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到底該不該放?

朱穆卓瑪


心臟支架,救人無數還如此備受爭議!再次看到像心臟支架到底該不該放這種類似的問題,陳醫生覺得挺無奈的。

到如今,依然有很多人還認為心臟支架是一種國外落後技術,用來坑我們老百姓的,甚至有一些已經發生急性心梗的病人,有時候其或其家屬還跟我們說:能不放支架就儘量不要放?或者問我們是一定要放嗎,不放行不行?每次手術前都不得不跟病人或者家屬解釋半天。

今天我就給大家好好講講這個心臟支架到底該不該放?

沒錯,心臟支架確實是外國人最先發現使用的,而且連心臟支架最初的理念都是外國人想出來的,而且那個醫生還被當時的醫院開除了,但是那個第一個拿尿管從體表血管一直插到心臟裡的醫生得了諾貝爾獎,他也拍下來第一張影像學資料,赤裸裸的告訴了我們,是可以從我們體表血管插到心臟的!


而心臟支架手術的第一步就是要打通這樣一條通路,有個東西可以把我們的支架輸送到我們狹窄的心臟血管裡,從而改善血管狹窄帶來的心肌缺血梗死。從第一例心臟支架手術至今其實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在臨床上,心臟支架手術可真是救人無數!

所以,從我多年的臨床工作可以明確告訴大家:心臟支架是真的可以把我們狹窄的心臟血管位置撐開一條通道,讓血液順利通過的。諾貝爾獎,不是隨便發的!!!

但是到底該不該放?什麼時候放?

注意:這是有國家明確標準的,達到應該放的時候,醫生是肯定會建議你放的,但是如果沒達到標準,就算你想放,也不會給你放的。當然心臟支架手術出現以後,確實有個別一小部分醫生存在過度醫療的行為,把很多可以不放或者少放的支架,也放進去了,這點實屬不該,有違醫德,我在臨床門診工作期間,也有部分因外院太遠過來我院複查的病人,有極個別存在沒達到放支架標準的。

像比方之前我遇到的有一個血管狹窄的病人,他之前在其他醫院做了一個動脈造影,提示血管狹窄了70%,當時那邊醫生就建議他要做支架,後來自己一直也是那種不想放支架的,就來我院就診了,我問了相關情況後,發現該病人確實存在70%血管狹窄,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心肌缺血的正常,只要不是什麼重體力活動,也不會出現特別明顯胸口疼等,讓他做了運動實驗,心肌顯像,也沒提示特別典型的供血區缺血。這種情況實際上並沒有說達到必須做支架的時候,是可以考慮不做的,定期觀察複查就好了。



所以說,我們不能簡單依據做了動脈造影,提示血管狹窄≥70%,就必須要做支架,而是結合病人的症狀,有沒有明顯供血區缺血等;當然對於一些雖然沒有症狀,但是造影提示心臟重要部位有嚴重血管狹窄,比如冠狀動脈前降支,也是必須要放支架的!

對於以下情況,一般不建議做心臟支架手術。

  1. 有腦出血、消化道出血、胃潰瘍等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建議做,因為做完支架後還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藥物,會加重;
  2. 心臟狹窄部位有明顯的鈣化扭曲等也不建議做,這種哪怕做了也不理想;
  3. 評估病人情況後發現做支架手術對病人的風險更大,也不建議做,因為你的手術醫生放了支架也要承擔一定的後期責任的。

所以,放不放,你說了不算,醫生也不能憑空說了算,是要綜合考慮你的全身狀況,比如年齡、症狀、併發症、狹窄部位及程度、放了後遠期效果等。


醫學小偵探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對這個問題,我以身邊的真實案例回答這個問題。

2019年4月8日,我姥姥,心臟病再次復發,而距上一次住院治療僅僅過去一個月。一家人都在爭論該不該給我姥姥放心臟支架。

我姥姥的基本情況是,患心臟病已將近二十年,到現在一直都是藥物控制,嚴重時會住院進行輸液控制。

很多人可能會問,患心臟病都這麼久了,為什麼不早早給放支架,非要拖到現在。其實,並非所有的心臟病都需要放支架,前期不嚴重的時候,進行藥物控制就可以。所以,早在我姥姥剛得心臟病的時候,病情還不算嚴重,一直是進行藥物控制;前幾年有一次病情加重,醫生曾建議放支架,但是我姥姥比較膽小,堅決不做,家裡人擔心我姥姥因為害怕導致病情加重或者手術效果不好,也就都同意了。

直到近期病情惡化,要不要放支架這個問題,再一次擺到我們面前。

一個月前,病情嚴重住院治療時,我姥姥還是特別恐懼做手術,一度因為醫生建議放支架,血壓驟升至180,還是堅決不做。就這麼又拖了一個月,直到4月8日,醫生建議必須放支架了,我姨、我舅、我媽他們一致決定必須說服我姥姥,做心臟支架手術。在病情惡化的現實面前,即便還是害怕,我姥姥終於是同意做手術了。

