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大山岩(1842年11月12日-1916年12月10日),日本政治家,日本九元老之一, 陸軍元帥,日本帝國陸軍創建者之一。大山岩早年積極參加明治維新運動,注意吸取國外的新思想,對建立近代資產階級的日本軍隊起了重要作用,是促使近代日本稱霸亞洲、躋身世界軍事強國的關鍵人物之一。

陸相任期:1885年12月22日-1891年5月17日,1892年8月8日-1896年9月20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高島鞆之助(1844年12月18日-1916年1月11日),日本政治家,薩摩閥巨頭,陸軍中將。高島雖是軍中元老,但他根本無力掌控長州閥佔據優勢的陸軍。明治31年(1898年)1月12日隨著第2次松方內閣總辭職,亦辭去陸相。

陸相任期:1891年5月17日-1892年8月8日,1896年9月20日-1898年1月12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桂太郎

(1848年1月4日-1913年10月10日),日本近代政治家,軍事家,日本九元老之一,陸軍大將。長州閥領袖山縣有朋的掌門弟子,在山縣有朋隱退後成為其代言人,三次出任內閣首相。

陸相任期;1898年1月12日-1900年12月23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兒玉源太郎(1852年4月14日-1906年7月23日),日本近代政治家,陸軍大將。被譽為明治時期第一智將,因特別注重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良性循環,被稱為豐臣秀吉再世。與桂太郎和川上操六並稱明治陸軍三傑。日本統治中國臺灣的最大功臣,滿鐵的實際創立者。

陸相任期:1900年12月23日-1902年3月27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寺內正毅(1852年2月24日-1919年11月3日),日本軍事家、政治家,長州閥巨頭,陸軍元帥。

陸相任期:1902年3月27日-1911年8月30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石本新六(1854年2月17日 - 1912年4月2日),陸軍中將,第一個非薩長兩藩出身的陸軍大臣。

陸相任期:1911年8月30日-1912年4月2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上原勇作(1856年12月6日-1933年11月8日),陸軍元帥,日本工兵之父,大正中期和昭和初期的陸軍領袖,皇道派創立者。自山縣,寺內死後,長州閥逐漸沒落。上原組建上原派,與長州閥田中義一及後繼人宇垣一成激烈對抗。這兩派的對立成為後來皇道派與統制派爭鬥的根源。

陸相任期:1912年4月5日-1912年12月21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木越安綱(1854年4月22日 - 1932年3月26日),陸軍中將。因在山本權兵衛第一次內閣修改陸軍大臣不需要現役制的時候,沒有表示反對,結果遭受陸軍冷遇,被迫提前退役。

陸相任期:1912年12月21日-1913年6月24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楠瀨幸彥(1858年4月28日 - 1927年3月20日),陸軍中將。1913年6月,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改正問題時,在木越安綱之後受任為陸軍大臣。

陸相任期:1913年6月24日-1914年4月16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岡市之助(1860年3月28日 - 1916年7月20日),陸軍中將,長州閥核心人員。在陸軍大臣現役制度的修改問題上,他是批評木越安綱的急先鋒。陸相任內,實現了上原勇作提出陸軍增加兩個師團的目標。

陸相任期:1914年4月16日-1916年3月30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大島健一(1858年6月19日 - 1947年3月24日),陸軍中將,準長州閥成員。大隈和寺內內閣陸軍大臣。

陸相任期:1916年3月30日-1918年9月29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田中義一(1864年7月25日-1929年9月29日),陸軍大將,繼山縣有朋之後長州閥第二代領導人。政友會第五任總裁,日本第26任首相,作為軍人政治家有超群的策劃能力和良好的視野,長期在日本軍政兩界呼風喚雨,在國內實行高壓政策。

陸相任期:1918年9月29日-1921年6月9日,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山梨半造(1864年4月6日-1944年7月2日),陸軍大將,三屆內閣陸相。他在加藤內閣任上進行兩次軍隊裁員,史稱“山梨軍縮”。軍縮讓大量軍人失業,成為社會閒散人員。地位的降低使許多軍人強烈不滿,造成了軍隊的不穩定,這也成為三十年代陸軍派閥鬥爭的根源。

