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大教育利潤腰斬背後:曾面臨退市危機 數次踩雷無證經營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8日電(趙佳然)近日,學大教育所在的紫光學大(000526)公司發佈了2018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紫光學大實現營收28.93億元,同比增長2.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95.08萬元,同比下降46.88%。

公司稱,目前在線教育逐漸興起並快速發展,學大教育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線上教育的衝擊,市場份額被分流。然而,學大教育本身不僅在資本市場上屢屢折戟,在運營方面也因辦學資質問題數次“踩雷”。

資料圖中新經緯攝

三度出售失敗,曾站在退市邊緣

紫光學大主營教育培訓業務,依託於學大教育的平臺,主要服務對象為國內K12範疇有課外輔導需求的學生,授課模式以線下的“一對一”教學輔導為主。

學大教育是教育行業內的知名企業之一,曾於2010年11月在紐交所上市,並於2016年迴歸A股,借殼銀潤投資(即紫光學大前身)。然而,紫光學大的業績卻未能一帆風順。

公司繼2017年歸屬於上市股東的淨利潤扭虧為盈後,2018年又下降至1295萬元,跌幅近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為597萬元,比上年減少了156.14%,且由盈轉虧。

關於發展中遇到的風險與挑戰,紫光學大在年報中稱,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線教育逐漸興起並快速發展,對傳統的教育行業機構構成了一定的衝擊。“學大教育目前利潤率相對於在線教育較低,面臨高企的營銷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市場份額受衝擊、招生分流等風險,一定程度的降低學大教育的盈利。”

除此之外,公司還認為,未來其核心管理團隊和骨幹師資的流失風險也會進一步增加,加之受國家宏觀政策因素影響,辦學場地租賃及人力成本也將不斷增加,對學大教育的利潤水平及穩定發展均會帶來不利影響。

由於虧損嚴重,紫光學大曾在退市邊緣徘徊。2017年3月,公司發佈公告稱因籌劃重大事項而停牌,後改名“*ST紫學”。然而當年業績轉虧為盈,2018年4月,*ST紫學發佈了《關於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進展公告》,並於5月更名為紫光學大。

今年2月,紫光學大發布公告,宣佈公司原擬以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的方式作價236億元購買天山鋁業100%股權的事項已終止。這意味著,其旗下學大教育資產的出售再一次以“失敗”告終。此前,紫光學大分別在2017年5月及2018年1月嘗試出售學大教育。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隨著教培機構監管愈漸趨嚴、整頓力度加強,對於k12教培行業而言,短期內或承壓,然從長期來看,市場更加規範帶來的是龍頭機構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然而,糾纏於股權交割,在資本市場力求自保的學大教育,如何在市場規模和服務、師資等實力上與新東方、好未來等機構形成強有力的競爭,還是一個未知數。

学大教育利润腰斩背后:曾面临退市危机 数次踩雷无证经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