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電視劇《虎嘯龍吟》給騙了,為什麼歷史上的司馬懿一家人都很狠毒?

川東袍哥


說句題外話,雖波大叔栽在了大長腿上,雖然波大叔曾經主演的電視劇《軍師聯盟》在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7。但仔細一揣摩,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不會買電視劇《軍師聯盟》的賬。作為一部影視劇,《虎嘯龍吟》無法避免的走了一般古裝劇的套路,箇中情節與史實嚴重不符。甚至在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塑造上也完全背離真實歷史。比如電視劇的主人公,吳大叔飾演的司馬懿。電視劇中的司馬懿對外忠肝義膽,對主子曹丕肝膽相照,對內孝順老爹,唯命是從,對待妻子言聽計從,甚至有點怕老婆,對待兒子更是比現代父母還寬容開放。然而真實的司馬懿是這樣麼?我認為不是。


真實歷史上的司馬懿,遠非這樣的仁慈謙恭。可以說是為了權勢不擇手段,無所不用。用一個字來總結就是司馬懿這個人很“毒”。具體體現在哪裡呢?俗話說無毒不丈夫,這句話雖然看起來有點厚黑,但是是符合歷史上的大多數大人物的形象的。一個平凡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可以做到狠毒,更別說那些攪動乾坤,影響歷史的大人物了。

司馬懿在前期一直採取隱忍不發的策略。主要是因為當時朝廷曹爽手握重兵,司馬懿無力與之抗衡。所以他只是一味的示弱,甚至裝瘋賣傻。曹爽為了試探司馬懿,親自去家裡觀察,司馬懿為了取得信任,可以說是哈喇子都流下來了。等到曹爽放下戒備之後,司馬懿就像一條毒蛇一樣,瞬間爆發,殺的曹爽毫無反手之力。在王凌謀反案件中,司馬懿更是秉承了曹操的風格,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一個,所以將此案牽連人員三族全部殲滅。還派人挖了令狐愚的墳,可以說是狠毒至極了。

司馬懿如此,他的兒子們也好不到哪裡去。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的就是司馬昭的狼子野心,雖然這句話在現在看來只不過是一種正常的野心。可是司馬昭為了滿足這個野心所做出的行為,才是令人最為不齒的。當時曹髦以討伐有罪之人為名,帶領衛隊殺向司馬昭,早有防備的司馬昭派人殺了曹髦,還反過來惺惺作態抱著曹髦大哭,這個時候的司馬昭陰毒的形象躍然紙上。

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為了自己的權勢,當初娶了曹氏的宗親做老婆,當夏侯家的勢力很大時,司馬師感覺到了威脅,竟然親手毒死了自己的老婆。要知道夏侯氏可是司馬師五個孩子的親生母親。此外,司馬師還暗中蓄養死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正是靠著司馬師的這支三千人的恐怖隊伍,最後才能得以順利控制京城。若是之前沒有想法,誰會暗地裡圈養死士,那不是找死嗎?不正是說明了自己早有這個想法嗎?總的來說,司馬懿家族並非是電視劇所說的那樣,而是真正的狠毒之人。


木劍溫不勝


《虎嘯龍吟》只是一部影視作品,其實違背事實的地方非常多,筆者是不太認同這部電視劇,改編過多。歷史上的司馬懿一家陰毒,為了上位不擇手段,讓人咋舌。

一、惡魔家之首-司馬懿。中國有句俗語,叫無毒不丈夫。連一名普通的男人都要說無毒不丈夫,何況從別人手裡奪取天下的大人物。司馬懿前期一直隱忍,為了取得曹爽的信任,“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帝不持杯飲,粥皆流出沾胸”,並裝聾作啞,言辭混亂。曹爽對其戒備心下降之後,司馬懿乘機發動政變。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死了曹爽,並滅了他的三族,而且不論男女老幼,姑姊妹女子已經嫁人的全部殺掉,殺了7千餘人。司空王凌因受曹爽重用,與侄子令狐愚密謀廢掉曹芳,立楚王曹彪為皇帝。司馬懿親率中軍討伐王凌, 參與王凌謀反的人向司馬懿自首,但是司馬懿一律不赦免,寧可錯殺不可不殺,凡牽連在內的一律誅滅三族,並派人挖開了令狐愚的墳墓,剖棺暴屍三天,同時逼楚王曹彪自盡。

二、惡魔之子-司馬昭。

千古欲語: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司馬昭根本不把年青的曹髦放在眼裡,經常當面衝撞他。五月初六,曹髦喊出那句流傳千古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手提寶劍,帶領著宮裡的衛隊和一些太監等數百人,殺向了司馬昭的府衙。司馬昭對此早有準備,他讓心腹賈充率領數千名禁軍去劫殺曹髦的隊伍。兩軍相遇,曹髦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賈衝所帶兵將都不敢迎戰,賈充呵斥諸將說:“司馬公養你何用,正為今日!”太子舍人成濟持戈將曹髦刺死在車內,戈刃從曹髦背上穿出。司馬昭聞訊“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馬孚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

