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之後,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劉翔之後,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劉翔,中國田徑一個時代的旗幟性人物,絕對的全民偶像。劉翔當紅之年,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商業開發,都達到了中國體育界登峰造極的地步。

劉翔之後,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蘇炳添,中國田徑新一代的領軍人物,作為一名中國人、黃種人,他在最能挑戰人類運動極限的男子短跑項目上所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然而,國內並沒有如劉翔般地掀起蘇炳添熱,蘇炳添所受到的關注、他的商業開發遠遠比不上當年的劉翔。

劉翔之後,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蘇炳添為何未能像當年的劉翔一樣成為全民偶像?可能有蘇炳添的運動成績不如劉翔那樣亮眼的因素,特別是劉翔取得過國人極為看重的奧運金牌,打破過世界紀錄,儘管蘇炳添的成績可能含金量更高;也可能有蘇炳添個性不似劉翔那樣張揚的因素,在媒體炒作包裝上不佔優勢。但更重要的是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所處時代不同。劉翔時代,中國田徑正處於低潮,曾經輝煌一時的馬家軍因為禁藥等原因,給中國田徑在國際上打上了特殊的標籤。這一時期的中國田徑呼喚英雄、急需英雄,劉飛人運動成績好,形象氣質佳,他的出現恰逢其時,填補了中國田徑的空白,一時之間成為了全民偶像。而當今蘇炳添所處的時代則沒有當時那種急迫的需要。

劉翔之後,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二是成長經歷不同。劉翔是中國田徑史上的一個特例,他的出現具有偶然性,在他之前和之後,中國跨欄運動是有一些基礎,但也就是亞洲頂級的水平。劉翔出現後,憑藉個人天賦和努力一下子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他的運動經歷天然帶有英雄般的光環。而如今中國田徑啟動了系統培養短跑選手的計劃,除了蘇炳添,還有張培蒙、謝震業等一批有實力的選手,只不過蘇炳添更出色而已。與劉翔相比,蘇炳添只是眾多中國田徑短跑選手的代表,他的光環自然也就沒有劉翔那樣惹人矚目。

劉翔之後,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蘇炳添沒有成為全民偶像是中國田徑之幸

眾所周知,劉翔當紅時,全民熱捧,但當他從北京奧運會賽場受傷下場後,立刻又成了很多人指責和嘲諷的對象,而自劉翔之後,中國跨欄運動也永遠從國際頂級行列消失了。

劉翔之後,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劉翔事件背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田徑運動只注重了一味造星、一味依靠個別頂級運動員的發揮,而沒有充分重視運動員的系統培養和梯次儲備,導致個別運動員退役後,一個運動項目整體沒落。近年來,中國田協啟動優秀運動員培養計劃,從聘請外教、海外訓練、配套條件建設等方面著手,長期、系統培養田徑選手,使得中國運動員運動成績有了顯著提高,蘇炳添正是受益於這種系統培養。

劉翔之後,蘇炳添為何未能成為全民偶像?

與劉翔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田徑不急躁,不冒進,而是按照科學規律,踏踏實實打基礎、抓訓練,穩步提高成績。雖然沒再製造全民偶像,但這樣的中國田徑步子更穩,走得更長遠。

與劉翔相比,如今的蘇炳添們少了偶像包袱,少了商業炒作,少了名人效應下的壓力,能夠安安靜靜去訓練、去比賽。這樣的氛圍,可能離真正的體育運動更近一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