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賢士:古代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也是一樣,只問人家有沒有道德!

“古之賢士,何獨不然”。古代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也是一樣,只問人家有沒有道德,不問人家有沒有地位、權勢,忘記了對方的權勢。所以古代稱讚高士們「天子不能臣,諸侯不能友」的美德,因為他心境平淡,忘記了這些權勢地位。例如宋朝的楊樸,始終不肯出來做官,宋真宗仰慕他的名,幾次要他出來,他都不肯。最後宋真宗派人到他家裡坐候,他沒有辦法,只好到京城裡去見皇帝。宋真宗對他說:現在終於把你請來了,你是喜歡作詩的,而且詩作得很好,一路上一定有不少好詩了。楊樸說:我在路上沒有作詩。宋真宗說:那麼你離家的時候,你的朋友們一定作了許多好詩,為你送行吧!他說,朋友們也沒有詩,只有我內人(太太)作了一首詩送我。宋真宗說,那你太太的詩怎麼說呢?楊樸就唸出來他太太的詩:

古之賢士:古代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也是一樣,只問人家有沒有道德!

更休落魄耽杯酒 且莫猖狂愛詠詩

今日捉將官裡去 這回斷送老頭皮

宋真宗聽了這首詩,哈哈大笑,因此送了他很多禮物,放他回去,表示再不叫他做官了。實際上,誰知道他是不是假太太之名,表明自己的態度呢?宋代歷史上,這類的高士也不少。

古之賢士:古代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也是一樣,只問人家有沒有道德!

再說孟子說的這類高士,並不是傲慢,也不是看不起政府,他只是不需要攀附權貴而已。例如宋代的邵康節,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像他這樣有大學問的人,歐陽修、司馬光這幫好友,曾多次請他出來做官;他說,在政治上有你們出來,就已經很好了,我的身體又弱,不要為我添麻煩,讓我在家瑞安享餘年,能活幾歲,就活幾年吧。老朋友無論怎樣邀請,他都不肯出來。

古之賢士:古代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也是一樣,只問人家有沒有道德!

又如現在年輕人看別人的文章,認為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事實上也真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由自己來寫,苦寫三天也寫不出來。有些人看似滿肚子學問,辦個刊物,寫上一年,學問也就寫完了。要知道,學問的補充很難,成本很大,說不定讀了一年書,兩篇文章就寫光了。不要以為自己本事大,所以人要能知恥。「知恥」不一定要含羞,而是要知道自己的分量,不要做出超越自己分量的事來;假如自己做了超越分量的事,就必定招來恥辱。例如舉重的選手,自己只能舉起九十公斤,偏要去參加舉一百公斤的比賽,結果不但得不到冠軍的榮譽,反而招來失敗的恥辱。這種太過超越自己能力的行為,就是不知恥的結果。有時候,人狂起來就忘了自己在哪裡,像一些學佛的青年,「未得謂得,未悟言悟」,自認為開悟了,就了不起了,那是「開誤」了。一個真正開悟的人,多麼平淡!多麼謙虛!開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有人恨不得在頭上寫個「悟」字,那是迷之又迷了。

古之賢士:古代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也是一樣,只問人家有沒有道德!

因此孟子在這裡說到,古代的賢君、賢士,始終覺得自己很平凡,所以面對勢利,不感到勢利;面對貧賤,不感到貧賤,因此能夠獨立而不倚。

古之賢士:古代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也是一樣,只問人家有沒有道德!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學習中華文明傳統文化,一起把我們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歡迎讀者留言評論和關注,動動您的手指轉發正能量,讓更多人學習到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