明明是司馬昭下令殺了,他還要惺惺作態,此人陰毒,可見一斑。

三、惡魔之子-司馬師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娶了曹魏宗親夏侯徽做妻子。可是當妻子孃家的勢力越來越令人忌憚時,有點威脅到自己的時候,他竟自己下毒親自害死了妻子,一點都沒有猶豫!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況且她還為他生下了五個孩子,都沒有換回來司馬師的一點點情感。朝夕相處的人,都抵不過在利益面前的分量。由此可見,他是多麼狠毒!司馬師暗地裡訓練了三千死士,這些死士,有點類似於今天毫無節操的僱傭軍或恐怖分子,他們不效忠於朝廷只效忠於私人,所以一旦動起手來絕對不會有二心。高平陵政變當天,司馬師親自帶領著這三千死士,一路所向披靡,率先佔領了司馬門,進而控制了整個京師!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老謝談史


不得不說,彼時還未涼涼的秀波大叔,將司馬懿這一歷史人物飾演的活靈活現,演技炸裂、人設完美、外形滿分,立刻就讓司馬懿的嘴臉從一個狠毒奸邪的政客,搖身一變成為風度翩翩的國家棟梁

歷史上的司馬家,是否真的如劇中所演,一個個的都是赤膽忠心,只是迫於無奈才變成狼子野心的傢伙?答案是否定的——司馬家族狠毒的特點,一脈相承,屬於家族遺傳


冢虎司馬懿——三國時期唯一笑到最後的謀臣兼權臣

三國時期,湧現出了不少權臣,如蜀漢諸葛亮、東吳諸葛恪,都曾手握大權,把持朝綱。當然了,兢兢業業輔佐阿斗的諸葛丞相算是沒得黑,而諸葛恪雖然驕橫跋扈,卻也是忠心於東吳。倒是魏國,雖然立國早,根基深,卻前後出了兩個權臣,一個是著名的失敗改革家曹爽,最後兵敗被誅;另一個就是司馬懿

通過高平陵政變奪取魏國實際統治權之後,司馬懿變本加厲,一改往日順從忠誠的面孔,不斷的發展自己的勢力,將整個曹魏皇族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中,開始走上了廢立皇帝的不臣之路。前半生裝慫的“司馬老賊”終於雄起了,而標誌性的事件就是高平陵政變

秘密豢養死士以圖大事的司馬懿,早就做好了謀權篡位的準備,深知曹爽性格的司馬懿,選擇了一種最無恥的方式打敗曹爽——誘殺!許以榮華富貴,卻最終夷其三族,這就是司馬懿的為人。雖說其目的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勝利果實,但似乎有些殘忍,當然了,無毒不丈夫。如果他選擇對對手仁慈,那也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司馬懿後來的表現不多說,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打基礎

司馬師之為人,堪稱深得其父真傳,且過猶不及

作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雄才大略,早年便嶄露頭角,與夏侯玄、何晏齊名。司馬懿死後由司馬師大權獨攬,掌權後的司馬師對內整頓綱紀,對外力挫吳國諸葛恪;可以說是內外兼修、文武雙全

可他的狼子野心也如司馬懿一般,惹怒了當時的曹魏皇帝曹芳,迫於司馬師的壓迫,曹芳與中書令等人密謀除掉司馬師,奈何司馬家爪牙眾多導致事情敗露,參與謀劃之人悉數被司馬師殺死,皇帝曹芳也被廢掉,轉而司馬師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繼續掌控魏國大權

司馬師平日十分驕縱,常常直入皇宮並攜帶佩劍,處處挑釁皇室威嚴,對待政敵也是不遺餘力的打擊謀害,奈何其勢力過於龐大,以諸葛誕、毌丘儉為首的忠於魏國的將領反叛,均被司馬師鎮壓

由於司馬師膝下無子,其死後由其弟司馬昭承接大權,並逐步開啟滅亡魏國的進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時的曹魏已經名存實亡

託老爹司馬懿和老哥司馬師的福,權力移交到司馬師手上的時候,已經大到有些嚇人了。相比於司馬師的咄咄逼人,司馬昭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終於,魏帝曹髦忍無可忍,選擇孤注一擲,試圖以手中為數不多的宮中守衛,討伐司馬昭

曹髦雖然年輕,卻也頗有能力,只可惜礙於司馬家權勢過大,他只能像傀儡一樣被司馬昭控制在手中,當他不顧阻攔非得披甲上陣,要和司馬昭兵戎相見的時候,發生了三國史上最為血腥的一次弒殺

曹髦的聖駕直逼司馬昭住處,而由於其皇帝之威嚴,也並沒有人敢進行阻攔,眼看曹髦就要直入司馬昭府中,此時司馬昭及其黨羽都明白,如果動手那就是謀反!

