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亮:傾盡心力為幫扶村拔掉“窮根”

【人物介紹】孫國亮是省公安警察學院駐陽原縣辛堡鄉四十畝灘村第一書記,自2016駐村以來,孫國亮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真摯情懷,他紮根一線、履職盡責,定規劃、謀項目、強基礎、扶志氣,通過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和柴雞養殖,夯實產業脫貧基礎,為四十畝灘村拔掉“窮根”,讓鄉親們脫貧致富。

他先後榮立三等功4次,多次獲得“優秀民警”“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2016年,被評為河北省扶貧脫貧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他帶領的工作隊被評為河北省扶貧脫貧先進駐村工作隊。2018年入選7月“河北好人榜”;2019年被授予“燕趙楷模·時代新人”稱號。

孙国亮:倾尽心力为帮扶村拔掉“穷根”

孫國亮(左一)在貧困群眾家裡瞭解生活情況。

2019年元旦之後,河北張家口地區進入了一年中最為嚴寒的季節,陽原縣四十畝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明泰坐在自家燒得格外溫暖的土炕上掰著手指算起了過去兩年的收入賬。

“兩年土地流轉掙了4672元,股金分紅200元,前年我們老兩口在蔬菜大棚打工掙了18500元,去年因為我生病收入少一點,也有15435元。從年收入2000多元到年收入近2萬元,這是我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多虧黨的扶貧政策好,也多虧了我們的好書記。”楊明泰滿懷感激地說。

楊明泰說的好書記就是孫國亮,是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辦公室副主任,他已擔任四十畝灘村第一書記整3年了。

傾情付出

原來的四十畝灘村是個貧困村,全村132戶中有79戶是貧困戶,佔全村一半還多。

村莊貧窮的直接後果是居住人口流失。從1998年開始,四十畝灘村人口開始集中外出打工。“年輕人窮,不好找媳婦,無奈只能出去打工掙錢,短短七八年全村近百名年輕人外出打工。現在村裡50歲的漢子都算年輕人。”75歲的楊兆穩回憶過去的日子,用得最多的字眼就是“熬”,他說:“在這個地方,活一百年跟活一天一個樣。”

村幹部楊兆秀說:“電視上看到不少比我們村環境還差的村莊,通過發展產業都富了起來。我們非常著急,也與大夥一起商量著發展產業。可沒人能引進項目,也沒處找啟動資金,改革開放都幾十年了,我們村除了糧食夠吃外,沒有太大的變化。”

孙国亮:倾尽心力为帮扶村拔掉“穷根”

孫國亮在地頭給工人們核對勞動量

2016年春節過後,看到右手打著石膏纏著繃帶的孫國亮領著兩名村幹部來到四十畝灘村,百姓的心又“活”了。

同年剛入春,孫國亮就召集村幹部,準備流轉土地,成立以貧困戶為主的合作社,統一種植附加值高的大棚蔬菜,讓村民“土地流轉得租金、大棚打工掙薪金、產業營利分紅金”。2016年4月11日,四十畝灘蔬菜大棚項目終於批下來了。然而,由於前期要墊資,招標公告貼出很久也無人問津。

那些日子,孫國亮走路都躲著人,生怕鄉親們問起他大棚怎麼還沒建成?好在孫國亮用人格擔保,終於說服一家企業,墊資建設。

然而,大棚建設還沒完工,企業就開始要錢。一天七八個催款電話打得孫國亮腦仁疼。他調侃說:“自己幹了一輩子警察,倒成了‘老賴’。”

無奈,孫國亮回學院籌錢,學院支持4萬元,教工們又捐助了近3萬元,在說服兩名貧困戶利用扶貧政策貸款10萬元後,孫國亮再也籌不到錢了。於是,他打起自己好不容易攢給兒子出國做生活費的6萬元的主意。

知道丈夫想要拿這些錢墊資蔬菜大棚,妻子董曉婭哭了。“我們吃點苦沒什麼,可蔬菜大棚經營有風險,投入沒個底。一旦賠了,孩子在國外的生活怎麼保證?”是啊,自己扶貧不能連累孩子。正在孫國亮一籌莫展的時候,他接到了兒子全力支持的電話。

得知孫國亮自己墊了6萬元,楊兆秀一夜沒閤眼。“我沒見過這麼好的幹部!要是大家都這麼‘豁’得出去,村裡早就富裕了!”第二天,楊兆秀把家裡僅有的4萬元也拿了出來,扶貧工作隊的韓濤、周涵分別從各自家中拿出15萬元和3萬元先墊上。

墊錢扶貧的事,不僅感動了村裡的群眾,也感動著他的學生。一名幾年沒有聯繫的學生,聽說老師扶貧缺錢,立即主動打來3萬元。“孫老師想幹的事,我們都支持!”

