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蛇咬傷後應該如何做?

周志群


春意盎然,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很多人會選擇到戶外踏青、旅遊。

可在遊玩的過程中,容易忽略一些潛在的危險因素,比如被毒蛇意外咬傷。如未能得到及時就治會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龍輝護士長介紹,從3月19日至4月5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先後接診七名毒蛇咬傷患者。

其中三名患者屬於眼鏡蛇咬傷中毒,兩名患者屬於竹葉青蛇咬傷中毒,兩名患者未確定蛇咬傷中毒。

目前,七名蛇咬傷中毒患者已康復順利出院。

據往年數據統計,每年3月至11月,急診科接診蛇咬傷中毒患者數佰例,其中以眼鏡蛇、五步蛇和竹葉青毒蛇咬傷中毒患者居多。

急診科的樂冬友副主任兼主任醫師介紹: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逐步升高,蛇類進入活躍期,大家外出活動時要警惕被蛇咬傷。

毒蛇咬傷主要症狀有:

1、神經毒損傷:

蛇毒吸收快,傷口反應較輕。因局部症狀不明顯,咬傷後不易引起重視,一旦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則病情進展迅速和危重。

(1)局部症狀:表現輕微,僅有微癢和輕微麻木,無明顯紅腫,疼痛較輕或感覺消失。出血少,齒痕小,而無滲透液。

(2)全身症狀一般在咬傷後約1~3小時開始出現,可表現為視物模糊、四肢無力、頭暈噁心、胸悶、呼吸困難、暈厥、眼瞼下垂、流涎、聲音嘶啞、牙關緊閉、語言及吞嚥困難、驚厥、昏迷等,重者迅速出現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

病程較短,危險期在1~2日內,倖存者常無後遺症。

神經毒引起的骨骼肌弛緩性麻痺以頭頸部為先,擴展至胸部,最後到膈肌,好轉時以反方向恢復。

2、血循毒損傷:

(1)局部症狀:咬傷局部腫脹明顯,傷口劇痛,伴有水皰、出血、咬痕斑和局部組織壞死。

腫脹迅速向肢體近端蔓延,並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結炎、局部淋巴結腫痛,傷口不易癒合。

(2)全身症狀:多在咬傷後2~3小時出現。

可有頭暈、噁心、嘔吐、胸悶、氣促、心悸、口乾、出汗、發熱等症狀。

重者可有皮膚鞏膜及內臟廣泛出血、溶血、貧血,心肌損害、心律失常,甚至發生急性心、腎、肝衰竭,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由於局部症狀出現較早,一般開始救治較為及時。

但由於發病急,病程較持久,所以危險期也較長,倖存者常留有局部及相關係統的後遺症。

3、肌肉毒損傷:

海蛇咬傷患者除上述神經毒表現外,可引起橫紋肌癱瘓和肌紅蛋白尿,稱之為肌肉毒損傷。

患者出現肌肉大量壞死,引起高鉀血癥、肌紅蛋白尿、急性腎衰竭。倖存者肌力恢復較慢。

4、混合毒素損傷:

眼鏡蛇、眼鏡王蛇、腹蛇等咬傷常可同時出現神經毒、血循毒的臨床表現。

臨床特點為發病急,局部與全身症狀均較明顯。

如何鑑別有蛇毒咬傷與非蛇毒咬傷中毒?

毒蛇頭部多呈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鮮明的花紋,尾短而細,上頜長有成對的毒牙,可與無毒蛇相區別。

無毒蛇頭呈橢圓形,身上色彩單調,尾細而長。

毒牙呈溝狀或管狀與毒腺相通,當包在腺體外的肌肉收縮時,將蛇毒經導管排入毒牙,注人被咬傷的的人和動物體內。

一旦被毒蛇咬傷,如何自救?

急診科主治醫生曾小華提醒大家:

首先,保持安靜和鎮定。要立即觀察蛇的外觀,即使不能確切判斷是否毒蛇咬傷,都應先按毒蛇咬傷進行初步處理和觀察。

被咬傷後,蛇毒在3-5分鐘內就迅速進人體內。應儘早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吸收。

一、包紮法:

是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

即在被毒蛇的傷後,傷者應立即坐下或臥下,自行或呼喚別人來幫助。

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帶、褲帶之類的繩子綁紮傷口近心端。

如果手指被咬傷可綁紮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傷可綁紮肘關節上;腳趾被咬傷可綁紮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傷可綁紮膝關節;大腿被咬傷可綁紮大腿根部。

綁紮的目的僅在於阻斷毒液經靜脈和淋巴迴流人心,而不妨礙動脈血的供應,與止血的目的不同,故綁紮無需過緊。

它的鬆緊度掌握在能夠使被綁紮的肢體下部(即遠端)動脈搏動稍微減弱為宜。

綁紮後每隔30分鐘左右鬆解一次, 每次1~2分鐘,以免影響血液循環造成組織壞死。

一般在到達醫院開始有效治療(如注射抗蛇毒血清傷口處理)10-20分鐘後方可去除繃扎。

二、冰敷法:

