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人類文明史也只有幾千年,那中間的空白期都經歷了什麼?

MrYuuuuu


我覺得題主說的這是地球上的霸主之間的空白期吧?

其實地球上自從有了生物以來,就至始至終都存在這生物,即使中間經歷過幾波大的災難,也沒有說直接滅種重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並不存在生物的空白期,尤其是6500年前到現今,恐龍並沒有滅絕,只能說因為自然選擇,一部分小型的恐龍演化為鳥類了。除此之外,還是有很多生物存在的。比如:那個時代佔主導的被子植物。

而人類也不是最近這些年才突然冒出來的,也是經歷的很多演化,期間經歷了上千萬年。早在3000萬~2500萬年前,靈長類出現了兩個分支:猴科和人猿總科,之後又經過一系列的演化。

在大約200萬年前,智人從南方古猿當中脫穎而出,它們也正是我們的祖先。

說實在的,我們是從人類的視角去評價一個物種的成功,當年恐龍似乎是很成功的。但實際上,我覺得這個地球上真正的霸主是微生物。數量上是絕對的霸主,質量上也是一樣。微生物數量佔到人體所有活細胞的90%(人體本身的所有細胞+生活在人體的所有微生物),也就是說,一個人=10%的人+90%的細菌。可想而知,其他的物種應該也不會低到哪裡去。所以作為物種來說,微生物的成功無疑遠遠勝過恐龍和人類。


鍾銘聊科學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人類文明史也只有幾千年,那中間的空白期都經歷了什麼?

其實恐龍並沒有徹底滅絕,人類文明也不是數千年前突然出現的,因此從宏觀意義上的恐龍滅絕到數千年前的人類文明有文字記載的長達六千多萬年時間裡,是空白期嗎?沒有滅絕的恐龍到哪裡去了?人類文明又在哪裡誕生?

一、地質史上存在空白期嗎?

在誕生最原始的生命之後,地球上就一直很熱鬧,即使是最原始的細菌藻類開始,地球就不再寂寞!因為到處都是生命的跡象,如果人類有機會踏足與地球此時同時代生命星球,想必不會有人用一片空白來形容這個星球,至少會是欣欣向榮的描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約誕生於35-38億年以前,從細菌藻類到真核藻類與無脊椎動物再到裸蕨植物和魚類時代......每個時代所經歷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生命從最低級開始逐漸向高級發展,一直到恐龍時代中期哺乳動物出現,但此時距離人類時代真正開始還有將近1.5億年!所以各位要搞清楚了,真正的哺乳動物時代是和恐龍同代的!

中國發現最早的哺乳動物:生活在侏羅紀多瘤齒獸類哺乳動物化石!

從“空白期”這個描述上看,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除非地球剛形成的太初時代,或者稱為太古宙時代,也就是從原始星雲盤到地球生命誕生之前的時代,那確實是生命的空白期!

二、沒有滅絕的恐龍到哪裡去了?

恐龍滅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當然無論是那種原因,總之大型恐龍在這次事件中滅絕殆盡!但有一些小型恐龍留存了下來,那麼這些恐龍哪裡去了呢?

答案是這些恐龍經過漫長的歲月進化成了鳥類,不過要說明一下的是恐龍向鳥類演化轉變並非是從白堊紀開始的,而是從侏羅紀時代就已經萌芽了,因此鳥類時代與恐龍時代的還並行發展過將近5000萬年!

始祖鳥化石成型示意圖

三、人類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們承認的人類時代是從南方古猿開始的,因為此時已經完全具備人類直立行走的特徵,此時距今約600萬年!

顱底枕骨大孔基本位於顱骨底部正中是直立行走的一個重要特徵,南方古猿基本已經具備,因此我們將南方古猿作為人類與古猿之間的分界線!那麼有一個問題了,南方古猿是從什麼哪個種類進化來的呢,是拉瑪古猿,再往前是原上猿!此時已經追溯到了3500-3800萬年前!那麼原上猿之前呢,比如最早的猿猴類物種?

生活在約5500萬年前的普爾加托里猴,這是人類通過化石鏈能追溯到最久遠的猿猴時代了!此時距離6500年還有1000萬年!當然這1000萬年也不會是空白期,因為從恐龍滅絕的災難事件中,全球生物都受到了嚴重影響,休養生息重新開始是它們的生存任務,經歷了一個滅絕性的事件之後,在5500萬年的地質年代中發現了普爾加托里猴的化石,不應該值得慶賀嗎?