所以,聰明的司馬昭並沒有直接露面,而是託手下謀臣告知將領成濟,“司馬公養你何用?只為今日之事,還不速速前去!”受到蠱惑的成濟策馬奔至曹髦聖駕之前,面對曹髦的呵斥,直接一矛穿心將曹髦刺於鑾駕之下。此時驚異的眾人不知該如何自處,司馬昭恰到好處的出現,先是演了一出“貓哭耗子”的戲碼,隨後將成濟夷族滅口,成濟死前大罵司馬昭不止,至於其舌頭被割仍嚎叫不已

所有人都明白,這一切都是司馬昭所為,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因為此時的曹魏無論是軍政兩界,都是司馬家的人

司馬家父子三人,分別在不同時期手握大權,為自己家族的篡位奪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司馬昭死後,由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晉國並一統天下

可以這麼說,從高平陵政變開始,所有人都知道了司馬家的狼子野心,只是為時已晚,司馬家已成氣候,當時的曹魏貴族也已經無力再進行反抗了

所以說,要說司馬家狠毒,那也是必然的,否則他們也不會成氣候,並最終取代三國,建立大一統的晉朝了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我們來看看司馬一家都做了哪些事情吧。

東漢末年,公孫家一直佔據著遼東,遠離中原,公孫家一直對曹魏保持著若離若離的關係。公孫淵成為遼東太守之後,就不怎麼把曹魏放在眼裡,曹睿十分的生氣,就派幽州刺史毌丘儉攻打遼東,只是碰到雨季,遼水大漲,毌丘儉只能無功而返。

公元237年,公孫淵自立為燕王,並且與南邊的東吳,北邊的鮮卑聯合,對曹魏不利。公元238年,曹叡命司馬懿徵遼東。司馬懿就帶著四萬步騎抵達遼水,打敗了公孫淵的主力,然後兵圍襄平城。

襄平城內糧食吃盡,公孫淵就派人向司馬懿請降,被司馬懿給殺了,公孫淵率軍突圍,最後戰死於梁水邊上。

司馬懿入了襄平城之後,將城中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共七千多人盡數殺死,然後築“京觀”。京觀是什麼呢?就是將屍骸堆在一起,然後加上泥土,這樣築成一個高臺。然後司馬懿又將公孫淵的部下兩千多人也都殺了。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兄弟帶著曹芳去祭掃魏明帝曹睿的陵墓,發起了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跟曹爽說,只要他投降,就會放過他,曹爽相信了。而司馬懿卻違背了他的承諾,將曹爽與他的部下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人都夷三族。

公元250年,王凌與他的外甥令狐愚意圖廢黜曹芳,改立楚王曹彪,司馬懿率軍征討。司馬懿下赦書赦免了王凌,王凌就投降了,司馬懿卻把王凌和他的同謀的人夷三族,還命曹彪自決,還讓曹魏的諸侯王都召至鄴城,讓人看住。

公元254年,李豐,夏侯玄,張緝合謀要廢除司馬師,被司馬師發覺,司馬師就將這三人夷三族,並且將曹芳廢黜,貶為齊王,改立曹髦為帝。

公元260年,曹髦與王沈,王業,王經率宮中禁衛攻打司馬昭,賈充命成濟殺死了曹髦,而司馬昭夷成濟三族了事,賈充沒有受到處罰,後來又立了曹奐為帝。

公元265年,繼任為晉王的司馬炎受曹奐的禪讓,建立了晉朝。

後來,東晉明帝司馬紹向王導問司馬家怎麼獲得天下的,王導就將司馬家怎麼對待遼東,曹爽和曹髦告訴了司馬紹,司馬紹就說,我們司馬家這樣拿下的天下,又怎能長久呢?怪不得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曹操當年竟然放過了司馬懿,真是可惜。


歷史簡單說


電視劇《虎嘯龍吟》把司馬懿一家人塑造成有血有肉、情感細膩、匡扶大義、德行兼具的偉大人物,這完全是在誤導大眾。歷史上的司馬懿一家為達權利目的不折手段,擅自廢立、叛逆弒君,狠毒至極。




各位是否還記得曹操寫的《觀滄海》這首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處於人生的最巔峰狀態。徵烏桓、敗袁紹、破呂布,驅劉備。“挾天子以令諸侯”,四夷莫不臣服,八方紛至歸附。此時北方大部已盡為曹操所有,“操隱有稱帝之志,獨仲達直言勸進”,司馬懿得到曹操的信任與器重即是從這段時間開始的。他人不敢言,司馬懿獨劈蹊蹺,專說別人心裡話。歷史上的司馬懿天資聰穎,博學多聞有大略,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上意,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