陸相任期:1921年6月9日-1923年9月2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宇垣一成

(1868年8月9日-1956年4月30日),陸軍大將,日本軍國主義國家總動員體制的理論創始人。他巧妙利用長州、薩摩兩派的勢力青雲直上,成為大正末年昭和初年陸軍中心人物,並組建宇垣派(統制派前身),宇垣派脫胎於長州閥卻又沒有長州閥那樣嚴格的出身限制,因此也被稱為“準長派”。

陸相任期:1924年1月7日-1927年4月20日,1929年7月2日-1931年4月14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白川義則

(1869年1月24日-1932年5月26日),陸軍大將,與宇垣一成和鈴木莊六並稱為“陸士一期三傑”。

陸相任期:1927年4月20日-1929年7月2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南次郎(1874年8月10日-1955年12月5日),陸軍大將,騎兵出身。九一八事變時期的陸軍大臣。

陸相任期:1931年4月14日-1931年12月13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荒木貞夫(1877年5月26日-1966年11月2日),陸軍大將,陸大19期首席畢業,俄國問題專家,皇道派領袖。陸相任內,不僅推動日本新軍閥的誕生,同時也為後來廣田弘毅內閣時期實行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奠定了基礎。

陸相任期:1931年12月13日-1934年1月23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林銑十郎(1876年2月23日-1943年2月4日),陸軍大將,原皇道派骨幹,後依附統制派。陸相任內,將統治派中堅永田鐵山調為軍務局長,接著又與永田開始在陸軍中清除皇道派。次年更是罷免真崎教育總監的職位。這引起皇道派青年軍官的極大憤怒,不久便發生了相澤中佐殺害永田鐵山的事件。

陸相任期:1934年1月23日-1935年9月5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川島義之(1878年5月25日-1945年9月8日),陸軍大將。二·二六事件時的陸軍大臣。

陸相任期:1935年9月5日-1936年3月9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寺內壽一(1879年8月8日-1946年6月12日),陸軍元帥。首相寺內正毅長子,二·二六事件後以鐵腕整肅陸軍,並以“肅軍”之名,一人獨斷了8月份的人事調動安排,清理完皇道派後,又將統制派骨幹杉山元、西尾壽造和梅津美治郎調來控制陸軍中央。

陸相任期:1936年3月9日-1937年2月2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中村孝太郎(1881年8月28日-1947年8月29日),陸軍大將。以創下日本陸軍大臣最短任期記錄(8日)而知名。

陸相任期:1937年2月2日-1937年2月9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杉山元(1880年1月2日-1945年9月12日),陸軍元帥,陸軍航空兵第一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積極策劃和參與者。

陸相任期:1937年2月9日-1938年6月3日,1944年7月22日-1945年4月7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板垣徵四郎(1885年1月21日-1948年12月23日),陸軍大將。在日軍中和以石原之智並稱的板垣之膽,日本昭和時代重要將領。

陸相任期:1938年6月3日-1939年8月30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畑俊六(1879年7月26日-1962年5月10日),陸軍元帥。陸相任內,參與內閣對各項侵略計劃的設計和決策。

陸相任期:1939年8月30日-1940年7月22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30日-1948年12月23日),陸軍大將,統制派核心人物。日本軍國主義代表人物,侵略中國和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重要戰犯之一。

陸相任期:1940年7月22日-1944年7月22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阿南惟幾(1887年2月21日-1945年8月15日),陸軍大將。日本戰敗時任陸軍大臣,於日本投降時切腹自殺,死時拒絕介錯。

陸相任期: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4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東久邇宮稔彥王(1887年12月3日-1990年1月26日),皇族,陸軍大將。1945年8月15日,天皇廣播投降詔書後,由於他的皇族地位加上陸軍大將銜,能夠控制住當時日本的局勢,因此東久邇宮便成了日本第一位皇族首相。他在54天的任期內迅速平穩的解除700萬日本海陸軍的武裝。

陸相任期:1945年8月17日-1945年8月23日

舊日本帝國曆任陸軍大臣(陸相)

下村定(1887年9月23日-1968年3月25日),陸軍大將。舊日本帝國最後一個陸軍大臣。

陸相任期:1945年8月23日-1945年12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