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與中國當年的快速發展一樣,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嗎?

__丶H


從大的層面上來看印度還是有著相當大的經濟潛力。但是要像中國一樣快速發展並超越日本


幾乎不可能

當前印度在世界各國gdp排名中名列第七,應該說這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同時。印度的科技產業以及電影文化產業發展也較為迅速。這可能會給人們帶來一些錯覺,感覺印度發展潛力巨大,超越日本指日可待。事實上並非如此。印度想要超越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農業依然是重要經濟部門

一直以來農業都是印度的一個重要經濟部門。而印度依然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農業出產國,不難看出。農業對印度的影響非常大,農業有更多的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如果農業的比重過多意味著其他產業相對發展比較滯後,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推動力量比較小。所以說印度的農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的進一步發展。

2、經濟增速不夠

超越日本需要一定的經濟的增長速度。目前,印度的gdp增長速度大概只有5%左右,而日本的gdp總量是5070626百萬美元,印度是2689992萬美元,幾乎是印度的一倍。在日本經濟原地不動的情況下,印度要實現這一數字跨越,大概需要20年的時間。

3、經商環境差,發展後勁不足在2017年的各國經商容易度排名中印度名列第130名,甚至遠遠不如伊朗越南這些國家,比中國更是落後了50名。近些年來中國特別重視營商環境的營造。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夠吸引來更多的外資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本地企業的發展。而印度的經商榮譽度和營商環境較差。語言宗教政治過於多元化,造成政策無法強力推動,外資對此詬病比較多。所以說印度的發展後勁不夠。


軍師副祭酒


在過去三天,剛從印度回來。去印度之前,我們對印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同時也知道印度發展很快。


2018年印度GDP達到了857680.5億盧比,按照全年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716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7.97萬億元,約為同期中國GDP總量的20%(同年中國GDP達到了90萬億元人民幣)。但印度全年增速仍然達到了7.4%,在全世界都是快的。


與此同時,日本2018年GDP達到了4.4萬億美元,比印度高出一半多。但增速只有0.7%。印度超過日本,不是一個痴人說夢,而是不遠將來,非常有這個可能性。


那麼,這次從印度回來有何感受呢?就是印度有諸多潛力。13億人口中5億多都是2、30歲的年輕人口,整個國家充滿活力。這些年輕人和全世界其他年輕人一樣,求富求進,未來將形成巨大的市場,也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供給。


另外,印度人不少會說英文,這比我們具有優勢。再加上過去印度長期實施“頭腦立國”戰略,現在在硅谷,以及世界的投資,貿易界都活躍著不少印度人,他們是印度的重要資產,也是推動印度全面發展的寶貴人才。


我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印度會是下一個中國,當然這也需要印度政府進一步發揮優勢,降低劣勢。


比如多多引資引智,完善國內基礎設施,招攬海外資本對印度進行投資。做好教育,降低文盲率。讓更多人享受基本的受教育權利與就醫權利。推行國內和平與穩定,降低各宗教與地方派系衝突,維持一個和平與穩定的社會局面。為國際關係做好貢獻,降低邊境衝突,不要作死。


很多中國人對印度不太瞭解,這是我們應該要補充的一課。不瞭解真實情況,每天只有鍵盤俠,只會誤國,不會產生任何好處。



北京不冷東京熱


據觀察者網4月10日報道,印度大選將至,印度總理莫迪所在的人民黨(BJP)放出豪言:2030年以前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極高,卻沒有可能與我國一樣持續、快速的增長。2017年,印度的GDP總量為2.45萬億美元,人均GDP僅為1800美元左右。2017年,日本的GDP總量為4.84萬億美元。印度擁有超過13億人口,人口紅利巨大。也就是說,當印度的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GDP總量就能夠超過5萬億美元。而日本的經濟一直處於停滯,當印度GDP總量超過5萬億美元,就能夠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不過,印度等級制度根深蒂固、教育水平低、人才外流等問題嚴重,很難如我國一樣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印度總理莫迪

