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日本等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英、法、比等國的軍隊同德軍對抗的西線,俄國軍隊同奧匈帝國、德國軍隊對抗的東線,是主要戰線,其中,西線的戰線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1914年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施裡芬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由於馬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三國軍隊的奮力抵抗和俄國在東線的進攻,致使德軍速戰的計劃破產。西線作戰的雙方修築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

1916年爆發了三次大型的陸地上戰役,即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日德蘭海戰役後,英國仍然牢牢控制著制海權。

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1918年11月,德國宣佈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珍貴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