司馬氏一族的成功,司馬懿起了最關鍵的作用。他的成功之道里面有重要一條信條,那就是“隱忍”,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魏景初三年正月(239年),明帝去世,遺命司馬懿與宗室曹爽(大司馬曹真之子)共同輔佐齊王曹芳繼位。但曹爽非常忌憚司馬懿,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將司馬懿趕出中樞。司馬懿受封太傅這個無權的虛職退閒在家,整日於家中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曹爽派人到他府上刺探,看到司馬懿只知養花逗鳥,且步履老態口齒不清,於是便放鬆了警惕。司馬懿的這一招“瞞天過海”瞞不過別人(比如大司農桓範),卻足可以瞞過“蠻夫”曹爽兄弟。面對曹爽的排擠構陷,司馬懿不爭不辯,並告誡兒子不要輕舉妄動、只需靜觀其變、坐待時機。




司馬懿深受曹操器重,但曹操在時,曹氏集團人才濟濟,將星雲集。司馬懿的能力未得到全面展示。他效力於曹氏集團的這一段時間更多的是當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這樣的文職。司馬懿與後來的魏文帝曹丕交往較深,是當時支持曹丕的主力骨幹之一。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表面文章做的好)。


曹氏父子對司馬懿的恩寵是很高的,但正如曹操昔年看人觀相所說的那樣,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有雄豪志”,魏國大臣華歆、王朗等人也深感擔憂司馬懿日久必反。但是,從曹操到魏帝曹睿,曹氏三代君主竟然無一人對司馬懿下手。除了他本人極善於偽裝自己外,才智出眾、有統帥之質也是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儘管當時很多人都知道司馬懿“有吞吐宇宙之志,久必不甘居人後”。




相比於司馬懿的會裝,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狠”上面是盡得他真傳。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僅憑三千親軍就控制了洛陽,既快又準又狠的處置了手握大權的曹爽,將曹氏兄弟上下不管老幼夷滅三族以絕後患。這種狠辣對於當時已經成年可以獨擋一面的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來說,就如教科書般受益匪淺。嘉平三年(251)司馬懿病逝後,長子司馬師繼大將軍位總攬朝政。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擅自廢立,司馬懿都不敢做的事情兒子做了。就算是曹操在世,他也沒做過擅自廢立以立威這樣的大逆事情。




廢掉曹芳後,同年司馬師改立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十四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曹髦是個明白人,平日裡就看不慣司馬師兄弟在朝中飛揚跋扈,目無王法。甘露五年(260年)忍無可忍的曹髦召見王經等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並親自率領百餘人的禁軍和宦官討伐司馬昭。事洩,曹髦被賈充指使成濟弒殺,年僅20歲(虛歲)。曹髦死後司馬昭假意哭悼,但不久即將其廢為庶人,降禮葬於洛陽西北。曹髦之死,罪在司馬昭、加上尚書賈奎之子,司馬昭心腹賈充,還有傻乎乎當炮灰的成濟,一班亂臣賊子生生害死了年僅20歲的小皇帝曹髦。




曹魏最後一任皇帝,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曹奐,皇帝不像皇帝,傀儡完全是傀儡。《三國演義》裡把這一段曹魏皇帝禪讓的過程演繹的真好,司馬氏一族處心積慮不擇手段最終達成目的,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促成司馬炎的順利建國。但天道有輪迴,種的惡因後人必要承受惡果,西晉這個短命王朝,不到四十年而亡,上天真的是公平的。

大國布衣


 1、公元238年,遼東的孫淵來犯魏,司馬懿縱兵擊敗他,並將他斬殺。然後攻佔領了遼東。這時他竟然下令,將年齡在十五歲以上的全部殺掉,就這樣,七千餘人去見了馬克思!

  2、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司馬懿,趁曹爽陪伴曹芳祭祖掃墳,發動政變,史稱高平陵事件。之後把曹爽等人悉數下獄,全都被誅滅三族。五千餘人被株連!

  司馬懿狠毒,他倆兒子也狠毒,這都不稀奇,畢竟嘛,玩政治的嘛。可誰能想到,他老婆也狠毒!真可謂一家子狠毒!

  3、他老婆張春華也不是蓋的,話說當年司馬懿,為了逃避曹操,就在家裡假裝中風。這天在院子裡曬書,不料突降暴雨。司馬懿嗜書如命,就自己起來收書,卻沒想到這個過程,被家裡一個女服務員看到了,要是裝病這事情,被曹操聽了去,那是死罪呀!張春華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害怕惹來殺身大禍,就親手殺死了這個女服務員。

司馬懿是何許人也?好色!這點也是遺傳的。據說他的孫子,晉武帝司馬炎因為嬪妃太多,不知晚上挑誰侍寢,讓羊拉著自己的車,走到誰宮裡就是誰了,這司馬懿也不例外!偏偏自己的原配老婆張春華很醜,司馬懿不喜歡她。

  4、有一天司馬懿病了,張春華等到這個機會,來見司馬懿,司馬懿竟然罵道:“老東西,誰叫你來看我了?”張女士慚愧、傷心、怨恨、生氣,竟然決心絕食自殺。這事正合老頭子的意,誰承想,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加入母親隊伍,集體宣佈絕食。司馬懿聽後害怕了,向老婆正式道歉,並作出深刻檢討,並堅決保證,就算在外面彩旗飄飄,也務必在張女士這裡,紅旗不倒。

你認為他真的知道錯了,哼哼,根本沒有!老司馬對別人說:“其實我家這黃臉婆,餓死才好,我只不過是害怕,我的兩個兒子也餓死!”古人講:髒糠之妻不下堂!能對老婆下如此毒口的,司馬懿當真狠毒!