從生命誕生以來,地球一直都很忙,很多朋友一週都有兩個休息日,但地球從來都沒有享受過休假,相信您也不希望地球能夠休假!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看了看這個問題之下的回答,都沒有真正在回答恐龍滅絕到人類文明出現之間地球生命到底經歷了什麼的,反而都集中在恐龍滅絕和人類演化上了,那我就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恐龍滅絕學術上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前,這個滅絕事件標誌著中生代的結束,之後地球便迎來了新生代。

新生代分為三個紀七個世,分別是古近紀(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新近紀(中新世和上新世)和第四紀(更新世和全新世)。


古新世(Paleocene),距今6600萬至5300萬年前

古新世是一個恢復的時期,地球生態系統逐漸從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事件中恢復過來,哺乳動物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早擺脫了恐龍的壓制之後迅速大型化,它們儘管佔據了更為廣泛的生態位,但是體型依然較小,主要的哺乳動物類群包括有單孔類、有袋類、多瘤齒獸類和小型的有胎盤類。

與哺乳類相比,古新世地球溫暖的環境更適合爬行動物和鳥類生存。大型的蜥蜴和鱷魚成為陸地上的大型掠食者,出現了著名的體長可達13米的泰坦蟒!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了戈氏鳥這樣的大型陸行鳥類,南美洲則出現了恐怖鳥,鳥類成為古新世時期的大型陸生動物。


始新世(Eocene),距今5300萬至3650萬年前

始新世的地球經歷了一次全球變暖事件,溫暖溼潤的氣候使得陸地上的森林面積不斷擴張。始新世哺乳動物繼續演化,但是它們的體型比古新世的祖先還要小,體重普遍不超過10公斤,古生物學家認為較小的體型有利於在變暖的世界中散熱。在始新世時期,出現了許多現代哺乳動物的鼻祖,比如長鼻目、靈長目、有袋類等等。這個時期最著名的古生物群落便是發現於德國的麥塞爾動物群,其中包括有屬於早期靈長目的達爾文猴(Darwinius)。

始新世的爬行動物依然巨大,包括有品種繁多的鱷魚、海龜和蛇類等等。

除了陸地上動物,哺乳動物中的一支回到海洋之中,它們便是鯨類。在始新世時期,鯨類由最早的狗一樣大小的印多霍斯獸和巴基斯坦鯨一路演化出了體長可達20米的龍王鯨(Basilosaurus)!

圖注:細長巨大的龍王鯨,圖片來自網絡


漸新世(Oligocene),距今3400萬至2300萬年前

圖注:漸新世北美洲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漸新世的地球氣候在急劇下降了8℃之後保持了長期的穩定,直到漸新世末期再次變冷,南極洲最終於澳洲和南美洲分開,冰蓋開始出現。

氣候的變化使得草原面積擴大,草原上的哺乳動物開始大型化,原始的馬、犀牛、駱駝紛紛出現。漸新世的哺乳動物體積快速擴大,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動物,天山準噶爾巨犀,體長9米,肩高5米,體重可達16噸,能與恐龍一較高下。

圖注:副巨犀與人類和非洲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中新世(Miocene),距今2300萬至533萬年前

中新世的氣候繼續變冷,但是整體上依然溫暖。這個時期哺乳動物更加接近於現代,出現了犬科、熊類、馬科、鹿科、駱駝等動物類群,還有大象和犀牛等等。這個時期,最早的人科動物在非洲出現,它就是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此外還有地猿,它們與黑猩猩分家,像平原上的直立靈長類演化。

這個時期的海洋中,鯨類繼續演化,出現了最兇猛的齒鯨類——利維坦鯨,而魚類中也演化出來頂級巨怪——巨齒鯊(Megalodon),體長可達20米,體重70噸。

圖注:巨齒鯊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上新世(pliocene),距今533萬至258萬年前

圖注:上新世南美洲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上新世的氣候依然比今天要溫暖,森林的消失伴隨著草原的繼續擴大。上新世時期的動物群比中新世更加接近於現代,不過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由於長期與其他大陸分開,演化出了獨特的生物群,比如生活在南美洲的恐鶴科、大地懶、後弓獸等。在上新世時期,南北美洲之間開始連接,兩個大洲的動物群出現了交流。

上新世是人類演化的重要時期,經過早期人科,人屬開始在非洲出現和演化,經歷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Homo erectus)。

圖注:學會使用工具和火的直立人,圖片來自網絡


更新世(Pleistocene),距今258萬年前至1.17萬年前

圖注:更新世歐洲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更新世最大的變化就是迎來了第四紀冰川期,整個冰川期與更新世相伴,冰川期最低年平均氣溫也只是比現在低10℃—15℃,不過在冰川期中間也有溫度的短暫回暖,被稱為間冰期。更新世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古生物,比如猛獁象、披毛犀、大角鹿、短面熊、劍齒虎等等。在澳大利亞出現了7米長的古巨蜥和像牛一樣大的雙門齒獸。

