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未來的發展機遇在哪裡?

Chenkevon


西北五省,當下,蘭州和西安發展較快,西安主要以旅遊業為主,地域文化深厚,歷史悠久,十三王朝,要塞重地,交通,物流,金融,重要活動舉辦地,隨著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未來,西安將成為中國的副中心,副首都…憑心而論,本人出身在寧夏,二十多年,見證這裡的發展和變化,受各種形式.某些不良影響,發展制約,各方面落後,地域,區域,村村之間發展差距太大,存在二次元差異,如何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合理佈局.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產業,龍口企業,以點帶面,逐步適應本地現狀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脫貧致富,同步小康,目前寧夏多條高鐵都在加緊建設,未來也會得到發展提升,帶來生機,銀川也會成為最適宜居住生活的地方…


抱一點梵音


本人新疆人,個人覺得西北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新疆。新疆佔全國總面積的1/6,相比內地發展相對飽和的狀態,新疆可被開發利用的資源非常之多。當然受某些因素限制,現在新疆發展前景並不明朗,在對未來發展機遇的遠見上來說,西北未來的發展機遇就是新疆。

1.雅魯藏布江水引入新疆。這項利國利民的政策實施只是時間問題,有些人覺得天方夜譚,其實不然。在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沒有完成的時候,也有很多質疑,但是在享受這些福利的人們,一定會堅信我們的祖國是有這個實力的。

水——是新疆發展道路上最大阻礙,新疆沙漠佔全國沙漠總面積約2/3,約87.2萬平方公里,在解決了這一歷史性問題之後,新疆將迎來飛越。

2.內地人口遷移新疆。我國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內地省市,人口眾多,資源佔比就會越來越少,發展到飽和瓶頸之後。在各個方面,如住房、工作、生活多個層面上的生存壓力會越來越大。老話說的好“樹挪死,人挪活”,相信在國家政策轉為新疆時,會有很多現行者會加入到遷移新疆的浪潮中來。

人口——人口遷移,不僅能解決內地人口眾多的問題,又為新疆發展解決了關鍵因素。新疆未來發展將是你最大的選擇。

3.2010年05月05日 11:07 《人民日報海外版》

內容提示: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在沙漠上的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總收入約為3.18萬美元,接近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人均水平,與法國(約31872美元)和德國(約32178美元)等OECD成員國處於同一水平,在OECD的排名上升至第18位。以色列的經濟結構也具有發達國家典型的特點:農業在以色列GDP中的比重逐漸下降,從50年代的60%下降到目前的1.8%;1996年農業從業人員5.1萬人,僅佔就業總人數的2.6%。全國農業產值和出口比1948年建國時增加了數百倍,以色列農產品自給率達95%,以色列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是糧食、糖、油、咖啡、茶等;出口主要是水果、蔬菜、花卉等。進出口相抵,每年淨出口大致為2億美元。以色列國際合作項目的1/3是農業項目,每年3000多名農業專家在外國講學,60多個國家的人員到以色列培訓。

西北未來的發展機遇在新疆,未來發展的方向在新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的創造能力,一次又一次的讓世界震驚。新疆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未來的發展必讓世界震驚。

熱烈歡迎全國各族同胞,一起共同建設未來的新疆。


噗通撲通Q


您好樓主,對於西北這個大的範圍先做個解釋:

傳統的西北就是西北五省區: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

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深居內陸,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大。自西向東水分越來越少,氣候越來越乾旱,廣泛分佈著荒漠草原,荒漠化嚴重,人口稀少,但是礦產資源豐富!

發展要因地制宜,鑑於此,那麼西北地區的未來機遇有以下:

(1)“關中城市群”:以大西安為中心,發展甘肅隴東南人口稠密區以及陝西大關中地區,科技領先、人口稠密,資源豐富,製造業等工業基礎好!

(2)“蘭西城市群”: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水資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天然氣、石油、草原資源均位居全國前列;經濟區科技實力雄厚,有較大的熟練產業工人群體,勞動力資源豐富;同時,農業條件較好,是我國糧食、畜牧品、中藥材等的重要生產基地,工業和交通也有相當基礎。

(3)“一帶一路”:陸上絲綢之路,起點在西安,沿著隴海蘭新線,包括西北五省區。

(4)藉助優勢發展瓜果:西北地區氣溫日較差大,發展瓜果蔬菜優勢很大!

