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

刺蝟法則: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

有位母親告訴我:“現在熊孩子花樣多呢。前兩天熊孩子不聽話我發飆了,她就在那抹眼淚,說這不是她想要的世界,我也不是她想要的媽媽。這才多大,說話一套一套的,這樣下去到她上初中時,我要麼修成雲淡風輕,要麼氣成心肌梗塞了。”

這位母親的遭遇,如果換個角度看,其實是母女之間的親子關係衝突。

生物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為了研究刺蝟在寒冷冬天的生活習性,把十幾只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這些刺蝟被凍得渾身發抖,為了取暖,它們只好緊緊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攏後,又因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長刺,很快又各自分開了。可天氣實在太冷它們又靠在一起,因為刺痛不得不再度分開。就這樣反反覆覆,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不太遠也不太近。

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中的刺蝟法則,說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在注重親情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父母很難與子女保持適當距離,自我心理邊界常常模糊不清,以致引發衝突。那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心理邊界在哪裡?

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

父母更需“心理斷奶”

孩子摔倒了,父母馬上扶起來;孩子上學了,父母接送、幫著背書包;孩子考大學了,父母幫著填志願選專業;孩子戀愛了,父母幫著挑選甚至代為相親;孩子結婚了也有了孩子,父母又幫著帶孫兒…很多中國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善良地侵入孩子的邊界,指手畫腳地“保護…疼愛…教育…規劃”孩子,但同時孩子的心理邊界感也在父母的呵護和干涉中步步缺失,無法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

沒有形成獨立人格的孩子走上社會後,也缺乏界限感,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自己該乾的事情,往往給上級一種沒有眼色,工作被動不積極等負面印象。而且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上,也很難覺察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用自己的意識去猜測他人,造成人際關係的困難。更可怕的是這樣界限模糊的育兒模式會傳給下一代,造成又一個痛苦親子關係的輪迴。

成年人的界限不清,其根源多在童年的養育方式上,父母多會在生活中無意識的扮演“控制者…依賴者”或“救世主”,他們的心理潛臺詞一般是“我比你更瞭解你的需要…我那麼愛你,你不能離開我…看我對你多好,為你付出了多少”。

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在職場和親密關係中以控制的方式去表達情感,要麼在成人後仍無法反抗這種控制,被他人的控制而影響,甚至有可能主動交由他人越界控制。而子女隨著逐步成長,對自由的邊界要求會越來越高,一邊承著情,一邊懷著恨,等有能力擺脫和反抗的時候就會成為“忘恩負義者”。

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

“劃清界限”才是真愛

刺蝟法則不僅告訴我們捱得太緊會扎著,還告訴我們離得太遠又會凍著。若是把父母與孩子的彼此獨立看成彼此孤立,很容易造成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不管不顧,給孩子帶來另一種傷害。

近不是太遠又不行,這種心理距離如何拿捏?有研究提出了三階段模式:

第一階段,父母控制(6歲以前)。大部分重要決定由父母做出,完全依賴。

第二階段,共同控制(6~12歲)。父母在一定距離內監督和引導兒童的行為,加強兒童的自我監督行為,教育兒童知道何時尋求父母的指導。

第三階段,兒童控制(1 2歲以上)。兒童自己做出眾多的重要決定,不完全依賴父母,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

相較於影子式陪伴,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懂界限、知進退、不急躁、肯放手的父母。

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

後退一步愛孩子

尊重孩子的心理界限不跨越

假設你到飯店去吃飯,總要挑沒人的桌子坐;你坐大巴,總是找旁邊沒人的座位坐。這是要求和別人保持一種身體和心理上的距離,為自己和別人之間設立的一種界限,有了這個界限心理上才感到安全、踏實。同樣,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越界侵犯了孩子的心理空間,無限擴張自己的權力,侵佔孩子的自主空間,孩子就會感到不安全,不踏實。

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界限,不要試圖越過界限。不越界,表達了對孩子人格的尊重,對孩子自尊的維護。

信任孩子的成長生活不懷疑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到了有自己小秘密的年齡了,有了獨立意識、界限意識、平等意識。有些小事父母不必瞭解那麼細,不一定都要知道,只要相信孩子的本質是好的,只要能把握教育大方向就行。

作家畢淑敏說,友情的樹上只有一顆果子一一信任。這句話也可以用在這裡,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你就把他當朋友:你把他當朋友,你就信任他;你信任他,他就有可能去學會自律、自愛,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如果家長的行為令孩子窒息,連心靈都找不到透氣的窗口,連自己的一方精神自留地都被侵佔,連心理疆界都沒法分清,那麼,孩子就把你當作不可信賴的“敵人”,孩子對你的敵視、與你的作對、跟你的疏遠都在情理之中了。而被信任的孩子,反而不會出現父母所擔心的許多問題。

我們要相信:沒有信任的愛是難以相處的愛,孩子會放棄溝通:沒有寬容的愛是讓人窒息的愛,孩子會逃離家庭:沒有理解的愛是冷漠無情的愛,孩子會心靈孤獨;沒有尊重的愛是踐踏尊嚴的愛,孩子會失去自由;沒有界限的愛是模糊不清的愛,孩子會捍衛邊界。

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