圖注:更新世澳洲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更新世是現代人最終出現的時代,經過了直立人,我們的祖先智人在距今25萬至30萬年前出現在非洲,然後他們在10萬年前最終走出非洲擴散到整個地球之上。

圖注:使用武器圍獵猛獁象的智人,圖片來自網絡

全新世到來的標誌便是冰川期的結束,人類文明的萌芽綻放並且在幾千年後進入我們定義的文明時代。



以上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新生代氣候和動物演化,還有很多方面沒有涉及到,比如大陸板塊漂移,海陸的更替等等,希望有機會能夠詳細介紹。


古生物探索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造成了全球範圍內的海嘯和火山爆發,撞擊產生的煙塵也籠罩了當時的地球天空


事實上6500萬年前那顆小行星帶走的不只是恐龍,它還帶走了海洋中的菊石類,生物學家統計一共75%—80%物種因為小行星撞擊帶來的次生災害而滅絕,但平心而論沒有這顆小行星的話人類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

人類的文明史雖然只有幾千年,但文明其實算是智慧生物發展到最後一步的產物,而在文明誕生之前該智慧生物的祖先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千萬年,只不過到萬年前才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了文明。


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之後的地球一片狼藉,小型哺乳動物在沒有恐龍等頂級掠食者的威脅後馬上開始了飛速發展進化,最早的靈長類在5500萬年前就出現了,只不過身長只有7釐米體重不到30克,這種形似老鼠的生物就是現如今所有靈長目生物的老祖宗。

3000萬至4000萬年前最早的猿類從狹鼻次目演化了出來,2000萬到3000萬年前古猿也出現了,但猿類內部在1200萬年前發生了分化,被稱為南方古猿那一支走上了和其他猿類截然不同的進化之路,500到800萬年前人科正式進化了出來,這一事件標誌著繼恐龍之後第二位地球霸主從此誕生了。




目前主流理論認為人類祖先是在7萬年前走出非洲將腳步踏遍全球,不同的早期人類聚居地由此產生了不同的文明。

地球生命進化是不存在什麼空窗期的,從恐龍滅絕開始新的物種就馬上開始了進化之路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這是考古學上的的誤解。

恐龍並沒滅絕那麼久,其次恐龍現在還在我們身邊。

恐龍的定義主要指現今發掘出來的化石,但其中包括了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遊的,也就是說,恐龍實際上代表了整個上古時代的動物;所以,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的蜥蜴,蝙蝠,鱷魚之類都屬於恐龍的一種類別。

恐龍直到漢朝時期還存在。但是,恐龍的稱謂是“人”,所以我們誤解了。道教祖師老子就是恐龍種屬之一的白虎。

神話故事中的“神”就是恐龍。

人曾經跟恐龍一起生活過。


上古世界文明


人類的演化應該說從3000萬至4000萬年前就開始了,在恐龍滅絕之後,一種早期的猿猴從狹鼻次目開始演化,出現了早期的猿。大約在2000萬至3000萬年前進化成古猿,這時候的古猿還是四肢行走。

大約在1200萬年前, 猿類中也開始出現分化,南方古猿開始脫穎而出。之後的數百萬年,古猿開始進化成猿人、能人、直立人一直到智人。

直立人已經開始學會使用火了,而智人那就更高端一些,出現在十多萬年前,已經算是非常接近今天。

雖然人類文明史只有幾千年,就是這幾千年卻花了數千萬年的時間才實現的。中間的空白期就是人類的進化史,為了進化成今天的人類,古猿花了數千萬年的時間才實現。


太空伊卡洛斯


6500萬年前地球上正經歷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角就是可愛的恐龍家族,原因是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直接產生的破壞性加上持續性的影響導致恐龍大部分滅絕。


小行星撞擊直接破壞性有限,但是後續產生的海嘯、火山噴發、碎片灰塵遮雲蔽日,這種狀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導致植物類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食物鏈底端的崩塌意味著食物鏈上層動物也難逃劫難。但實際上是有部分恐龍活下來進化到今天的,例如你每天就著啤酒吃的炸雞,每天聽到的嘰嘰喳喳的鳥兒鳴叫,它們都算做恐龍的後代。

至於題目中所說人類文明史幾千年可能時間有點短,題主算的可能僅僅是例如“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樣的意思。而實際上人類的進化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萬年前,而真正現代人的祖先是大約十幾萬年到七八萬年前的智人。
自從地球上產生簡單生命,一直到今天生物的繁榮多樣複雜性,地球上從未有所謂的空白期。其實哺乳動物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恐龍時代,這意味著它們也經歷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待恐龍大部分滅絕,哺乳動物有了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所以說人類的出現也得益於恐龍的滅絕。