最後,希望西北地區利用自身優勢,藉助政策發展起來吧


假的冬至


西北的發展機遇才剛剛開始,先分析西北五省區的優勢:


一是礦產資源豐富。新疆、寧夏、陝西都是中國煤炭儲量集中區,青海的鉀肥資源,陝西、新疆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也十分豐富等,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物資。

二是新能源資源集中。新疆、寧夏的太陽能發電、內蒙古和新疆的風力資源等,西北新能源資源全國第一。

三是旅遊資源眾多。西安古都、西廈王國、古長城遺址、新疆的自然風光、沙漠風貌等都在全國獨一無二,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是西北發展的一個方向。



四是農業資源獨特。新疆的水果和蔬菜、棉花,寧夏的枸杞、紅棗,內蒙古的牛、羊、奶製品,青海的耗牛等,都極巨特色。

劣勢:自然條件差,還有:

一是人才缺乏。由於歷史原因和現實生活生產條件,人才留不住,引不來。

二是缺少水源。西北都缺水,水是西北發展的軟肋,始終困擾西北工農業生產和人的生活。

三是人囗總量少。西北廣闊的土地,沒有多少人,人氣不旺,消費上不去,產業上不去,社會發展上不去。

機遇在哪:

宏觀上抓住三個戰略:

一是一帶一路戰略,向中亞、南亞走出去;

二是西部開發戰略,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做大體量;

三是地緣政治戰略,抓沿邊開放政策,多點突破。

中觀微觀上三個要:

一是向西南要水,爭取將豐富水資源在生態環境條件允許情況下引入西北;

二是向東中部要人,包括人才引進和人口遷移,用政策引導。加大力度足以吸引人。


三是要政策。向中央要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改革開放政策,綜合試驗區包括自貿區政策等。


周思夢想


機遇與挑戰並存!

西北地區五個省級行政區,陝甘寧青新,總面積佔全國30,總人口占全國的6%,GDP佔全國的5.7%。可見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單位面積經濟產值,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發展經濟與扶貧攻堅同樣重要。


帶頭大哥-陝西

陝西是我國的地理圓心,同時是我國經濟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經過多年來,國家的大力開發,西安已經成為我國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經濟戰略縱深地位,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所以,陝西將西北經濟的“帶頭大哥”。因此亞洲最大的高鐵站在西安、中國最大的陸地口岸在西安,第一列中歐班列在西安開通,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機場在西安。西北地區軌道交通最發達的城市西安。西北最好的大學,多半集中在西安。西安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到整個西北五省的20%。這就是西北的“帶頭大哥”,但是這種局面,也不完全有利於西北經濟的整體發展,但又無可奈何,因為西北大部分地區都是氣候條件、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沒辦法進行工業化生產,所以地廣人稀。


大美新疆

不到新疆,你不知道中國之大,不到吐魯番,你不知道中國水果有多好吃。新疆地區,晝夜溫差非常大,所以新疆非常適合發展農產品,2018年新疆GDP高達1.2萬億,位居西北五省區第二名。能取得如此好的發展成績,少不了駐紮新疆的建設兵團,以及百萬知青。

大美新疆,如今因開通了高鐵,來往中西部地區更加方便。從三農到旅遊,將是未來新疆的主要發展方向。新疆有世界上最美的湖泊-賽里木湖,有世界上最美的滑雪場-絲綢之路滑雪場,值得你來。


青海、寧夏、甘肅

甘肅的蘋果在全國很出名,還有黑枸杞,這些特色農產品已經形成地方品牌,應該做大做強,青海適合發展旅遊,每年舉辦的環青海湖自行車賽,到青海湖看候鳥,到寧夏看看當年的西夏王國遺址-西夏王陵。感受歷史的厚重感,你會感嘆人在大自然的渺小。


最後,西北是個好地方,但同時,因為大部分地區的沙漠環境,還有很多的無人區,給西北經濟的規模化發展,帶來了挑戰。所以,西北的總體發展策略是,由點到線,西安是中心、烏魯木齊、蘭州、銀川、西寧是副中心,把這幾個城市串成線,優先發展起來,可以加快西北經濟的快速發展。


蔣昊說經濟


首先、地理條件,新疆位於祖國的西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之一,面積達到163萬平方公司,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重要的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其次、礦產和自然資源,眾所周知新疆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煤炭等,是中國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盆地,也是“東聯西出”“西氣東出”最重要的地方,在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自然資源,新疆是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幅員廣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蹟遍地、民俗奇麗,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疆共有景點一千多處,居全國首位,冰川雪嶺、戈壁草原、飛泉瀑布、珍奇異獸、還有保存完好的原始動植物種群,新疆土地富饒而美麗、廣袤而神奇,新疆的人民熱情好客豪爽熱情。

最後、國家的扶持,國家各部委在資金、政策上支持新疆建設。中央投資繼續向新疆和兵團傾斜,國家安排19個省市對新疆展開“結隊支援”,在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全方位對口支援新疆,著力支持新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在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自身擴大生產規模,促進企業生產發展。

新疆現在正處於發展期,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大美新疆歡迎您!