川東袍哥


司馬懿堪稱三國時期一位非常了不得的人物。

↑司馬懿一生善謀,是一流的戰略家↑

此人一生善於謀算,雖然他帶兵打仗經常失敗,但他在整體大戰略上幾乎可以說是常勝將軍。

司馬懿的戰略水平,要一分為二去看待,一是對待魏國的前途,他做出的謀劃和良策,另一方面則是他對於司馬家族發展的謀劃。

司馬懿絕非善類,實際上,沒有陰狠的內心,世間許多事都是無法去籌劃的,尤其是治國用兵以及搞政治鬥爭。

不要被吳秀波大叔扮演的司馬懿形象迷惑了,歷史上的司馬懿心狠手辣,這可以從他對待自己妻子張春華以及奪取魏國大權的手段上看出。

↑張春華心狠手辣↑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張春華也不是什麼好鳥,早年司馬懿為了躲避曹操的徵召,稱病在家,假裝有風痺病,也就是暫時癱倒在床上,待時機合適,他自然就會病癒復出。有一天他派傭人把家中藏書曬了出去,大雨不期而至,他情急之下,跳起身去搶救書籍,卻被家中一名婢女看到。

這位可憐的沒有留下名姓的婢女以為司馬老爺病癒了,趕緊去報告張春華。張春華怕此時洩露會引來禍端,親手誅殺賜名婢女,然後自己做起了婢女的活計,伺候司馬懿。

張春華狠不狠?狠!

司馬懿知道後什麼反應?他對張春華佩服有加,佩服她什麼?既有見識,又能當機立斷痛下殺手。司馬懿都未必能夠如此乾脆的處理這件事。

↑司馬懿晚年拋棄糟糠之妻,寵幸新歡↑

張春華到了暮年,終於迎來惡報,司馬懿寵幸柏夫人,疏遠了張春華,有一次司馬懿病重,張春華前去探望,誰知司馬懿根本不願見她,說道:“老太婆面目可憎,怎麼還勞駕您前來啊?”

心狠的人,隨著歲月累積,也會體現到面相上。

張春華受此侮辱,憤然絕食,她的幾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心疼母親,也跟著絕食,司馬懿知道後“大驚”,趕緊來向張春華道歉。事後司馬懿聲稱:“老太婆死了倒沒什麼可惜的,我擔心的是我那群好兒子啊”。

可笑的是,張春華之死也被司馬懿利用了一下,張春華死後,司馬懿假裝悲痛欲絕,稱病在家,不再參與朝政,麻痺了曹氏,直到兩年後突然發力奪取政治大權。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正始之變時,已經七十歲了,他為司馬家族日後篡權鋪平了道路,他的政治死對頭曹爽,在正始之變中被族滅。兩年後的王凌之亂,司馬懿又把王凌,令狐愚三族族滅,賜死57歲的曹彪。

接替司馬懿掌舵司馬家族的,是司馬師。

司馬師延續了司馬懿的對待政敵一概使用嚴酷手段的做法。公元254年,曹芳打算髮動政變,推翻司馬家族,事情遭到洩露,司馬師殺掉了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

公元255年,鎮東將軍母丘倹和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抗司馬家族,司馬師親自率兵平定了這次叛亂,母丘倹被亂箭射死,文欽逃亡吳國,母丘氏和文氏一族留在魏國的,一律被司馬師屠殺殆盡。

如果說司馬師對待政敵這麼殘酷,勉強還說得過去,那麼,司馬師對待自己的原配夫人夏侯徽,可就真是狼心狗肺了。

夏侯徽出身高貴,是曹魏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女兒,嫁給司馬師以後,給司馬師生了五個女兒,夏侯徽是一位才女,經常幫助司馬師出謀劃策。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夏侯徽早已知道司馬師有謀逆之心,而司馬師又對夏侯徽頗為猜忌,終於,司馬師派人把夏侯徽毒殺,原配妻子就落得個如此淒涼結局,夏侯徽終年才24歲!