那麼,很多人都會說,放了支架活不長。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

正常情況下,放了支架不但不會活不長,而且還會延長壽命。另一個例證,一男鄰居,患病時不到三十,急性心肌梗死,屬於不放支架,性命難保的情況。所以,當時就放了心臟支架,術後至今十幾年,平平穩穩地渡過。期間,只要按時服藥控制,避免做劇烈運動,都是能夠正常生活的。

所以,放了心臟支架是不是有用、是否有利於維持生命?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病情所需必須放支架。

質疑支架手術的聲音往往是來自於少數人,比如,病情已經很嚴重,或者手術失敗等情況,這種情況下,不做支架也會有生命危險,不能說是因為做了支架手術導致活不長,相反,應該是支架手術又將病人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多爭取了幾年的時光。

不要諱疾忌醫,病情不等人。病人一定要記住一點,那就是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按時檢查,該做手術的時候一定要做手術,畢竟,在生命面前,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欣康小天使


現在很多人都有一種唱衰心臟支架的觀點,認為心臟支架就是謀財害命。

經常聽到這樣的論調,一個人放了支架,不能吃這不能吃那,那同時放了支架以後人很快出現血管堵的情況,那到底現實當中,我們該不該放製劑?

醫學上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放支架的。

目前,放心心臟有兩種情況:

1、一種是患者有冠心病,經常出現嚴重的心絞痛情況,做心臟造影發現冠狀動脈堵塞在75%以上,這種情況如果不放支架,患者會經常發生心絞痛,甚至近期很快出現心肌梗財的情況。

如果出現心梗患者可能搶救及時出現要命的情況,這時候就要考慮患者的血管情況,有專業的介入科醫生判斷是否應用支架。

但是如果血管堵塞程度在75%一下是不不需要放支架,現實中很多患者做完血管造影,沒到這個程度,不放支架藥物治療就可以的。

同時如果血管堵塞的很多,多支病變,放置心臟支架也可能解決不了問題,往往也不放支架,就要考慮做心臟血管的搭橋手術了。

2、第二種放心臟支架的情況就是患者出現急性心梗,在4小時內送到醫院,經過介入抽栓成功,經過血管內鏡評估,動脈斑塊穩定狹窄程度大於75%以上,這種情況需要急診放動脈支架。

但是如果說以後血管斑塊穩定,狹窄程度不足75%,也是不放支架的。

從目前的醫學病例統計看,放支架的人生存率及生存質量要明顯高於不放支架的患者的。

並不是放完支架就萬事大吉了

有的人說心臟血管狹窄75%以上,要完全堵塞還要很多年,但是如果患者出現活動後出現嚴重的心絞痛,或者是氣喘的情況,如果不支架生活質量極差。放完支架生活質量會會明顯改善。

還有這種情況如果不放心臟支架,患者很有可能出現心梗,如果搶救不及時就要命。

那麼是不是說放完支架就萬事大吉了?當然不是,還要堅持吃藥,改善生活習慣。

千萬不要道聽途說,在該放支架的時候選擇保守,不但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等到心梗的時候後悔莫及。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心臟支架植入是治療冠心病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身邊都有植入心臟支架的病人和患者,那麼心臟支架到底該不該放呢?

一、該放的一定要放?

我們日常看病的過程中經常碰到一些,絕對拒絕支架植入的病人,患者已經發生心梗,但就是拒絕支架植入,這樣的情況屢屢發生。我們不能因為對支架沒有好感而拒絕其對我們進行救命。所以,該放的一定要放,而支架植入有相對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對於有絕對適應症的患者,植入支架不僅可以改善症狀,還可以有效的改善預後。


二、哪些情況需要放?

對於急性冠脈綜合症,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進行急診,支架植入治療是一個改善症狀緩解預後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對於不穩定心絞痛等急性冠脈綜合徵,也是支架植入的適應症之一。對於患者已確診冠心病以後,進行藥物保守治療後仍然症狀頻發的穩定性心絞痛,也是支架植入的一個指證!當然對於左主幹和其它大血管嚴重狹窄,已經危及到我們的生命或心臟功能的患者,即便其沒有症狀,也需要進行支架植入。


三、不該放的一定不放

對於沒有症狀的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如果不是左主幹的嚴重狹窄,或者是主支血管大於90%的嚴重狹窄,那麼可以先行進行保守治療。對於有禁忌症的患者,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獲益和風險,然後進行評估後決定是否應該植入支架治療,但不管怎麼樣,不該放的一定不放,這是一個重要原則。

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二十五年前我因為低血糖去友誼醫院,當時大夫馬上確定我是心臟病必須馬上住院安支架,並立刻交了六萬塊錢押金,後來我弟弟趕到醫院質問大夫憑什麼認定為心臟病,憑什麼馬上放支架,大夫回答,憑症狀。我弟弟不同意要求馬上退款出院,在家屬一再堅持下,扣了兩千塊錢放我出院了。我今年六十五歲,心臟挺好每天跑五公里,做過冠造三次,每次大夫都問我如果檢查過程中需要安放支架,你同意安上吧,這樣可以省手術費。我總是回答他們,就是死了也不裝支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