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人普遍不種地,把地種上樹,種樹真的比種莊稼收入高嗎?

李依舅



用戶1956502798232


在我國,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三大類。其中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屬於農用地。而耕地在我國受到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採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以及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都屬於違法行為。而我國的地形特殊,能開發利用和質量高的土地所佔的比例不高,不適宜大規模發展耕地。所以農民多數按家庭的需要和市場的需求進行種莊稼或者種樹。

在我們那裡,農民按照習慣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土地上種不同的農作物和樹木。例如平緩和低窪的地方,水資源豐富,經過長年施肥、灌溉、耕作等農事活動帶來了大量新的物質,使耕作土壤的肥力超過自然土壤,更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所以這些原有的耕地基本保持了種植農作物的習慣。而過去那些荒廢閒置的土地、山地則被開發,種植蔬果和樹木。說起這些還有一個記憶猶深的故事。

90年代初,我們那裡當時應該在推行三高農業又或者是推廣山地承包責任制。記得當時我們周邊還是比較原始樸素的小村莊,然後突然收到管區的通知,當地所管轄的自然村,房前屋後的樹木、竹子等(當地人稱為“竹根簕林”),果樹除外,全部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砍光。還派人下來檢查,沒有砍的都要罰款。有些樹是父輩們種來當柴火,或者用來做新房子的門窗,突然要砍掉大家都捨不得,於是怨聲四起,迫於壓力最終還是砍掉了。當時在村民的眼中這是不可理喻的行為,如今再回頭看待當年的事件,覺得當年的領頭其實是一個很英明的書記,要不是在他的推動下,我們附近的村鎮也不會跟風,把那些沒用的樹林砍掉,大力推廣農業,讓當地的農民都種上了果樹,成為最先吃到“螃蟹”的果農。

所以我想說那些種上樹的土地是否不是耕地,而是後來開荒出來的土地和山地。


大粵妹


現在的農村種莊稼,出力出工不少,投入不少,但確實不掙錢。就拿種小麥來說,春天這兩遍返青水必須得澆,化肥得施,噴藥鋤草得做,小麥成熟後需要機械收割,一系列下來,成本不低,但麥子卻賣不上價,算下來是賺得少,賠的多。其它農作物也一個道理。種樹就不一樣了,就拿種植楊樹來說,成活率高,生長期短,既不用澆水,也不用施肥,更不需要噴藥鋤草,十年左右就可以出售,而且價格還較貴。既節省了人工,又減少了投入。再說現在國家提倡城市化,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裡集中。城裡的樓房一片連一片,這就需要大量的綠化樹木,而綠化樹木價格昂貴。這樣一路算下來,還是種樹比種莊稼合算。




行雲流水60111


現在我們新疆大部分土地都是種植的紅棗樹,由於新疆有獨特的氣候條件,乾旱少雨,日照時長,有利於紅棗樹的生長及做果,紅棗喜歡陽光,陽光照射充足,空氣乾燥,紅棗甜度越好,果型越飽滿,前幾年紅棗市場好的時候,每畝產值可達3萬左右,比種植其他的農作物收入翻好幾十倍,確實讓農民伯伯們償到甜頭,就算這些年行情不好,也比其他農作物收入要高,所以,我種植的樹確實比其他的收入要高。選擇種的棗樹,當然,也得分地方情況,總之,因地制宜吧。


早吃棗健康


農村土地裡不種莊稼而種樹,種樹真的比種莊稼收益高嗎?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區別不同情問對待。

農村土地裡不種莊稼而種樹,通常有幾種情況。第一種便是種果樹,發展果業生產。這種情況來說,種地的投入和人工費用,都比種莊稼要高得多,但是果業生產的效益,確實大大高於農業。比如我們膠東,最為普通的果業生產是種植蘋果,基本家家戶戶都種有蘋果樹,也都掌握種蘋果的基本技術。而蘋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賣到五六元一斤,後來雖然下滑,但通常也能賣到兩元左右一斤,前三四年低迷時,大多數的果業戶還是掙錢的,去年蘋果價值上升,又有不少戶發了蘋果財。而個別有技術的人,還會進行一些特色種植,比如種植大櫻桃、種植藍莓、葡萄等價格更高的果樹。但這些樹管理難度大於蘋果,所以並不普遍。

農村還有一種種植,是進行園林育苗,種植園林綠化樹種。這種種樹效益也是比較高的,但是管理難度較大一些,因為發展苗圃種植的樹種較多,要掌握更多的種植技術,不是一般農民所能掌握的。並且,這些樹木只是賣給城市做園林綠化用,要有銷售門路,不如種大路性果樹,比如蘋果下樹後,可以就地賣果子,坐等蘋果商收購。而苗圃育出來的苗,沒有銷售渠道是不行的。

第三種種樹,是農民苦於種糧效益低下,要外出務工,把土地荒蕪又不好,只能放上樹木。這些樹木,多是用材林或者豐產林,育上收購價格高時,也能取得較好的收益,但豐產林發展多少年不景氣,效益低下,未必就比種糧食收益高。不過,這些樹種上後管理成本低,農民可以放心地外出務工,收益多少農民並不太計較,得多少賺多少,反正主要靠務工收入。

不過,有一點要明確的是,種樹的土地多是山㘫薄地,屬於一般性的耕地,如果是基本農田,是不允許用來發展林果業的,也是不準撂荒的。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種什麼,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的,比如技術能力、投入能力、銷售渠道等,都要綜合考慮。只要極個別頭腦靈活,信息靈通的人士,才會搞一些特色種植。