4月11日,印度大選已經開啟。由於印度人口眾多,登記選票超過7億,印度大選是世界上花費時間最長、資金最多的選舉。印度大選預計花費70億美元,從4月11日開始,共分為7個階段,5月23日正式公佈結果。在此次大選之前,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公佈了競選承諾,也就是在2030年之前將印度建設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根據人民黨的競選承諾,2025年印度的GDP總量超過5萬億美元,2032年的GDP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此外,人民黨還向印度人許下了很多的“空頭支票”。

印度在2017年是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與英國的第六大經濟體,2018年極有可能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2018年,日本的GDP總量近5萬億美元,德國的GDP總量也超過了4萬億美元。以印度經濟目前的增長速度,超過德國與日本的可能性極大。印度人口總量超過了13億,很快就能夠超過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目前,印度的人口中位數為27.6歲,還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可以釋放。世界銀行、國際貨幣與基金組織都曾經預測,印度在2050年之前能夠成為僅次於我國與美國的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最大城市孟買

不過,印度內部問題重重,很難如我國一樣,實現長期快速發展。首先,印度80%以上人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等級制度十分森嚴,儘管印度已經通過立法取消了等級制度,但是等級觀念已經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印度種姓之間涇渭分明,阻塞了印度經濟的發展。

其次,印度的制度也很難支撐印度經濟持續發展。嚴格的說,民主是工業化的結果,而不是工業化的基礎。在西方發達國家,都是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民主制度不斷地進步。印度一步到位,在經濟沒有發展的情況下,成為了所謂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直到今天,印度依舊使用的是英國殖民時期的鐵路系統,可見其基礎設施建設多麼的落後!特別是,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強調印度教精神,不是一個主張世俗化的政黨。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經濟名義上取得了增長,實際上卻非常脆弱!

印度孟買貧民窟

此外,印度的教育水平低下,高級人才流逝十分嚴重,這些都阻礙了印度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美國觀察室


中國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大國,目前兩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印度不需要複製中國奇蹟,它的經濟總量也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印度也複製不了中國的經濟奇蹟。



2017年世界經濟總量前七大經濟體分別是以下國家:

1、美國:經濟總量193621億美元

2、中國:經濟總量122503億美元

3、日本:經濟總量48845億美元

4、德國:經濟總量36519億美元

5、法國:經濟總量25748億美元

6、英國:經濟總量25651億美元

7、印度:經濟總量24390億美元

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為2439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中國以122503億美元的gdp位居第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日本,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48845億美元,目前印度的經濟總量相當於日本的1/2。



印度的體量遠大於日本,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接近日本的8倍,人口達13.2億,是日本的10倍多,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印度大可以依靠其體量規模和遠高於日本的經濟增速實現對日本的趕超,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日本經濟已經持續低迷很多年了,1995年日本經濟發展達到頂峰,以美元計算,其經濟總量高達5.45萬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的71%,二十多年過去,2017年日本以美元匯率換算的GDP為48845億美元,比1995年還少,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嚴重,其未來經濟發展也難有起色。所以印度經濟總量有望趕超日本。

印度複製不了中國奇蹟。1991年印度開始走上市場化、自由化的改革,印度經濟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比印度要早13年,但在1991年,中國的GDP為3766億美元,而印度為2516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66.79%,中國的GDP並不比印度高很多。此後兩國的經濟都實現了快速的發展,而中國相對印度發展得更快,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經濟發展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實現了多年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長,到了201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印度的5倍。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約佔世界的15%,而印度雖然經濟發展迅速,其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仍然不足3%。

中國和印度雖然都是發展中國家,但兩國的經濟結構不一樣,中國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製造業的崛起。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將近40%,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印度有“世界辦公室”之稱,它的第三產業比例更高。印度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製造業不發達,基礎設施落後。除此之外,印度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比如人口膨脹、就業壓力、貧富差距、社會腐敗、種姓制度等等,所以印度複製不了中國奇蹟。


錦繡中源


首先說,印度不能複製中國奇蹟,印度有太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至於超越日本,那是有可能。但是超越日本和複製中國奇蹟是兩個不相干的事。

中國奇蹟,源自於製造業的崛起,中國是不折不扣的“製造業強國”