如果算真正意義上的空白期只能是地球剛形成之後,沒有海洋、沒有大氣,就是一個熔融狀態的球體。但生命產生之後,即使經歷了多次大滅絕生物也在繁衍發展進化未曾停止。



科學黑洞


地球甚至宇宙都一直處在動態變化之中,特別是有了生命出現之後,地球一直都是生機勃勃,生物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即進化。但由於地球環境並不是穩定的,經常發生各種突發性事件如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甚至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就容易導致生物滅絕事件。所以歷史是不可能空白的,只是沒有記錄或者發現而已。

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是地球的第五次滅絕事件,這一次大滅絕事件比之前的四次更為溫和,約佔全球75%的物種滅絕,恢復也更為迅速,這次滅絕事件的起因被認為主要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引起的。

上圖為生命之樹,這次滅絕事件對生物圈的最主要的影響可以從下圖生命之樹的一角落看出來,這也是地球動物界6500萬年來發生的最主要的事件。

首先,恐龍全部滅絕,只有部分由恐龍進化而來的恐龍近緣物種,也就是鳥類祖先存活了下來,鳥類是高度特化的恐龍,飛行恐龍的滅絕為鳥類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間,鳥類在動盪中蓬勃發展。

其次,雖然在恐龍時代早期,哺乳動物就已經在地球存在,但是生存空間一直被恐龍擠壓,哺乳動物長期都是樹棲動物,直到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祖先才有機會走下樹枝,因此哺乳動物是恐龍滅絕的最大受益者。在恐龍滅絕之後,進入了哺乳動物主導的新生代,哺乳動物在這個期間繁衍生息,新的生態系統被創造出來,不久,小型哺乳動物進化成大型哺乳動物,今天能見到的所有大型哺乳動物都是在恐龍滅絕後才出現的。最終現代人類(智人)在20萬年前的非洲出現,10萬年前左右人類開始往世界各地遷徙,在這期間開始馴化各種農作物和家畜,進入農業社會,生產力提高糧食富餘有空餘時間學習和記錄積累知識,文明也就誕生了。


科學閏土


地球生物自誕生後就沒有空白期,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和人類文明出現之前的間隔,自然也有數不清的物種進化演變,並不存在所謂的“空窗期”。

650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了嚴重的環境事件,事件的起因可能是小行星撞擊的衝擊、海嘯、水蒸氣等因素,大量灰塵飛揚到空氣中遮蔽陽光導致“核子冬天”,使得地球降溫。一些恐龍直接被撞擊搞沒了,一些恐龍不適應寒冷滅絕了,一些有毛的獸腳目恐龍進化為鳥類適應了下來,陸地上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佈和比例發生變化,有些恐龍因為食物短缺滅絕。不過恐龍時代不止有恐龍,也有很多其他的物種,這次危機使得地球對地球生物進行了大洗牌,使得後來的哺乳動物種群有了更多的機會。

目前獲得的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化石產生於5500萬年前,發現於我國,是一種叫"阿喀琉斯基猴"的小型靈長類動物,可能與現今所有靈長類動物都有親緣關係,由於接下來幾千萬年中不斷的環境變化,生物為了適應環境也還是得不斷遷徙,環境選擇產生了眾多的物種形式,包括猴子、黑猩猩、大猩猩以及人類這些在基因和身體結構上都高度相似的生物種群。地球生物一旦滅絕後,就不可能在地球上重現,這是和生物繁衍行為有關的,同時繁衍又使得生物的歷史必然是連續的,不會存在所謂的空白期,人類觀測到的“空白期”只是缺乏證據罷了。

恐龍時代到現代有6500萬年的間隔,很多生物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又消失,只是由於化石形成的艱難,使得現在不能獲知所有曾存在的物種,不過已有的證據就可以證明地球生命沒有空白期。


來看世界呀


恐龍的突然滅絕自然跟生態生存環境有關,既然生態環境惡化了食物鏈也就斷了,恐龍不能生存其它生物鏈的生植物大多也不能生存,這就是物種大滅亡。從恐龍吋代物種滅亡後,恢復生態環境需要很長的吋間,這在恢復的時間段又有不斷新的生植進化物出現,形成新的生態生物鏈,這期間也包括原創人類的祖先進化出現,這段吋間人類的祖先還在懷孕期,還沒有進化出智能生物,這段進化史需要很長的吋間來完成,所以這段吋間有很長的一段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