有條件時,在綁紮的同時用冰塊敷於傷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縮,減慢蛇毒的吸收。

也可將傷肢或傷指浸人4~7C的冷水中,3~4小時後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續24~36 小時即可。局部降溫的同時要注意全身保暖。

三、傷肢制動:

被毒蛇咬傷後,不要驚慌失措,奔跑走動。這樣會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擴散。

最好是將傷肢臨時制動後放於低位。

許多毒蛇例如銀環蛇、眼鏡蛇,其毒素可能在一到兩個小時之內讓人斃命。

而像被銀環蛇咬傷的患者,一開始並不會出現疼痛或者腫脹,因此很多人不會引起重視。

但是毒素一旦發作,便會麻痺你的神經,甚至導致呼吸衰竭,還會造成心臟及腎臟的損害。

夏季“蛇出沒”,如何預防蛇咬傷?

天氣逐漸回暖,夏季也很快就要來臨,在外出頻率更高的夏季要怎樣預防蛇咬傷呢?

一、開展毒蛇防治的宣傳教育,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雜草,填塞洞穴,使蛇無藏身之處。

加強滅鼠工作因部分毒蛇以鼠類為食物,蛇在捕食時傷人,故加強滅鼠,減少毒蛇食源。

二、從事野外勞動生產的人員進入草從前應先用棍棒驅趕毒蛇。

三、在深山從林中執勤時,要隨時注意觀察周圍情況及時排除隱患。

四、在山林地帶宿營時,睡前和起床後,應檢查有無蛇潛入。

五、不要隨便在草從和蛇可能棲息的場所全臥,禁止用手伸人鼠洞和樹洞內。

六、進人山區、樹林、草叢地帶應穿好鞋襪紮緊褲腿。應穿好長袖上衣、長褲及鞋襪,必要時戴好草帽。

七、遇到毒蛇時應遠道繞過,不要驚慌失措。應採用左右拐彎的走動來躲避追趕的毒蛇。

八、四肢塗防蛇藥液及口服蛇傷解毒片,均能起到預防蛇傷的作用。



湖南醫聊


感謝您的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吳一波來回答您的問題。

簡單來說,先鑑別是否為毒蛇咬傷,被蛇咬傷後傷者應保持安靜,避免自身及受傷肢體的隨意活動,用冷茶、冷開水或泉水沖洗傷口,建議初步處理後儘快求助於專業的醫療幫助。


世界上的蛇共有2000多種,其中我國有170餘種,有近50種為毒蛇,危害較大的有蝮蛇、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銀環蛇、五步蛇及竹葉青蛇等。毒蛇咬傷事件主要發生在我國農村、山區或是沿海,常常集中在夏秋季。被毒蛇咬傷後的特點是發病急、病程短,而且患者如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及重視,可導致休克、呼吸衰竭、肝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既然毒蛇的毒性對人體危害這麼大,那麼如果發現有疑似蛇咬的傷口,患者應該怎樣處理呢?

首先,要先鑑別是否為毒蛇咬傷。很多人往往會忽視這一步,一旦發現被咬傷就認定為有毒,殊不知若判斷失誤可能給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如果“罪魁禍首”——咬人的蛇已被捕獲或打死,便可根據標本鑑定是否為毒蛇以及是哪一種毒蛇,這對咬傷後的治療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基本的常識我們應該瞭解:毒蛇一般頭大頸細, 頭部呈三角形, 尾短而突然變細, 身上花紋色彩鮮豔, 上頜長有成對的毒牙。 無毒蛇一般頭呈鈍圓形, 頸不細, 尾部細長, 體表花紋不很明顯,顏色也不太豔麗。

如果沒有找到“罪魁禍首”也不要驚慌,一般情況下, 我們還可以根據傷口的狀況和患者全身表現來區別。傷口處要注意牙痕數目、大小和深淺, 若是毒蛇咬傷,則傷口局部常留有一對大而深的毒牙牙痕,這種牙痕可呈紫黑色(銀環蛇和海蛇除外 )。同時患者局部出現疼痛、紅腫、出血、淤斑、起水泡 、血泡甚至壞死的症狀,且傷口周圍有明顯腫脹、疼痛、麻木感、皮膚顏色改變, 全身症狀也較明顯。若是無毒蛇咬傷,則患者局部僅有2或4行細小的鋸齒形牙痕, 而且往往只有局部牙痕處刺痛, 一般無全身症狀。

其次,要分析哪一種毒蛇咬傷。實際生活中,大部分受傷者無法看清蛇的外形, 因此準確判斷傷口為何種毒蛇所咬還是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下可以按區域毒蛇咬傷和流行病學特點,結合臨床表現來判斷毒蛇種類。不過一般情況下人們還是難以判別,所以建議初步處理後儘快求助於專業的醫療幫助。

確認為毒蛇咬傷後,我們要怎樣處理呢?