孫國亮的岳父得知情況後,拿出10萬元積蓄並囑咐,“國亮,扶貧濟困是積德行善的事情,別辜負黨的期望,好好幹吧,我們全家都支持你”。

三萬兩萬,十萬八萬,藉藉還還……在孫國亮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這些年借過的40萬元。

他常跟人開玩笑說:“我不賣命幹怎麼辦?欠著好幾十萬元的外債呢!”翻看著這些欠條孫國亮感慨地說:“這些人不是對我孫國亮有信心,是對黨的扶貧事業有信心!”

通過傾情付出,四十畝灘村35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全村79戶貧困戶全部有股份,其中有23戶通過土地流轉還獲得每畝800元租金,有27戶中的38人通過在合作社打工每月都有穩定收入。

同甘共苦

千辛萬苦建成蔬菜大棚,沒有專家指導怎麼栽種可不行。

孫國亮從市裡請來農業專家,從大棚成本核算,到大棚科技管理,再到市場行情,孫國亮要求所有村班子成員都要學習。通過不斷學習和摸索,孫國亮和他的夥伴真的成了設施農業的行家裡手。

西紅柿大棚剛鋪滴灌管道時,擔心有的秧苗澆不上水,孫國亮一棵一棵地給秧苗滴水。“死一棵苗就是7毛多錢呀。”怕村民笑話他太“摳”,孫國亮常常在中午人少的時候,頂著太陽趴在地上給不出水的滴管扎眼。

夏天的大棚,溫度高達40攝氏度,為了觀察研究蔬菜生長情況,孫國亮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溼透的汗衫全部貼在身上。村民調侃他:“一個夏天,孫書記一張臉,只有皺紋褶子裡是白的。”

有一年下暴雨,孫國亮帶著大夥給大棚蓋雨簾,不小心重重摔在地上,腰上的舊傷復發,疼得動不了。村民去扶他,他跟人家瞪眼睛:“不去放簾子,來扶我幹什麼!把我扶起來菜能豐收嗎?”看著孫國亮一身泥水,扶著腰,慢慢挪回住處,很多村民都哭了。

“孫書記把菜當命根子,幫助村裡種菜比我們幹自家營生都仔細。為了讓白菜能多賣一毛錢,大冬天他和我們一起到集市上去賣,腳都凍傷了。這菜要是種不好,都對不起孫書記。”村民劉仲平說。

孙国亮:倾尽心力为帮扶村拔掉“穷根”

孫國亮和村民一起採摘西紅柿

駐村半年,大棚蔬菜種得非常順利,可孫國亮卻因辛勤勞作,再加上生活沒有規律,原本一個白白胖胖的教書先生,變成了一個又黑又瘦的農民,體重減輕40多斤。

“看著老孫一天天消瘦,我心中比自己生病還揪心。”董曉婭含淚說:“每次與他視頻我都會哭,他們三個大男人住在不擋風的大屋中,除了兩張嘎吱作響的上下鋪,一個又做飯又取暖的鐵爐,啥也看不到。特別是冬天,人在屋裡一說話,嘴邊還冒著氣,穿著羽絨服,鼻子凍得通紅。”

“孫國亮腰不好,挨凍受寒是大忌。”董曉婭心裡琢磨著,與其自己在家擔心,不如搬到村裡與扶貧工作隊一起住,這樣至少能讓他們按時按點吃口熱飯。

就在孫國亮駐村不到半年時,董曉婭帶著行李來到四十畝灘村,開始了夫唱婦隨的扶貧生活。

現今,四十畝灘村委會里十幾米長的條桌上,排列整齊的扶貧檔案就是董曉婭的“代表作”。為了這些檔案,孫國亮兩口子不知熬了多少夜。孫國亮打眼,董曉婭穿線,她說自己在四十畝灘村把一輩子的針線活都幹完了。

孙国亮:倾尽心力为帮扶村拔掉“穷根”

孫國亮為貧困戶分紅

夏天,孫國亮每天早晨4點準時去大棚幹活,一干就是一天。董曉婭不理解:“你快50歲了,腰又不好,大棚裡有工人,你為什麼還要天天去?”孫國亮給媳婦算了一筆賬。“僱個帶班的,一年工資就要4萬元,僱個男勞力,一年又是2萬元。我一個人既帶班又幹活,這一下就能節約成本近6萬元,省下的錢就是合作社賺來的。”

聽完老公算的這筆賬後,董曉婭也常常去大棚幫忙。有人誇她能吃苦,她淡淡地一笑說:“我多幹一點,他就少幹一點。”

第一書記與村民同甘共苦,妻子與丈夫同甘共苦。看到孫國亮一家這樣真心誠意地為村民謀利,四十畝灘村的人哪能不動情。“孫書記一家舍家貼財幫助四十畝灘村百姓脫貧,如果再不積極配合還能算人嗎?”

