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航天方面的技術目前世界第幾?有生之年能在月球建立基地嗎?

問軍一杯酒


先說答案,中國目前航天方面的技術在世界排名第二,再有二十五六年就排名世界第一了。目前第一是美國。有生之年能在月球建立基地。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是解釋。

衡量一個國家航天技術高低首先要看這個國家的航天佈局是否全面合理,再看航天基礎設施的建設,還看現在已經做了什麼,最後要看未來要做什麼。

第一,從航天佈局來說

美國無異是先行者和航天標準制定者。俄羅斯吃前蘇聯的老本,隨著蘇聯解體,一些佈局也隨之東流,大量人才流失,現在老本也所剩無幾,解體後走了很大彎路,國家戰略向航空方向發展,航天工業幾近廢棄。即使有些地方比中國強,但給人感覺是英雄遲暮、垂垂老矣,這也跟它經濟水平有關,除了前幾年賺了點石油天然氣的利潤,目前經濟沒有什麼起色。

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勢力排名世界第二,航天佈局也緊跟美國之後,有些地方甚至先行於美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立足自主搞得有聲有色,從突破載人航天四大基本技術(天地往返、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和推進劑補加及貨物補給)基礎上,力爭2022年建成近地軌道空間站系統,


並同時佈置一個獨立的光學艙與之共軛飛行,共同為空間試驗、衛星測控和導航、對地觀測與深空觀測提供有力支撐。在深空探測領域已經規劃到2040年左右,在對月球探測的已有基礎上,今年實現月球採樣返回,明年實現火星探測的繞落巡;研發重型運載火箭爭取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

第二,航天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這方面還是美國最早最全面。比如說著名的GPS全球定位系統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成,至今還是全世界的主要定位導航系統。遍佈全球的航天深空測控網,現在已能測控到太陽系邊緣。探測全太陽系各種天體的探測器多如牛毛,著名的有到達太陽系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冥王星和柯伊伯帶的“新視野號”、“好奇”號“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等等。


對宇宙大尺度觀測系統太空和地面兩位一體,著名的就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將要發射的詹姆斯太空望遠鏡以及探測到引力波的LIGO激光干涉儀等等。

哈勃太空望遠鏡

對地觀測系統方面,各種遙感、資源、間諜、海洋、陸地、氣象衛星,軍用民用,官方私營應有盡有。還有通信、預警、監聽系統。還有像約翰遜、馬歇爾、戈達德、肯尼迪、斯坦尼斯五大航天中心,還有四大航天器發射場。還有勢力雄厚像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軌道科學和SpaceX等幾大防務航空航天公司等等。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後,航天基礎設施四分五裂。像著名的航天發射場在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航天技術和設施俄羅斯佔了七成,烏克蘭卻佔了三成。中國這兩年的航天設施建設可以說突飛猛進更新換代。



其中北斗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基本網已經建成,定位精度達到美國GPS水平,成為全球四大定位系統之一,預計到2020年後全部建成;中國於2016年全面建成深空探測網,以35米口徑天線的喀什測控站、64米口徑天線的佳木斯測控站和第三個大口徑天線的南美測控站聯網組成,具備S、X、ka三個頻段功能的測控和數據接受能力。將用於支持中國未來的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和其他深空探測;中國建成各種射電望遠鏡和探測設備,2016年在貴州建成世界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

在上海佘山和昆明分別建成65米和4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線;隨著2016年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建成,中國共有四個發射場,可滿足各種軌道和不同載荷的發射需求;中國分佈全國各地的航天研發和產業基地也基本建成,象北京和上海的運載火箭和空間技術研究院、天津大火箭產業基地,還有重慶、西安、武漢、深圳等地的航天產業園等等;另外中國在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氣象、資源、通信、民用對地觀測和通信互聯網星座、空間天文探測等領域都初具規模。可以說基本基礎設施都已構建完成。

第三,中國這幾年確實幹了不少令世界矚目的航天大事。


1,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自2003年以來,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和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陸續發射,把11名中國航天員成功送到太空,完全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和推進劑補加及貨物運輸技術,

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目前進入了第三步――2022年左右建成中國空間站。相比之下俄羅斯雖早有聯盟載人飛船和和平號空間站,但早已成陳年往事或者事故頻發。

2,嫦娥探月工程目前進行到了第一階段(無人探月)“繞、落、回”的第三步“回”。2007年至2018年先後發射了嫦娥一號到四號探測器,成功對月球進行了“繞月”和“落月”探測,尤其2018年底發射的嫦娥四號成為世界上首個軟著陸於月球背面進行巡視探測的探測器,



由於月背無法與地球通信,為此中國預先向地月拉格朗日L2點halo軌道發射“鵲橋”中繼衛星,


這也是世界首個地月中繼衛星,屬於世界獨創。另外今年底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對月球的採樣返回。

3,中國近年來進行了多次中段導彈攔截和反衛星試驗,均取得了成功,動能武器DN一1和DN一2進行了多次成功試驗,10馬赫高超音速飛行器多次進行了成功飛行,美國10到20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至今沒有成功。空天飛機和組合動力飛行器也由概念設計轉向了實際測試。