傻妞混世界


您好樓主

西北分佈主要是新疆,陝西,青海,寧夏,甘肅等省區。新疆166平方公里,55個民族成分,總人口達2398.08萬人,三山夾兩盆,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野生植物達4000餘種如麻黃,雪蓮,枸杞等分佈廣泛,品質優良。野生脊椎動物700餘種。畜牧業資源豐富,可大力發展。自然景觀獨特,可持續推進旅遊業的發展壯大。

陝西與晉,蒙,寧,甘,川,渝,鄂,豫8省市自治區接壤。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人口3762萬人。是中華民族的直接發祥地之一,從秦統一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一直都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更是古絲綢之路的發祥起源地,這次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更是讓西安如虎添翼。根據國家大政方針的安排部署各項建設事業也以相繼開工。陝西境內大型企業,機構林立,延長石油集團公司,比亞迪,法士特,西安航空動力控制工程公司,西安航天發動機廠,西安市飛機制造責任有限公司,航天動力機械廠等。與國家戰略合作空間巨大。旅遊如延安革命遺址,鐘樓,大雁塔,兵馬俑,秦始皇陵,武則天乾陵,西安事變華清池,楊貴妃墓,天下第一險華山等等舉不勝舉的旅遊景點和彪悍淳樸的民風為陝西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未來的陝西將成為繼北,上,廣,京,重慶,等國家第6個國家級新區,前途不可限量。

青海寧夏甘肅,各有千秋,號稱“海藏咽喉”,“世界屋脊”,經濟增速較快,已名列全國第9位。寧夏位於黃河上游,,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稱。媒體資源豐富,,已經探明儲量達310億噸,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工業前景廣闊,肉奶製品,名貴中藥材,賀蘭石和獨一無二的灘羊裘皮並稱紅,藍,白,寧夏三寶。近年來,經濟也是併入快車道,發展是日新月異。甘肅東西蜿蜒,像古絲綢之路上一塊美麗的瑰寶,相擁在群山峻嶺之中,地形複雜,蘭州更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如今也成為國家極新區,蘭州新區,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想必也是迎風破浪。


陝西程阿龍商貿有限公


中國的西北地區,只西北五省,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實際上,地理方位上的西北地區,還應該包括內蒙古的阿拉善地區。

北地區是中國六個自然地理大區當中,面積最大者。總面積300萬平方公里,接近全中國的1/3,而人口不到一億,只有全國的7%左右。所以要說西北的劣勢,可以說出一大堆,說西北的優勢,就是一個:國土!國土!國土!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自古以來,土地才是人們賴以生存,並進行一切財富創造的最根本的基礎。西北有這個基礎。當然土地作為根本基礎,還需要其他的很多經濟條件相結合才能創造出財富。比如人,比如自然資源,比如交通條件,比如投資項目。

這些經濟條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在古代,在海運還沒有興起、以小農經濟為主的時代,交通礦產投資等經濟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並不重要,主要經濟因素是農用地和水源,這個時期中國西北地區的發展不遜於國內其他地區。關中地區稱被稱為天府之國,河西走廊和銀川平原地區的綠洲農業也非常發達,西北地區曾是中國最為發達的地區。

進入工業化時代以後,以海運為主的交通條件非常重要,此外還有投資和項目因素,市場因素,人力資源因素等等。這時西北地區就開始大幅度落伍了,西北地區雖然礦產資源豐富,但區位交通條件差,經濟活動成本高,而且許多地方氣候不適合人居,優質人才不願意來,所以逐漸發展為全國的初級資源供應地。目前五省的經濟總量加在一起,還不如東部沿海一兩個強市。

隨著中國進入工業化中期,與此同時信息化的興起,多種新經濟形態湧現,西北地區發展的,各種瓶頸制約正在被打破。以前沉睡的土地等優勢則逐步為喚醒。我認為將來西北地區以下幾個方面極具優勢:

一是特色優勢農業。以前農業不行,主要原因是灌溉技術跟不上,此外運輸條件差。現在這些問題基本解決了。比如新疆的紅棗,這幾年橫掃了全國市場,把山東河南的大棗打得潰不成軍。鑑於新疆的氣候和土地面積,在特色農產品方面還具有超級大的潛力。如果引水入疆工程實現,新疆可能再造一個北大荒,養活幾億人都不成問題。

二是新能源產業。在暫時無法進行農業開發的土地上,可以大搞太陽能、風能發電。這幾年也是突飛猛進,有人指責是騙國家補貼,不能以偏概全,新能源的成本確實過高,只有大發展特發展,有可能形成規模效益,將單位成本降下來。這一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而西北地區,外加西藏和內蒙古,是最有潛力的。

三是高耗能產業。高耗能並不一定意味著高汙染,有一些產業只要通過控制或者改造,是完全可以實現無汙染的。西北地區的煤炭資源,極為豐富,你不可能將所有煤炭用火車拉出去。就地消化成電的,最好是本地用掉。比如貴州發展的大數據產業,建設了大量數據機房,享受了極低的水電電價。這種數據基地建設,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電價低,二是當地氣溫涼快(節省機房降溫的費用),這方面西北地區比西南地區更具優勢。