為什麼中國能快速發展呢?得益於中國的製造業快速崛起,曾經中國製造風靡世界。許多國家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當然過去都是衣服、鞋子之類。現在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向更高技術含量的產業發展。

比如華為手機,在歐洲銷量很好。比如國產電視劇,主不在周邊國家熱播。中國高鐵也走出國門,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服務。可以說,中國人憑藉製造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打開了國際市場,完成了中國崛起的最初的資本積累。

中國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崛起之時,充分發揮了人口優勢

中國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中國一直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實高速公里,到後來的高鐵,就是要把各個城市連接起來,促進貿易的發展。

所以,今天從廣東這個製造業基地購買的商品,兩三天就能到全國好多地方。這給了人們多少方便?這樣的效率在好多西方國家都做不到。

此外,我們當年製造業開始發展的時候,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完全把中國的人口優勢發揮了出來。當年好多內陸的人口去沿海打工,不僅帶動了沿海經濟也拉攏了內地的發展。

印度的制度決定印度的基礎設施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印度的社會制度,決定印度各邦有很大的自治權,這樣印度中央的政策很難快速推進。所以印度的基礎設施出奇的落後,好多人都看到過印度的火車,簡直顛覆我們的想象。請問,這樣的基礎設施,怎麼快速運送貨物?怎麼促進貿易往來?

印度的人口優勢正在被機器優勢擠壓,尤其是智能化機器高速發展

智能化產業高速發展,現在全球頂尖的大型企業優勢機器化的大生產,哪還有依賴人工的模式的容身之地?因為只有標準化,機器化的產業,才能在國際的激烈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而印度現在的基礎產業還很不完善,也就是說,印度根本沒有經歷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階段。於是印度絕大多數人口還沒有完成最基本的財富的積累。直接跨越機械化、智能化?抱歉,那不現實。

沒有經過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就無法培養大量的職業的技術工人。印度也不可能積累足夠的技術,所以出現了,印度國產武器一再下馬的傳說。被印度公司修過的米格戰機,幾乎全部墜毀。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國產航母的極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後。

但是呢,印度憑藉巨大的人口基數,想超越日本還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後,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常年維持在5萬億上下,20年前是5萬億,現在是4萬多億。畢竟這些國家體量有限,你印度的人口是人家的十幾倍。

日本還是一個老人社會,所以未來的經濟恐怕難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加把勁,超越英法,甚至是日本都有可能。但是複製中國奇蹟,那是不可能的。


寰球視角


日本經濟始終起不來,2018年實際GDP增長率只有0.7%,整體上年均維持1%-2%的增長都困難,



印度增長始終高於日本,經濟總量追上日本只是時間問題

但印度並不能像中國這麼快速追上日本

中國GDP從2000年的1.2萬億美元到2011年7.57萬億美元只用了12年,2010年持平日本,2011年超越日本,2018年是日本的2.6倍。

12年裡年均增速10.3075%

那麼印度呢?

從2007年1.2萬億美元GDP開始算,

到2018年,12年裡GDP達到2.69萬億美元,

年均增速7.3058%

中國是印度的4.8倍

增速並不算太低,為什麼印度GDP只有2.69萬億呢?

這是因為印度盧比一直在貶值,

換算成美元GDP的經濟數值被抵消了。

而中國高速增長的那些年人民幣一直在升值,

從2000年的8.2795到2012年升值到6.6215,

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年均匯率為6.6174

無論是在高速增長期還是在中高速增長期,人民幣都保持著基本穩重有升的態勢,而印度不僅增長率比中國同期要低,盧比也無法保持穩定且不斷貶值。

可以確定的是印度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時間問題,是什麼時候超過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超過的問題。

但印度無法用跟中國同樣的時間內,同樣的速度超越日本。

不僅僅是同時期GDP增長率達不到兩位數增長,本幣貨比也無法保持穩定升值態勢。

印度預測超過日本的時間是建立在盧比美元穩定,年均增速7%以上的前提下的,但就目前來看如果盧比無法穩定或升值一直在貶值,即使增速始終高於7%,最終超過日本的時間也會延後。


夢見夏鄉


印度能否與中國當年的快速發展一樣,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的問題?