4,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雖二發失利,但今年7月份肯定王者歸來,另外中國正在加緊研製重型運載火箭,50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取得突破,還有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及飛船的研製,都頗受人們期待。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飛船

5,中國的“墨子號”量子技術試驗衛星、“悟空”暗物質探測衛星和硬X射線望遠鏡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6,其實這點很重要,中國培養了大批青年航天人才,二三十歲就挑起大梁,這才是中國的寶貴財富。

第四,中國未來做什麼。

明年開始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拉開中國空間站建設序幕;

空間站核心艙

明年將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一次實現繞落巡;接下來還要探測木星和小行星,當然還有幾次火星探測和月球探測;還有,據有關消息,中國2030年後實現載人登月;最後,中國打算2045年前成為發達的航天強國,所有航天器都實現重複使用。

綜上,中國從各方面碾壓俄羅斯,排名第二。

關於建立月球基地的問題

實際上早在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中了,這個工程分為“探、登、駐”三個階段,“探”是無人探月,現正在進行。“登”就是載人登月。“駐”就是建立月球基地,先是短期有人照料、長期機器人值守的月球科研基地,根據中國航天路線圖,應該在2030年之後。
在此之後,就是要建立長期有人居住的真正的月球基地了,時間表就在2045年左右了。距現在還有二十五六年,所以現年六七十歲以下的中國人有生之年應該都能看到中國人建成月球基地了,當然前提是大家保重身體,一切都好。好了這是我的答案。


物原愛牛毛1


中國航天的地位一直在上升。而且,必須說一句,好多技術都是自主產權 一點也不比其他國家差。這都多虧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辛勤努力。

許多年前 ,美國許多衛星都是用咱們的火箭,咱們某火箭有金牌火箭之稱,可以一次送好幾個衛星上天 成功率也很高。

航天器對接技術,探測器技術 遙感技術也在世界屬於領先水平。

“嫦娥”拍到的月球背面照片是首張月背照片。

不過,有一些技術尚待完善,比如火箭回收,還是SpaceX做的比較好。

未來建設月球基地鐵定沒有問題。但建立有人基地的時間可能要長些,無人會相對短。因為建立真正月球基地 要考慮許多因素 ,不僅是技術上的問題,還有人的心理問題等 比較複雜,挑戰人性。去月球,在上面生存,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會有巨大的變化。

突飛猛進的科技會會緩解這一情況,

但很難徹底解決。這也是星際旅行要克服的情況。

其實,宇宙最大的奇蹟是人類,但目前人類仍對自身瞭解甚少。科技發展的空間還很大,至少人類先要突破對自身的認知,才有資格和資本去研究外星生命。


幻棠


航天技術中國能排第幾,這個很難去評比,很多技術是我們平民所不知道的,每個國家都會做技術保密,所以不好說,但從已經進行航空控測的公開情況來說,美蘇最早,中國近十幾年才實施,其它國家也有進行技術控測,但成功登月的只有美蘇中,但單從登月來看,美蘇都好久前的事,當時條件設備也是很先進,所以有些效果也沒有現在好,特別是成像,現在中國有高清的彩色圖像,所以我覺得航天技術是買不來的,跟據國家需要做好自己國家技術貯備,哪些方面有差距,進行技術創新,迎頭追上,對好的技術繼續改進提升,航天是個大範疇,很多技術的集合,各有優勢,航空技術的提升,也會對工業技術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關於建立什麼月球基地,跟據國家需要,做好技術儲備,當有需要的時候能做出來,但從暫時的情況來看,技術行不行,有沒有需要都還不是很緊迫的事,就是可以建基地,有技術,都不會建的,中國反對太空事事化,至少中國不會先建,但技術可以儲備,做一些測試。當真哪天太空軍備競賽,建月球基地應該就不遠了。


行業探密人


實話實說,美俄第一第二,水平相近。中國第三,與美俄差距很大,與第四的印度比較接近。

月球建基地應該沒問題,但必須發展大推力火箭。目前火箭推力與美俄還差很多,例如,美國土星五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中國未成熟的長征五號25噸。


企鵝走著瞧


從我國目前發展壯況看,在月球上建基站是沒有問題的。我向心祖國一定能建生。


用戶98288684906辛建


中國航天水平排行世界第3名,第二名是:俄羅斯,因為繼承了蘇聯的航天技術,第一名是我最討厭的老美,上世紀就把人類送上月球(不知真還是假的)


沉睡的小綿羊


搞航天的也主要也就是美俄中印這幾個吧,最差的也能排第四


jy65303232


天天看正點播報的話第一吧


outman1080


能搞得起航天的就那麼幾個,倒數也是前幾,何況我們不算倒數


黑白瓦礫


世界第二 美國老大 歐洲俄羅斯合體 老二 總體中國老二 未來 希望 成為老大 建立月球基地。進而 快速開發其他天體資源 建設更大的 殖民星球基地。

中華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