四十畝灘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團結、奮進。蔬菜大棚臨時需要幫忙,大夥隨叫隨到,絕不偷懶。

有付出就有收穫。2017年春節前,成立不到一年的蔬菜合作社第一次分紅,79戶貧困戶每戶分得200元紅利;還有23戶貧困戶共拿到土地流轉金30979元,27戶貧困戶中的38人在合作社掙得薪金69831元。看著鄉親們個個高興地數著鈔票,孫國亮再也抑制不住,回到住處,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

愛心永駐

2017年春節前,孫國亮所在學院黨委收到四十畝灘村18名黨員和村民代表的聯名感謝信。

信的結尾寫道:“2017年,村裡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很繁重,如果在此時更換第一書記有可能影響到村裡工作的連續性,希望能將孫國亮這樣的好書記多留一段時間,讓全村百姓順順利利奔小康。”

看著18個紅手印,學院領導苦笑著對孫國亮說,“國亮,這不是‘感謝信’,這是‘挽留信’啊,村裡需要你,學院也需要你,去留你自己決定,黨委都支持”。

那年春節,孫國亮過得並不舒坦。去留之間,他反覆權衡。最後他對妻子說:“我如果現在回學校,萬一合作社搞不下去,我對不起鄉親們也對不起自己。”

2017年春節剛過,孫國亮回到了奮戰一年的四十畝灘村。那天,村裡的鞭炮聲比過年還響亮。

孙国亮:倾尽心力为帮扶村拔掉“穷根”

孫國亮及村民施有機肥為春耕做準備。

再次回村的孫國亮以更大的熱情謀劃全村的發展大計:村裡大棚蔬菜搞起來了,能不能向無公害生產邁進;衛生環境太糟糕,能不能將全村街巷道路硬化;村民賭博、迷信等陋習很多,要抓緊啟發教育;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要建立保障機制……

發展無公害蔬菜需要有機肥,孫國亮到附近養雞場聯繫買肥料,當他看見雞場員工往飼料中摻菜葉,一瞬間他有靈感了:種有機蔬菜需要用雞糞,蔬菜種植中產生的廢棄菜葉,可以用來養雞,這分明就是一個養雞肥田、肥田種菜、剩菜養雞的生態循環產業鏈。於是,村裡的3000只華北柴雞在拔秧休棚後的蔬菜大棚中安了家,除了充分利用大棚中的菜葉外,孫國亮與村兩委商量決定,在村邊租用2畝個人用地再建一個蔬菜交易市場。這樣不僅方便本村大棚菜和周邊種菜村民交易,使大家的蔬菜都能賣個好價錢,而且還可將市場交易後留下的菜葉作為雞飼料,一舉多得。

2018年蔬菜豐收,大棚菜收益達70多萬元,除了給村民分紅、還借款之外,盈餘20萬元。今年元旦前後,四十畝灘村第一批柴雞出欄,每隻價格100元,沒承想卻成了搶手貨,三五天工夫就被預訂一空。

村集體經濟有了收益,為村民辦實事的底氣就足了。近年來,村裡16戶貧困群眾住上了溫暖的新房;村裡的大街小巷全部實現拓寬硬化,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裡專門拿出資金設置了清潔衛生公益崗,讓部分喪失勞動力的困難群眾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致富;村集體建立專門支出項,為每位村民補助120元醫保費用……

與此同時,通過農民講習所、村民聯誼會、愛心家庭勤勞致富能手、孝老愛親家庭評比等活動,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覺悟也正發生變化。

春風化細雨,沃野換新顏。孫國亮和他的同伴們通過無怨無悔,忘我無私的投入,四十畝灘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去年底,全村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掉了“貧困帽”,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上升到8000多元。

3年下來,看到孫國亮把心掏出來為村裡幹實事,村民被深深感動,打心眼裡服氣。無論孫書記走不走,他的愛心已經轉化為扶貧攻堅的沃土,四十畝灘村產業脫貧的路子會越走越寬廣,村民的生活會越過越甜蜜。(經濟日報記者 宋美倩 張家口日報記者 趙婧男 張家口文明網編輯孫繼肖)

【快評】孫國亮以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價值追求、強烈的責任擔當,用汗水澆灌出希望的秧苗,讓貧瘠的土地長出金疙瘩。扶貧先扶志,只有真正激發村民們發展的內生動力,扶貧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孫國亮做到了,他以榜樣的力量感動著四十畝灘村,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