四是外向型加工產業和國際貿易。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西北地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西北地區是陸路上聯誼歐洲的最近通道,同時輻射中亞細亞北非各國。一些中國東部沿海需要出口到這些地區的貨物,其實可以在西北地區進行加工(如果原材料來自西北地區本地的話),直接通過火車外運。這筆將西北地區的原料運到東部沿海加工以後再裝船外運,要更為方便。在這方面,西北地區在建廠用地成本,勞動力價格,能源價格等方面有優勢。


萬里蜀江客


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和條件完備直間確實存在了很大的距離。它不像美國當年的中西部,風水條件大不相同!一個是完全的面相內陸,一個是打通另一條海洋通道。

但對於中國來說,大國具備必須條件就是西部的商貿通道,西北條件,從還有水到徹底缺水,是中國古代繁榮,盛唐榮華到越來越衰落的主要原因!當然海運取代了陸運是更重要的原因。

由此看到戰略機遇的重要型,一個黑社會教父,看到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地理風水,開啟了美國中西部的繁榮,那是因為美國中西部引水並不困難。而中國大西北解決水資源確實是最大課題!

另外一個因素是人口密集度,美國人口的缺失,他形成的土地原則是:你有多大膽,就能有多大的土地,跟中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新明的差別。大面積的機械化改造,自動化的追求,讓美國用2%的農業人口,開闢出,整個中西部地區,現代化高效農業。養活富餘美國高浪費社會,和主要出口貿易。而中國能在一畝三分地勤勞耕作養活一家五口。巨大的思想文化差別!使得中國一次次的想突破胡煥庸線,而一次次失敗告終!

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這是人們最大的誤會。水在風水中代表財,人永遠是跟財走的。“聚水、壓力、水華”水經濟及社會人倫的三大效應!人口學是你必須瞭解的知識。——現在的世界人口如果安紐約密度,僅僅需要一個得克薩斯州。

盛衰週期律,不是什麼大國崛起的重重陷阱,而是巨大的自然法則,地球是一個要呼吸的生命體,他內部氣體的大規模排放是有一定週期的,氣候變暖嗎?每一次的火山大規模噴發,接著的是極寒天氣和飢寒交迫。

我似乎不需要分享伊甸園的重要性了!


愚公挖河


西北地廣人稀,大城市少之又少,人口密度低,交通跨度大,城市間距也大。因此西北想效仿東部和中部的城市群模式是很難的,所以發展機遇主要還是在於核心城市的成長力。

比如西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之後,城市活力直線飆升,曝光度幾倍於從前,不論投資還是人才的吸引力都大大增強,如今已然成為了網紅城市。西安的崛起,首先帶動的是核心區域的價值提升,其次是西鹹新區的概念升級,此外對於都市輻射圈範圍內的經濟會有拉動性的作用。這些潛移默化的東西看不到摸不著,但卻實實在在的給一個地區帶來了巨大轉機。

有了西安的定位,西北地區還需要更多城市來遙相呼應。首先要通過自己城市的迅速發展來留住更多人才和投資,保證自有資源不會持續流失。然後慢慢通過時間的積累去提升城市影響力,逐步形成更強的競爭力。

在東部率先發展多年之後,中部也開始發力,武漢、鄭州、長沙、洛陽、襄陽紛紛崛起,這當中除了武漢和長沙以外,在十幾年前都是沒多大影響力的城市,但是隨著近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實現了人口迴流,成為人口淨流入城市,這就是重大的轉機。西部現在隨著成都、重慶這樣巨無霸城市的競爭力增強,作為外出人口最多的四川和重慶也都對流失人口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但凡家鄉有好的發展,有幾個願意背井離鄉遠赴千里之外工作生活的?所以所謂的機遇,首先是各自省區的核心城市要更具擔當,更具奮起直追的意識去提高競爭力,並盡己所能的去拉動周邊地區共同發展。共振式經濟發展才是1+1大於2的最好方式。不能因為城市少人口少就主觀認為自己競爭不過大城市,這樣會錯失更多機會。自信、膽略、毅力、創新,這些是最急需的。

當然西北也要充分利用資源去開發一些旅遊項目,以此聚集人氣,增強消費,如今沙漠都能變為綠洲,還有什麼是不能通過努力與毅力去完成的?如果有更多大的旅遊項目建成,至少對於當地的經濟活躍度以及人口流動性就是直觀的幫助。倘若既有特色又有很高的可玩性,自然會有更多外來人口紛至沓來。現在是航空時代、高鐵時代,大西北已經不再是交通末端,只要能夠有更多的創新意識,這裡能夠提升空間還非常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