可以說,呂思勉先生對司馬家族的評價是相當到位的:“魏武帝曹操亡歿後,忠君愛民之心地,光明磊落之行為,全都看不見了,只剩下自私自利之心地,狡詐刻毒之行為。”

司馬炎正式篡權登基,建立西晉,陸續發生八王之亂等慘禍,內憂外患不斷,西晉僅僅存在了五十一年就亡國了,可以說司馬家族的整體低劣的人格素質,起到了內因的作用。


我見青史多嫵媚


為什麼覺得司馬懿一家狠毒,其實他們是被人家利用了。或者說,完全就是歷史的脅迫。

看完我的回答,保證你驚出一身冷汗。

說到利用,往往讓人想到一些負面的人際關係。一般來說,這樣的關係,都充滿了爾虞我詐,笑裡藏刀。大家表面上客客氣氣,實則內心裡盤算著怎麼收拾對方。把這個詞用到政治中,往往暗藏著難以想象的陰謀。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大軍師司馬懿成功躲過了朝堂上的明槍暗箭,成功官拜丞相,司馬家從此對曹家天下取而代之。

這個結局看上去很圓滿,但是想到第一季中,司馬懿念念不忘的“攻克乃還”,終究是再也回不去了,只能捧著著心猿意馬“依依東望”。
究竟是什麼人有能力將聰明絕頂的司馬懿逼到無路可退的地步呢?

一號嫌疑人 曹丕

一開始就硬拉著司馬懿做官的人是他,被立為儲君後,讓司馬懿掌管尚書檯的人是他。在自己生命彌留之際託孤的人還是他。看上去一開始他就是問題的源頭,但是為什麼曹丕要這樣做呢?
東漢末年中國從自耕農社會變成了士族社會。士族把好事都佔著,他們壟斷著各種官職,壟斷著輿論,佔據著道德制高點,這些人經營了上百年,盤根錯節樹大根深。但是天下大亂之際,光是說自己能以德服人、很有學問,是不行的,還必須能擺平這種亂局,得靠能做事的人。
問題是,能做事的人,不一定是士族,很多是寒族出身,他們可能很有功績,卻又被士族看不起。於是,各種衝突於是就浮現出來了。
在電視劇的第一季中,司馬家兄弟八人,被人傳稱為司馬八達。可見司馬懿的出生就是士族。所以說,曹丕找司馬懿幫自己,裡面是有拉攏當時的士家大族來為自己背書的嫌疑。
與之相對的,曹植身後那些曹家親戚和青州土豪。大多都是早年追隨曹操創業的寒族,這些人相當一部分都是苦出身。打仗時敢不要命,但是就是沒文化,在他們養老的日子裡,這群熊老人總是給曹丕惹事兒。
這也就讓曹丕越來越偏向於士族,通過士族來穩定自己的權力,為日後稱帝鋪平政治道路。
但是曹丕死的太早,人不到40就嚥了氣。事後再說,他利用了司馬懿,實在是有些牽強了。

二號嫌疑人 司馬昭

這個小子的嫌疑,可以說是最大的。一開始就喜歡玩弄各種陰謀詭計,經常挑撥曹家和司馬家的關係。在電視劇的第二季裡,他既然還實施啦。最狠的是,為了達到目的,她連自己的親嫂子都可以殺掉。

在電視劇的結局,他把司馬懿都欺負的不像話了。以至於司馬懿都感嘆:劍已不在我手裡了。
好像就是這個路人皆知的壞小子,把司馬懿逼到了依依東望的份兒上。但是,他畢竟是司馬懿的兒子。你搞陰謀的資源都來自於司馬懿,他在背後有那麼大的動作,司馬懿怎麼可能一點察覺都沒有呢。
三號嫌疑人 鍾會
曹魏大臣鍾繇的兒子。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在電視劇中的顏值也是頗高的。
細想他在第二季中的出鏡,先上天天找老師司馬懿幫他出頭,無望後就抓住小野心家司馬昭不放,在司馬懿奪權的高平陵之變中,鍾會又第一時間衝到了前頭。感覺就是那都踏馬有你一般都存在,他這麼賣力氣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答案是野心,一個自視甚高者的野心。
跳去電視劇,說說他的結局,你就能看出來,他到底是個什麼人。
在後來司馬昭之心日漸顯露的時候,還是覺得功勞不夠大,沒有篡奪皇位的基礎的司馬昭,在眾人的反對聲中,司馬昭毅然決定要派鍾會和鄧艾去攻滅蜀漢,一旦這個事情能夠做成,那麼自己有了超級軍功,就可以取代曹魏自立為帝了。

鍾會領導魏軍出奇兵攻至成都城下,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率領蜀軍最後精銳都戰死在城外,蜀漢就此滅亡。

這還沒完,這個鍾會轉手就和姜維搞在一起,害死鄧艾(就是第一季裡的磕巴)打算奇襲長安,自立為王。結果部隊不從,激起兵變,被亂軍砍死。
一個能運籌帷幄的將軍,還是政治家,居然不能洞察自己部隊忠於朝廷還是自己,你說他不是自視甚高是什麼?
真相只有一個
可以說,鍾會早就對司馬家動了歪心思。只要在革命前參加革命,自己就能當上開國元勳。問題是,怎麼在革命前就參加革命呢?畢竟人家還沒革命呀。