答案是不可能的,印度的民族茅盾,實分嚴重,從印度接受獨立時的那一刻起的那種方式,不僅僅是繼承了印度聯幫,以繼承下來了印度結怨幾佰年的民族茅盾,舊的封建思想文化。在這一點上印度是無法與中國相比較的。中國在共產黨人的艱苦奮鬥的努力,用了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六年用二十七年的時間走完印度再用一佰年都完不成的歷史史命,四十年前的中國只有貧困,但是中國的五十六民族是團結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了二十七年時間、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為後來中國四十年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從四九年到七六年的全民族的團結,把全國,全民族的環境衛生,文化思想衛生,官僚體系結杓衛生,打掃清除了封建社會舊的一切病太玩疾在中國根深蒂固盤居汙詬。

四十年前的發展起步是在一個環境衛生實分清潔條件展開推進的,二十六年的基礎、是今天一切經濟發展的基礎,可以這樣說今天中國的任何一項事業起得的成功,都是離不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六,這一段歷史基礎貢獻豐碑的。

對於中國的情況印度是不會有的。因為印度沒有以不會有,印度最大的玩疾癖病還在於他全身無法洗淨與封建王朝思想文化的所謂歷史文明的汙濁玩疾的連繫,才是困搗印度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的根本原因。印度要想超越中國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孔孟之道的思想在中國大地上從新履然之時,要不然的話永遠都不可能超於中國的。


孚朗頁


印度憑藉巨大的人口基數,若干年後超越日本還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後,就基本上沒什麼變化了,常年維持在5萬億左右,20年前是5萬億,現在是4萬多億。而且,日本還是一個老齡化社會,所以未來經濟也難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GDP現在超越英法,未來要想超越日本也是時間問題。

但是,印度要想複製中國當年那樣的快速發展趨勢,可能性基本沒有,因為印度有太多的現實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第一,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大大出乎了西方發達國家的預期。美國等發達國家未來在支持印度經濟發展時,既會希望印度崛起來制約中國,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印度強大起來,將來挑戰美國的地位。對於印度,美國肯定是有褒有壓,印度所面臨的經濟形勢要比之前的中國要差一些。

第二,日本經濟也不是輕易能超越的。在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沉淪之後,日本經濟在安倍經濟學的強和催動下,已經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即將步入復甦通道。如果未來不出現大變故,日本經濟增長率也會逐步加快。因此,印度經濟要想超越日本,付出的努力很更大,經濟必須要達到兩位數增長。

第三,印度的基礎設施過於落後,不利於吸引投資和經濟增長。印度的鐵路網還是當年英國人留下的,早已經陳舊老化,危機四伏。以這樣的基礎設施,怎麼來快速運送貨物,怎麼能促進貿易往來?而且印度各城市供電、供水、排汙問題都沒有解決,試想在一個髒亂差的環境中,如何促進貿易交流和發展經濟呢?

第四,印度雖然有人口優勢,但是多數勞動力沒有生產技能。所以,印度的人口很容易被別人的機器優勢所擠壓,智能化機器人所淘汰。而中國製造業剛開始是通過衣服、鞋類等來打開國際市場,後來中國又轉型到智能手機、高鐵等領域。印度目前基礎產業還很不完善,就更別提印度培養大量的職業技術工人。為此,印度也沒有足夠的技術的積累。

第五,印度由於長期對外是購買自己所需商品,而不是自己去創新和研發。所以,除了軟件、製藥等二大塊還拿得出手去。其他的高端領域,印度是乏善可陳,所以出現了,印度國產武器一再下馬的傳說。被印度公司修過的米格戰機,幾乎全部墜毀。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國產航母的極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後。印度在高端製造領域也是問題頻發,漏洞百出。