齊東晏子


現在確實有不少地方農村把耕地上栽上了樹,不在種植莊稼,這也並非就是種樹比種莊稼的收益高,而是種莊稼收益雖然能比種樹高一些,但卻很是麻煩,並且還需要有人長期管理。種上樹收益並不高,但卻很省心省事。

農民種莊稼掙不了多少錢,這是確確實實的現象,即便掙不了多少錢,但農民還要種著莊稼,如果選擇不種吧,也感覺挺可惜的,家裡有留守的老人或婦女,也就會捎帶著種上,掙多掙少也只是當做一個營生了,並不會指望種地掙錢生活了。


但有些農村家庭,青壯年外出打工後,家裡沒有了勞動力,或者全家人都在外打工了,家裡有土地也無人耕種,放棄吧也不情願,還有被收回的可能,於是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種上一些樹,一也算是土地沒有拋荒,二來以後樹木成材了,還能有一些經濟收入。

農村把耕地不用做種莊稼,而是選擇種樹,這與收入的高低沒有什麼關係,總的原因也還是種地真的掙不到多少錢了,沒有多少人原因種了,這也是農民的無奈之舉,把耕地種上樹以後,農民外出打工也不需要再顧慮家裡還有莊稼要收穫了。


這種現象估計也不會持續太久了,將來的土地集約化種植模式實施,勢必會把零散的土地採用集中的種植模式。你對農民把耕地栽樹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農大知事


大家好,其實這個問題,在農村很普遍了。以前很少,尤其最近幾年很多,覺得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較低,而且傳統作物前期需要施肥,管理,投入很多,到最後農民得不到應有的收益,入不敷出,這是主要原因。另外現在個別地區政府是鼓勵農民種植果樹,林木的,還能得到政府補貼,從而降低了種植成本。本人覺得時代在發展一切都在進步,以後傳統農業農作物會慢慢的降低種植,在條件允許較為發達的地區,傳統作物應該成規模化種植,往機械化發展,這樣能較低成本,提高產量。在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樹木,林木,還是比較好的,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風,因為需要考慮市場供需。



洛陽沐楓生活日記


現在是農村很少有人種地了,是種地的收入沒有打工收入高,種地的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還有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沒有年輕的勞動力,農忙的時候就很辛苦。

在村裡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勞動能力不強,種地根本打理不了。

在我們這裡(廣西博白縣)很多山地都種上了速生桉、杉樹等樹木,雖然種的時候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工和資金,但是種下去以後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很少了,一年到頭偶爾除一兩次草,施一兩次肥就可以了。

種樹的收入不一定比種莊稼的收入高,只是更時候農村目前的一種選擇。

如果是種果樹,收入也不一定很穩定。每年投入的肥料和農藥都是很大的,去年2018年的時候,就發生了荔枝滿地丟,砂糖橘滿河倒的情況。所以,種什麼都是有風險的投資,如果是農村人自己種來吃的,也就無所謂。

希望以上回答能讓您滿意,歡迎關注:博白鄉土,參與討論


博白鄉土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人放棄了種地,而選擇種樹,這是因為什麼?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一,種糧食,還要照顧它,要按時澆地,施肥打藥,看看多麼的忙碌,估計想要忙中偷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能省下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是建議你種樹。

二,糧食的價格越來越低,就因為糧賤傷農,許多的人,放棄了種植糧食,說句心酸的話,有的人種植糧食,一年來也就幾千來塊錢,錢這麼少,都有點入不敷出了,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假如想要養活一家人,只能外出打工,出去打工,地裡種點樹,到時候還能多點零花錢。

三,樹苗便宜,數比莊稼容易存活,你只需要,把它種植以後,平常給它澆點水,就可以輕鬆把它養活。聽他們說種植樟樹一年下來可以賣10000塊錢呢,比打工好像還寬容,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聽著我都有點心動了,不過這個真的靠譜?還是隻比糧食靠譜?樹找不到買家怎麼辦?

四,種莊稼,投資太大,不但要買化肥農藥,還要澆地,澆地費用特別的貴。種植樹木比莊稼容易管理,至少省去了打藥的這個環節,毫不客氣的說,現在種植什麼,都比莊稼收入高,所以農民伯伯,不要再搗鼓你那幾畝莊稼地了,從別的角度,從新出發,尋找新的未來吧!

有的農民還種糧食,在他們看來,糧食多少還有點前途,只要等別人不種植糧食了,糧食這塊就是一塊肥肉了,只不過這個等待需要很長時間,沒有耐心和毅力的人,最好早早放棄,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因為一件事情擾亂你的整體計劃。其實只要有頭腦,幹什麼都能賺到錢。

有的很多人種樹,一樣是賺不了多少錢,而有的人種糧食,人家就可以賺很多錢,這可能就是,人的智商的關係,或者是命好?不管怎樣,只要找對方向,就一定會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個需要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據了,你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走向成功


影子168202078


看實際情況,如果是種的經濟類樹,發展的水果種植行業,此行業果樹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政府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能夠產生經濟價值,後期銷售能夠有穩的的供銷鏈條,就可能會賺錢!只是可能,這個可能需要規避市場風險,氣候風險等各種條件。其實農業這塊普遍都不掙錢,除非大規模種植,種植的優質果木,市場空白,當地氣候穩定才能賺錢,否則絕對虧。另外新型農業大多發現特色農業才有錢賺,以市場健康需求為導向發展的農業可能會有一席之地。不過份額很少,國家綜合國力決定了只有少部分人能夠消費的起。綜上,農業發展需要國家繼續努力,社會最窮的依舊是農民。因為物價都在漲,甚至翻了幾倍,幾十倍,就是農產品價格依舊穩定,我記得我幾歲玉米七毛一斤,二十來年過去了,現在九毛。所以,哈哈哈哈。掙錢方式還是慎重選擇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