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馬 街 鎮

良 迪 村

2016年11月9日住建部公佈的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上獲悉,雲南113個村落入選,其中曲靖市5個村落入選:

曲靖市麒麟區珠街街道辦事處箐口村

曲靖市麒麟區越州鎮潦滸社區大村

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良迪村

曲靖市沾益縣花山街道松林村

曲靖市宣威市落水鎮寧營自然村

陸良縣馬街鎮良迪村名列其中

那麼我們先睹為快

村落屬性:自然村

所在地: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

始建年代:明代

戶籍人口:2650

常住人口:2400

主要民族:漢族

傳統建築信息:

殷壞慶家宅:始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

殷汝熊家宅:始建於民國

殷丞琨家宅:始建於民國【1920】

文保單位:1處。

三普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兩處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村落介紹:

良迪村位於雲貴高原最大的盆地陸良縣馬街鎮境內,整個村落位於壩區地帶,地勢平坦,東靠方家村,西抵前所村,北接馬街鎮,北臨趙官壩村。交通便利,村落周邊有山有水,田地肥沃,非常適宜農業生產生活。良迪村原有佈局規整的四合院47個,先保存完好的四合院18個,均為民國時期所建,四合院構建精巧,院落房屋古色古香,雕樑畫棟,具有很高的文化建築研究價值。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入選傳統村落後,將被列入保護範圍,不能大拆大建!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良迪歷史名人:護國上將殷承瓛【huán】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殷承瓛(1877--1945),字叔恆,又名儀青,雲南省陸良縣馬街鎮良迪村人。與蔡鍔為日本士官學校同班同學,1909年畢業回國,任第七九鎮參謀官兼雲南講武堂教習。當地人稱殷三大人。近代政治家、軍事家、曾任新軍19鎮參謀官、督練處總辦、雲南都督府總參謀長、滇軍西征軍司令、總統府經界局清丈處長、護國第一軍總參謀長、川邊鎮守使等職,陸軍上將軍銜。他對雲南乃至中國近代史產生過積極影響,為辛亥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出過傑出貢獻。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辛亥革命後,英帝國主義乘著中國處於多事之秋,故伎重演,在侵佔印度後又不斷入侵西藏,並策動西藏大農奴主進行武裝叛亂。他們以達賴名義發佈了"驅漢"命令,組織"民軍"圍攻拉薩、日額則、江孜的川軍,進擾西康地區,形勢十分危急。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雲南都督蔡鍔主動請纓,願意出兵西征,抗英保藏。北京政府在5月18日正式同意雲南與四川軍隊"聯合進藏,竭力鎮撫。"蔡鍔任命雲南軍政府參謀廳總長、原講武堂兼職教官殷承瓛為西征軍總司令,率領兩個縱隊,以講武堂教官鄭開文、姜梅齡分任左、右縱隊長,於1912年7月從昆明出發,經麗江、進軍西藏。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雲南地方軍隊在講武堂師生率領下,發揚連續戰鬥的精神,繼援川援黔之後,再次援藏平定大農奴主勾結英帝國主義的武裝叛亂,高奏凱歌,維護了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團結,這個不可抹殺的歷史功績,可稱為辛亥革命後中國的第一次西藏平叛,應該歸於雲南陸軍講武常師生及其領導的雲南地方軍隊,向世人展示他們從"革命熔爐"雲南陸軍講武堂冶煉和鑄造而成的愛國主義精神。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陸良馬街鎮良迪村:具有很高文化建築研究價值的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