊戲,積極瞭解遊戲,瞭解遊戲中也有很好的遊戲,指導孩子玩好的遊戲,並且逐漸地引導孩子學會控制遊戲時間,學習自律,能夠很好地處理遊戲和學習的關係。

青春期孩子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網癮,放下游戲的


3、 父母要從心裡重新審視自己,我們愛孩子是有條件的還是無條件的?我們愛他們是因為他們能考很好的分數為我們爭光,我們愛他們還是因為他們就是他們,他們是我們的孩子,寶貝呢?我們是否相信孩子也是想積極向上,想學好的呢?父母其實多問一下自己答案是什麼,相信我們會有所改變。

而當父母改變,無條件地愛孩子,支持孩子時,孩子也會改變,也會給我們令人喜悅的成長。

期待孩子以後更好的成長,我也會繼續認真的學習,感謝媽心理的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