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七怪為何不帶郭靖母子回江南?

讀《射鵰英雄傳》舊版,有人或許會產生疑問,江南七怪既然找到了郭靖母子,何必還在蒙古大漠受那風霜之苦,怎麼不帶著李萍郭靖回江南老家?

江南七怪為何不帶郭靖母子回江南?

你要以為這是抬槓那就錯了,金庸自己也覺得不妥,故此在新修版中作了一番解釋,我們來看看新修版第五回——

江南六怪待居處整妥後,便叫郭靖帶去見他母親,想詳詢段天德的下落。李萍乍見六怪,一開口便是江南鄉談,不由得眼淚撲簌簌而下,臨安與嘉興相鄰,言語口音甚近,李萍來到大漠後,六七年來連漢人也極少遇到,更不必說杭嘉湖一帶的浙西小同鄉了。她跟韓小瑩說及往事,兩個女子都是失了心愛的男人,流落異鄉,不由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絮絮不休。

當晚李萍煮了紅燒羊肉、白切羊羔、羊肉獅子頭等蘇式蒙古菜餚款待六怪。六怪興高采烈地吃完,便商量起與郭靖母子同回江南的事來。全金髮說:“咱們答應了大汗,要留下教導他小兒子的武功,自當言而有信,教得一兩個月才能走。”

六人回入自居帳篷,柯鎮惡叫韓小瑩暫且不回她與一名蒙古婦女共居的帳篷,要先計議今後行止。南希仁道:“回江南,不好!”韓小瑩道:“四哥,咱們在這苦寒之地,捱了這幾年苦,既已找到了郭靖,帶他回臨安、嘉興,慢慢教他武功,豈不是好?”南希仁道:“我也想家呢!七妹,靖兒回臨安,幹啥?”韓小瑩沉吟道:“像他爹爹,耕田、種菜、打柴、打獵!咱們雖養得起他,可不能把人養懶了。”南希仁道:“種田人好忙,有空練武麼?”韓小瑩道:“要耕田、播種、插秧、耕田,天旱了還得車水、收割、打穀、堆草、播糠、放牛,從早忙到晚,一天有一個時辰空下來練武也就罷了。”柯鎮惡道:“不夠!靖兒不聰明。”

全金髮嘆了口氣道:“咱們嘉興的小夥子,到得十五六歲,如果不忙著種田、澆菜,家裡有錢,那便唱曲子、找姑娘、賭錢,要不就讀書、寫字、下棋。練武打拳給人瞧不起。我看哪,倘若大家都不學武,咱們江南文弱秀氣的小夥子,五個人聯手,還打不過這裡一個蒙古少年。”南希仁道:“練武,這裡好,江南太舒服,不好!”

他這句話,其餘五人盡皆贊同。江南山溫水軟,就是男子漢,行動說話也不免軟綿綿的溫雅斯文,江南七怪武功卓絕,那是絕無僅有的傑出之士,大多數人卻絕非學武的材料。六怪均想,以郭靖的資質,在蒙古風霜如刀似劍的大漠中磨練,成就決計比去天堂一般的江南好得多。六人雖然思鄉,想到跟丘處機的賭賽,決定還是留在大漠教導郭靖。

韓小瑩次日去跟李萍說了。李萍雖然思鄉,但六怪既不南歸,她也難以孤身攜子回鄉。

江南七怪為何不帶郭靖母子回江南?

由上可見,李萍固然思鄉,六怪又何嘗不想回家,只不過為了郭靖更好地習武,才毅然決然留在蒙古,與大漠風霜為伍。

不過,六怪雖然考慮周詳,卻沒想到,成吉思汗介入了他們的教學過程,在修訂版和新修版中這樣寫道——

江南六怪就此定居大漠,教導郭靖與拖雷的武功。鐵木真知道這些近身搏擊的本事只能防身,不足以稱霸圖強,因此要拖雷與郭靖只略略學些拳腳,大部時刻都去學騎馬射箭、衝鋒陷陣的戰場功夫。這些本事非六怪之長,是以教導兩人的仍以神箭手哲別與博爾忽為主。

這樣一來,六怪只能在晚上對郭靖單獨教導,學習時間大大不足,雖然都說郭靖習武天賦不高,但看他學哲別的箭術就很有悟性嘛,可見還是和學武時間不足有關,練得一手好弓箭,卻無法兼顧學好六位師父的絕技。

連載版中倒是沒有上述情節。

江南七怪為何不帶郭靖母子回江南?

從金庸修訂作品的思路來看,多了一些解釋性的內容,情節也更具生活化,比如上文李萍和韓小瑩交談流淚,這類生活化的細節在新修版中還會多次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