對於印度來說,要想GDP超過日本還是有可能的。但是GDP增長是虛幻的,經濟增長既要講究GDP的質量。現在看來,印度GDP即使超過日本也沒多大意義,因為日本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而印度人均GDP卻是排在世界各國的後面。同樣,印度再想複製中國當年奇蹟也不可能,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落後,基礎產業很不完善,人口紅利難以施展、創新能力比較遲緩等原因,導致了印度經濟發展會遇到很大的瓶頸。,


不執著財經


印度超過日本是早晚的事,但是複製中國幾乎不可能了,因為內在我在的很多方面的條件不存在,印度想複製也複製不了,但是超過日本是有可能的。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原因。

  • 為什麼說複製中國不可能

1.外部環境 中國當時能快速發展,得益於當時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主要消費市場相對開放,而且處於擴張期,2000年前後的十年間全球貿易年均增速超過6%,遠高於全球GDP增速。現在這一點不存在了,最近幾年的全球貿易年均增速於全球GDP增速持平。而且現在的歐美亞太地區的製造業格局呈現過剩的狀態,雖然印度同樣有人口紅利,有低廉的勞動力,但是外界的環境不存在了。

2.內部條件 當時中國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國家開出大量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並且我們國家有人口基礎,這對低成本和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印度這一點和我國有著很大的不同點,首先印度是一個有著高度信仰的國家,全國幾乎人人都有宗教信仰,82%的人口信仰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這就決定了印度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宗教對政治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很多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在它們那裡根本推行不了。如莫迪總統想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三次提出都沒有通過,國外的企業來投資了,但是你們國家連土地都解決不了,還有什麼好談的。

其次是低成本和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現在已經有了替代品,現在一個高科技的機器人的作業量能代替幾百個工人的工作,而且還方便管理。

所以印度想複製中國當年的奇蹟的內部和外部的條件都不存在了,不可能複製成功。

  • 再來說為什麼說超過日本是有可能的

日本由於國土面積的限制,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發展要高度依賴進出口業務,而世界這個大蛋糕基本分割完畢,所以日本的GDP這二十年來基本在5萬億左右沒有變化。以後隨著各國科技的發展日本不但進步不了,還有可能會倒退。而印度不同,人口和國土面積都是日本的十幾倍,只要正常的發展下去,進出口和內需共同發力,超過日本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有如二條腿走路去追趕一條腿走路的人,但前提是它們國家能正常發展。

喜歡的朋友點個贊,禪風每天都會客觀的技術分析盤面,發佈在文章中,喜歡的請關注,有好的建議的請留言。


淡淡禪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鄙人中學時候剛剛學地理時候的夢想,當時我們拿著手中的地理課本,看到了世界地理那一節課!其中看到我們的經濟總量排名甚至連歐洲的意大利都不如,勉強五千億美金多一些!排名世界第九!當時就在夢想什麼時候我們的經濟總量能超過近乎我們十倍的日本,更不用說近乎我們二十倍的美國!



那個時候,馬路是稀少的!停電是家常的!不上學或者小學輟學那也是正常的,但誰又能想到二十年後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是日本的近四倍,超越美國也只是時間問題!



或許我們今天看待印度的感覺,正如當年西方國家看待我們一樣,印度與我們至少還有二十年的差距!差距真的那麼大嗎?或許並沒有!



印度2018年經濟總量世界排名第七,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連續數年位居世界第一,經濟增長率為百分之八,與排在第五和第六的英國和法國經濟總量差距只有一千億美金!而按照這個增長速度,2019年印度就可以超過英法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是一個勞動力極為廉價且眾多的國家,近幾年印度的鋼鐵產量已經快速增長起來,已經有望在未來幾年接近我們的生產量,甚至超越!而這樣的經濟體往往還會出現計算經濟總量放大,即本幣匯率上升造成的折算美元經濟總量的增加!



很顯然印度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不用太久,而長期的他還會衝擊第二甚至第一的位置!



聊到這裡,鄙人想說的是!不要看清印度!印度有很多方面像二十年前的我們,而二十年前的我們沒有現在龐大的京東、沒有現在龐大的阿里巴巴,有的是滿世界五十萬賣騰訊的馬化騰!你或許錯過了我們的經濟黃金十年,但不要因自己的盲目自大放棄一次重新上車的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