鍾會的操作是:既然現在還沒有人革命,那我就製造一場革命。

曹家和司馬家不和,正好這個曹爽還是個廢物。這種政治力量的失衡非常耐人尋味了,鍾會其實什麼也不用做,只需要經常拜訪司馬懿,在交談中留下對曹爽猜忌的種子就可以了。

可是,司馬懿哪裡會吃這套。可是這個曹爽,片片在這時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得罪了也就算了,他還給別人留下反擊的餘地。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殘酷的馬基雅維利是政治邏輯開始了。
每一個在曹爽那裡吃了大虧的官員,都會自覺地向司馬家靠攏,就算是司馬懿對這些人不聞不問。這些人也會主動找上小野心家司馬昭,居然你司馬昭有心,那我們就聯手吧。司馬懿沒動作沒關係,我們可以慫恿曹爽去作死。早晚有一天,你司馬懿會坐不住的。到時候,他們這些人什麼也不用做,只要給司馬懿點贊就可以了。
政治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對另一群人的戰爭。
此文沒有結尾,因為殘酷的邏輯還會上演。

雙木書匠


其實用狠毒來形容司馬懿一家人,並不全面。


應該說,只要是搞政治的人,都必須有狠手段,政治是攸關個人乃至集體榮辱生死的大事,極為殘酷,你死我活,需要超常的心性和膽魄。為了自己不被搞死,必須先下手為強,消滅對手,至於身後罵名,當事人自己都身處極度危險的境地,哪顧得上這些。


司馬懿一家人,包括他兩個寶貝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都非常人,是嫻熟的政客,甚至可以說是,政治家加陰謀家。他們搶班奪權,屠戮曹氏宗室以及曹氏舊臣的手段確實殘忍,但那都是成王敗寇的政治鬥爭,我們現在談論司馬懿一家人,說他們虛偽陰險,那是因為他們勝利了,如果失敗的話,可以肯定地說,曹爽的下場,就是司馬懿的下場。這個時候,可能題目就要換成曹爽為什麼如此狠毒,或司馬懿如此老謀深算,為何還是死在了曹爽的刀下。


只能說,曹爽不是劉禪,願意將大權悉數交給託孤大臣諸葛亮,在其死後才走上政治舞臺,而司馬懿更不是諸葛亮,在團結一班老臣撥亂反正以後,在決定曹氏天下未來走向的分岔路時,沒有選擇繼續為他們保駕護航,而是將船開進了他們司馬家的航道上。


曹操怎麼說來著,司馬懿“鷹視狼顧”,就是看透了這傢伙是個有私心有野心的狠角色,現在,他終於成功了。


不過,客觀起見,我們在說這家人心狠的時候,對於其推動統一進程,安撫百姓,發展經濟,改善內政的貢獻還是要提及的。


接下來,分別說說這家人的簡要事蹟:


司馬懿,出道較晚,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才去曹老闆那裡上班,還是被強迫的。沒多久就被曹操發現不是善茬,內心有著搞事情的慾望,曾想殺掉他,機智的司馬懿迅速飽了曹丕的大腿,並在工作中低調老實盡力完成各項工作,才免得一死,並迅速成為曹魏集團不可或缺的重臣。


曹操死後,司馬懿作為曹丕的“四友之一”,地位更加尊崇,配合曹丕鞏固內政,大力發展屯田水利加強農業建設,備受曹丕信任,幾乎是其心中蕭何式的人物。


曹丕死後,輔佐魏明帝曹叡,轉入軍事層面,多次成功抵擋住諸葛亮的北伐,使得曹魏西面沒有被戰火波及,同時消滅了盤踞在遼東的公孫家勢力,鞏固了曹魏的北方疆域。


魏明帝死後,被曹爽排擠,開始謀劃搶班奪權,趁曹爽攜天子祭拜魏明帝帝陵之時發動高平陵之變,並利用詐術欺騙曹爽交歸兵權,隨後變卦誅殺了曹爽及其主要黨羽的三族,但同時寬大處理了曹爽集團次要人物。


司馬懿這輩子做事的特點就是這樣,不見兔子不撒鷹,對主要敵人出手狠辣,一擊致命,但從不擴大打擊面。從這點上說,司馬懿算得上是政治家,能夠隨時隨地分析局勢,權衡利弊,儘可能拉攏各派勢力為己所用,並不崇尚暴力。


所以,司馬懿雖然狠辣,但對恢復國民生產,安撫百姓,保境安民還是多有貢獻的。


司馬師:司馬懿的寶貝兒子,長子。


自幼沉著堅定,雄才大略,與名士夏侯玄齊名,在父親死後,執掌大權,軍政兩道都有傑出貢獻。


內政方面,司馬師制訂了選拔官僚的制度,整頓綱紀,朝野肅然,軍事上,平定了毌丘儉與文欽發動了叛亂。同時強化了司馬氏的統治,察覺出魏帝曹芳與聯絡大臣謀殺自己後,誅殺了參與者,並脅迫郭太后廢黜了曹芳,可謂手段強硬的狠人。


