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縣明月村綠道有個“晨跑撿垃圾小分隊”

蒲江县明月村绿道有个“晨跑捡垃圾小分队”

明月村涼山渠綠道 記者 胡大田 攝

清晨,天空泛起微微魚肚白,淡淡薄霧逐漸散去,黛青色的遠山顯得越發清晰。溼潤的春風拂來,夾雜著好聞的青草香氣,陣陣婉轉的鳥鳴忽遠忽近,喚醒了沉睡中的明月村。沐浴著暮春的晨光,涼山渠綠道上熱鬧了起來。學生、小酒館的“新村民”、村民家的親戚、民宿裡的客人……一路都是早起的同伴。大家掛著笑容,打著招呼,用腳步去感受身邊的美好生活。

這是一個美好的清晨,也是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綠道上每天的常態。從村民自發晨跑到遊客自發參與,這條綠道改變的,不僅僅是生活。

綠道帶來生活新方式

清晨的綠道上跑來了青少年

清澈見底的涼山渠沿著綠道緩緩流淌,兩旁的大片茶園和蔥鬱竹林相映成趣,三三兩兩的晨跑者擦肩而過,充斥著歡聲笑語,滿滿的“幸福感”從綠道上溢了出來。

人群中,一群晨跑的青少年成為了綠道上最靚麗的風景,孩子們個個臉上掛滿了喜悅的笑容。“春耕時節農務繁忙,村中許多青少年的父母都早出晚歸,孩子自己在家又容易養成懶惰的壞習慣。到綠道上來晨跑以後,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養成早起的好習慣。”明月村村主任吳俊江一邊招呼著活潑的青少年,一邊笑著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都晨跑,可以順帶照看這些晨跑的青少年,通過與他們溝通也可以瞭解一些家中的情況,對於基層工作的開展也有不小的幫助,“現在村中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了晨跑的隊伍中,綠道讓大家都充滿了活力!”

“我本來喜歡健身,綠道修好以後,我就經常來晨跑,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開始都是我一個人來,後來來的次數多了,也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返鄉大學生羅彬向記者講述起一些在晨跑過程中遇到的趣事,“前幾天,我還認識了在綠道晨跑的外地遊客,我們互相留了聯繫方式,並約好下次他來明月村還一起跑步!”話音未落,一條微信提示音便響了起來,“是一位‘跑友’發來的約跑邀請。”羅彬笑著說道。

2.9公里的涼山渠綠道向前蜿蜒,明月窯的彩陶藏在草地裡,渠底的河水靜悄悄地流動,陽光穿過大樹的葉隙灑在渠堤和綠道上,一旁的竹林在微風輕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音,甚是愜意;轉入另一邊的步道,又是充滿了別樣風情,褐色條石鋪成的步道延伸至渠的那頭,茶園裡人們正在勞作……

正是這樣一條綠道,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融入了明月村村民的生活,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綠道增強村民環保新觀念

“晨跑小分隊”吸引更多人參與環保

2018年7月,奧北環保市場部高級經理、90後陳思來到明月村駐村工作。“她和我相約晨跑,提著個袋子從環線的竹影裡跑來。”當時在明月鄉村研究社任社長的陳奇回憶,她們邊跑邊拾起路邊的垃圾。“我們組織村民晨跑,一起撿路邊的垃圾並分類和回收吧。”這個念頭閃現,陳奇和陳思一拍即合,當下聯繫剛剛返鄉的大學畢業生羅彬,約了明月村黨支部書記高光坤、村主任吳俊江,第二天就在高書記家的庭院裡,一杯茶的時間,“明月村晨跑撿垃圾小分隊”成立了。

第一天晨跑有15人,包括村裡的3位小學生,一行人邊跑步邊拾起路邊的垃圾。晨跑小分隊在村民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鎮上開化妝品店的閆中超專程到明月村參加晨跑垃圾分類活動,並將收穫的“成果”分類並拍照發到了朋友圈,收穫大量點贊,更有不少人評論表示想加入這樣的晨跑隊伍。四川農業大學文化產業專業大四學生顏粒和即將去意大利留學的王依妹也參加了晨跑。現在顏粒已愛上了明月村,在這裡實習工作,並教村民雨水回收利用,把廚餘垃圾堆肥。王依妹開始身體力行地踐行和推廣垃圾分類,她在朋友圈寫到“我愛大自然,從我知道擦過鼻涕的紙巾是不可回收物開始!”

在小分隊中,帶著孩子參加的家長不在少數,村民王勇就是其中之一。“我參加晨跑的初衷是帶兩個兒子鍛鍊身體。但是第一天,我在現場看到其他人提著塑料袋清理路邊的垃圾,大受觸動。在這樣的氛圍帶動下,兩個孩子也自然而然加入其中。”王勇笑著說道,參加晨跑小分隊後改變最大的便是兩個孩子,以前大兒子在蒲江上足球課的時候,喝完水就直接把瓶子扔掉了,完全沒有環保概念。但是自從參加了晨跑,每次再去上課的時候,不但會把喝完的瓶子帶走,還會把其他小朋友丟棄的塑料瓶抱回家裝到回收袋裡。“環保本來就不是一件小事,通過這樣的活動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我覺得很值!”王勇說。

綠道帶動產業融合新發展

17個文創項目串聯成景觀大環線

迎著若隱若現的朝霞,“珍吾居”客棧的木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從成都來的客人李秀穿著運動服,整理了鞋帶,戴上耳機便直奔涼山渠綠道而去。和李秀一樣,很多外地來的客人也加入到綠道晨跑中。大清早,綠道上已經有不少人了,他們雖互不相識,卻點頭微笑。

“沒想到綠道還可以把生意帶好。”看了看時間,“珍吾居”的經營者李莉開始拿出茶壺,泡上綠茶,搬出小桌和板凳,“去晨跑的快回來了,跑完洗個澡喝杯茶,一天都舒服!”說話間,茶香溢滿了整個小院。“城裡的客人特別喜歡去咱們綠道晨跑,現在綠道越來越美,週末人越來越多,訂房間都要提前!”

路邊一日比一日綻放鮮豔的花、清澈見底的涼山渠不知停歇地流動……如今的晨跑小分隊早已不光是村上自己的新老村民,每到週末假日,遊客也越來越多,而村裡的民宿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吳俊江告訴記者,自去年綠道修建起來,已經成了明月村的又一個網紅打卡去處,其中晨跑小分隊更是吸引了不少遊客加入和更多小夥伴的關注。“一條綠道改變了村民,吸引了遊客,推動了明月村的農商文旅體產業融合發展,這是一條生態之道,也是發展之道。”吳俊江說。

記者瞭解到,涼山渠綠道在設計中不僅考慮了生態價值,還將明月國際陶藝村核心區的17個文創項目串聯成一個景觀環線,並與城市慢行道、旅遊景點、居民社區等相連接,將“文體旅商”元素在此匯聚,多種功能在此疊加,成為集慢行生活、休閒旅遊、生態保護及民俗體驗為一體的好去處。

記者 陳泳 祝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