被蛇咬傷後傷者應保持安靜,避免自身及受傷肢體的隨意活動,切勿驚慌、奔跑,以減慢毒素的吸收。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除去緊束的衣服、鞋、手錶以及指環等飾物,之後可以立即用隨身所帶的繩、帶、手帕或從衣服撕下較寬的布條帶, 亦可就近拾取植物藤或莖結紮傷肢。方法為在傷口的近心端肢體、傷口腫脹範圍的上側貼皮膚繃緊。不主張使用收縮性的止血帶繃扎, 以免影響結紮遠端肢體的血供。也因此應每隔15~20 min放鬆繃帶1次, 每次1~2 min, 以防止患肢淤血及組織壞死。繃扎患肢的目的是阻斷淋巴迴流, 阻止或延遲毒素向體內擴散。但這也有一些潛在的危險,即把毒素侷限在軟組織中有可能促進局部皮膚和肌肉壞死。應注意傷口要保持在低於心臟的水平位置。


在山區、田野被蛇咬傷,可立即用冷茶、冷開水或泉水沖洗傷口, 有條件時用冷鹽水或肥皂水沖洗;經現場處理後儘快到醫院接受治療,以免延誤搶救。

這其中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點,很多人會選擇用嘴或吸球從傷口吸出毒液,但迄今也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這種治療的有效性,而且如果口腔黏膜有破損可能會導致吸毒液者中毒;第二點:用手擠出傷口內毒液的做法被認為可能會促使毒液更快向肢體近端擴散;第三點:不要讓患者口服酒類或對傷口進行冷、熱敷。因為也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用冷水浸泡療法能有效減慢毒素的擴散。

總之,遇到毒蛇咬傷,要保持思想上的理智,儘可能地自行簡單處理並儘快就醫。

問題回答:山東大學藥學院 潘越 審核:吳一波

吳一波


住在鄉下或郊區的人們,到了夏天的晚上難免會遇見蛇,以前我們會聽見哪個地方毒舌又咬死人了,其實由於以前人們的觀念太落後,不相信醫學,喜歡用敷草藥來救治,從而耽擱了寶貴的救治時間,從而失去了生命,萬一被毒舌咬傷了,我們該怎麼做呢!我來教大家幾步,關鍵時刻能用上挽回生命。

(一):不能慌張,要馬上坐下來,不要亂動,因為活動會促進毒液擴散,如果旁邊有人,救護措施由旁人進行,若現場只有自己一個人,應迅速自救,若需要走路求救時,也要慢慢走,走的越快,血液循環越快,毒液擴散也越快。


(二):要迅速用鞋帶,手帕,襪子,衣服等物在傷肢近端2至10cm處紮緊,以防止蛇毒延淋巴和淺靜脈迴流擴散,並注意每隔30分鐘放鬆1-2分鐘,直至應用有效蛇藥30分鐘後,或注射蛇毒血清後方可去除。

(三)立即用清水,肥皂水沖洗傷口,

去除其周圍黏附的毒液,如有條件用雙氧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更好。


(四)如果能迅速到鄉鎮醫院,在鄉鎮醫院先用消毒刀片,連結牙痕中心做"十"字切口,切口不適宜太升,到皮下能排出毒液就可以了。

(五)緊急情況下可以用嘴吸出,但必須保證口腔無破損,齲齒,吐出毒液後必須充分漱口。

(六)用火柴燒灼傷口,破壞蛇毒。

(七)儘快去醫院使用毒藥,蛇毒血清治療,蛇妖的有效時間是24小時之內,可以口服配合外用,塗在傷口2cm處。


在鄉村生活的朋友要多加小心,夏天到了傍晚儘量少出門活動。


護師姐姐講健康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可見大家對這種爬行動物的恐懼

被毒蛇咬傷,如果有條件注射血清是最好的選擇。沒有血清則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和奔走,避免血液流動加速,導致毒素的快速擴散。雖然蛇毒不會像傳說中的“見血封喉”,但傷者也應該抓住最開始也是最關鍵的3分鐘,立即用止用褲袋、鞋帶、手絹、撕裂的衣服等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結紮,防止毒素擴散,同時務必每15分鐘放鬆2至3分鐘,防止肢體壞死。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盲目用嘴吸傷口,因為口腔中任何一個小傷口(潰瘍或齲齒)等都可能使毒素進入體內;而是要在被咬傷的3至5分鐘內,有條件的可以用涼開水或者泉水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或者用拔火罐吸出蛇毒,甚至可以用火柴、菸頭燒灼傷口,破壞蛇毒,局部消毒後,用細針或刀尖剔除毒蛇殘牙,按壓痕的方向縱切開或經傷口作十字形切口,切口長1至1.5釐米,用雙手從上到下、從外向內,由傷口周圍向傷口中心均勻推擠,使毒液從傷口排出,至少持續10至20分鐘,直至傷口局部由青紫色變為正常皮膚顏色,傷口流出鮮紅色血液為主。簡單處理後儘快就醫。

在戶外野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記得帶著長木棒一邊“打草驚蛇”


明月出崑崙


1用刀劃開傷口,用力擠壓,儘量擠出傷口附近的血液。2在傷口到心臟到傷口間加壓包紮,包紮位置要遠離心臟,如有必要可以幾道加壓包紮。3不要運動,由他人送醫。路遠的可以臨時服用一些降壓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