司馬師這人,大體上和乃父一樣,也算得上是軍政兩道縱橫馳騁的猛人,不過比較受人詬病的是其毒殺髮妻夏侯徽的事情,夏侯徽本是司馬師的元配夫人,其見識不凡,深受司馬師器重,但也由此加深了夏侯徽的擔心,因為越接觸司馬父子,越明白他們絕非曹魏的忠臣,這點也被司馬師發現,後將其毒殺。


可見,司馬師也是個狠辣之人,遇到政敵時哪怕是妻子也一律移除。


司馬昭:司馬懿的寶貝兒子,次子。


整體表現不如爸爸和哥哥,更多的是以權臣形象示人,留下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樣一句幾乎毫不修飾自己野心的名句,千古以來,談到司馬昭,一個權慾薰心的奸臣形象歷歷在目,可見司馬昭的能量。


功業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平定了蜀國,俘獲了劉禪,但也留下了弒君的惡名。


張春華:說完了男的,最後說說女士,也就是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


張春華也是一代虎媽,而且捍衛家人利益到了冷血的程度。


之前司馬懿裝病,拒絕曹操徵召,由於這哥們給的病因是中風,也就是不能動的那種,按理說就應該躺在床上不動彈,可他看到外面下雨,怕打溼自家的藏書(也是個好學的哥們啊),就起身去收拾書,沒成想被婢女看到。


張春華知道後,親自手刃了這名婢女,可憐的女孩就這麼稀裡糊塗丟了性命。


我們看電視劇《軍師聯盟》中,也有類似橋段,曹操派人監視司馬懿,被張春華髮現,殺了來人,二人報到了一起,還秀了把恩愛。但真相,遠比戲劇驚悚得多。


因為這件事,張春華也就成了毒婦悍婦的代表人物。


這麼一盤點,似乎大家說司馬一家人都很狠毒也不奇怪了。只能說,政治這種事,真不是尋常小老百姓看得懂玩得起的,遊戲規則完全不一樣。


大蔥侃侃侃


首先不要說人家司馬懿一家人都心狠手辣,都知道他的兩個兒子,那麼你知道司馬懿父親是誰嗎?司馬懿兄弟是誰嗎?司馬懿為什麼差點被人給砍死?但我們真正回顧歷史時,感覺就像個玩笑,司馬懿的父親是司馬防,一個曾經舉薦過曹操來京作官的人。。。



後來也巧,曹操收留了漢獻帝,又於司馬防相遇,兩位老相識回首往事,相談甚歡。酒過三巡,曹操忽然問司馬防,“請問老哥你覺得我現在還能做北部都尉麼?”司馬防起身整整衣袖鞠躬行禮,面帶三分笑意,娓娓道來,“老夫做尚書右丞的時候,大王您做北部都尉正合適。”曹操聽聞此言,哈哈大笑,對這樣的回答甚是滿意。


司馬防告老還鄉後,關門只讀聖賢書。司馬防有八個兒子,這些兒子們個個都很有出息,在當地留下了司馬八達的美名,以老大司馬朗、老二司馬懿和老三司馬孚為能力卓著。



司馬防因為在京為官過,經歷了董卓,王允,李傕等朝廷動盪,故一生隱忍謹慎,這也給後來的兒子做出了極大的榜樣,從司馬朗到司馬懿然後到司馬師司馬昭都是一以貫之的低調不張揚,可怕的隱忍,直至最後吞食天地,原來父母的教育可以顛覆一個王朝。

後來曹操把北面的袁紹給幹掉了,又想起了司馬防,這個時候正是用人之際,便啟用了司馬防的大兒子,司馬朗!司馬朗在為官時非常勤政愛民,積累了非常好的民望。在爆發傳染病的時候,能夠不顧危險身處一線,被百姓稱為司馬神農。

司馬朗可以說是家族中唯一一個憂國憂民無私付出的人,可惜在司馬懿成為權臣之前就已病故。如果長兄還在的話,司馬懿或許要隱忍更長的時間,甚至沒有歷史舞臺表演,但可惜死的太早。

然後我們回過頭看看司馬懿,司馬懿年輕的時候在潁川也是十分豪放,廣交朋友。年輕的司馬懿經常去找漢末名仕胡昭,還經常到胡昭家裡去侃大山,吹大牛。



此時另一個潁川豪族周生就很看不慣司馬懿的囂張的做派,聯絡了幾個殺手準備幹掉司馬懿。胡昭聽說後,拼命勸說周生,終於使周生決定把司馬懿當個屁給放了。

同時也是從那天起年少輕狂的司馬懿死了,一個吞食天地的司馬懿開始漫漫培養起來!一個時代不狠毒無法獨存,那麼狠毒不過是生存手段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