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不打蘇聯不打英國,能否坐穩歐洲大陸?

風捲大地


只要英國和蘇聯沒被打敗,希特勒就不可能穩坐歐洲大陸。在最開始,希特勒更忌憚英國,因為在1940年左右,德國在西歐穩操勝券,而東邊的蘇聯,在希特勒眼中,貌似沒有與德國相抗衡的實力。具體原因,大家都知道,這裡沒必要多講。為何英國如此重要?因為英國的背後,有美國,這兩國是一家人,德國人很害怕,一旦美國被拖入戰爭,大西洋的局勢就徹底變了。

對於希特勒來說,迅速拿下英國,是遏制美國的重要手段。早一天打掉這個威脅,美國就晚一天來歐洲。如果把英國徹底擊垮,整個大西洋屏障就會崩潰,美國將喪失前進基地。然而,希特勒低估了英國的實力,以為英國很快會投降,可偏偏出了一個丘吉爾,這下英國不可能投降,要與德國死磕到底。如此一來,德國在西線看似取勝,實在埋下禍根,遲早要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在這個過程中,德國暴露出自己的短板,海軍實力弱於英國,空軍也沒有明顯優勢。但是,戰爭機器不能停,此時德國還有一個致命隱患,那就是能源問題,在開戰後,英國利用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施封鎖,而德國不能自給自足,日子拖久了,遲早要崩潰。

在這種局面下,希特勒決定入侵蘇聯,企圖奪取蘇聯的土地與石油,為德軍充血。在德國人看來,蘇德遲早要開戰,英國被打殘後,蘇聯就成為了絆腳石。對於蘇聯人來說,德國的威脅一直存在,而希特勒對蘇聯採取敵視態度,德國一直想入侵蘇聯,因此開戰是必然的。這一次,希特勒又看錯了,他誤以為蘇聯不堪一擊,其實蘇聯的實力,要遠強於英國,其戰爭潛力一旦被激發,德國根本抵擋不住。毫無疑問,希特勒在東線捅了大簍子,此前沒有解決掉英國,只是埋下了禍根,而惹了蘇聯,是給自己挖了口棺材。

有人說,希特勒發動戰爭,這本身就是錯誤決策。美國早晚會干涉歐洲,蘇聯也不可能坐以待斃。此前維持著均勢,英法要利用德國對付蘇聯,蘇聯也要依託德國制衡英法,這種力量平衡,短期內無法被打破。然而,希特勒的選擇,是親手打破這個平衡,開啟德國的戰爭車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把德國給害慘了。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肯定不能。

拜德國二戰初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所賜,許多人因此對希特勒的戰績目眩神迷,並事後諸葛亮般的認為:如果希特勒沒有過於急躁的攻打英國和蘇聯,一心一意的整合歐洲大陸,默默種田,真正統合歐洲大陸之後,以歐洲雄厚的軍事、工業、經濟、科技潛力,德國將成為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國。

二戰元兇希特勒

咋一看,這樣的假設似乎很有道理,因為無論是對英國空襲的海獅計劃,還是發動對蘇聯進攻的巴巴羅薩計劃,德國都是主動進攻的一方,都是戰爭挑起者,蘇聯和英國都是無辜的受害者。那麼,如果希特勒並沒有急躁地發動對英國和蘇聯的進攻,德國能否坐穩歐洲大陸呢?

當然不能。

從1939年閃擊波蘭發動第2次世界大戰以來,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希特勒就先後攻滅了北歐,佔領了低地三國,閃擊滅亡老牌列強法國,其後,又輕而易舉的將東歐諸國納至麾下。當時的歐洲大陸,除了最東側的蘇聯之外,幾乎都處於納粹德國的統治之下。

巔峰時期的納粹德國

坐擁大半個歐洲大陸,又擁有上千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勁的精銳部隊,此時的德國,似乎只有它欺負別人的份兒,沒有人敢挑釁德國。

但可惜的是,當了200多年世界老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和與資本主義國家格格不入、同時又野心勃勃的蘇聯,絕非許多人想象中的“小白兔”,被德國進攻固然是受害者,但絕不意味著英國和蘇聯就是無害的和平主義者。

事實上,當近在咫尺的德國崛起並整合了大半個歐洲大陸之後,無論願不願意,納粹德國都將成為英國和蘇聯最大的對手和敵人。英國和蘇聯如果想繼續保持自己列強的地位、乃至於更近一步,擊敗乃至消滅納粹德國,就將成為必然的選擇。

二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

因為,從希特勒的言行和德國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來看,統治整個歐洲大陸並最終成為世界霸主,才是希特勒最終的目標,而孤懸海外的英國和處於東歐、資源豐富的蘇聯,必將成為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區別只在於,德國是選擇馬上進攻,還是經過種田整合歐洲之後。

因此,面對佔據大半個歐洲大陸的納粹德國,如果英國和蘇聯坐視德國整合統治區,就相當於等待自己的滅亡。精明的蘇聯和英國自然不可能傻傻的等待。因此,即使德國沒有發動對兩國的侵略,趁德國立足未穩之際,發動對德國的進攻,牽制德國,讓德國無法有效的統合歐洲大陸,並最終擊敗和消滅德國,就將成為英國和蘇聯的共同選擇。

更何況,擁有4000多萬平方公里殖民地的老牌列強英國,和素來以貪婪著稱的沙俄繼承者,絕非熱愛和平的“純潔小白兔”。在亂世之中,牟取更多利益,擴張本國勢力範圍,必將成為他們的選擇。因此,即使希特勒沒有進攻英蘇兩國,英國和蘇聯緩過氣來之後,發動對於德國的進攻,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

更何況,遠在歐洲大陸之外,卻由於天時、地利、人和,已經默默發展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的態度,也必須考慮在內。對於美國來說,歐洲列強在彼此廝殺之中共同衰落,才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選擇。

因此,在希特勒佔據大半個歐洲之後,基於美國自身利益的選擇,美國絕不可能坐視希特勒默默種田,支持德國的對手,與德國繼續戰爭乃至於親自赤膊上陣,都將成為美國的選擇。

所以,歷史上,美國在德國佔據大半個歐洲大陸之後,迅速改變了自己兩邊下注、左右逢源的政策,飛速通過了規模龐大的租借計劃,開始全力支持英國和蘇聯對德國的戰爭。

二戰歐洲戰場

而很顯然,美國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如願以償的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歐洲列強也在廝殺之中損失慘重,不但讓美國成為了他們的債主,也徹底退出了世界老大的競爭。


鳶飛九天2018


如果希特勒不打蘇聯和英國,我認為他完全可以坐穩歐洲。

以英國當時的國力和戰力,自保尚且不足,根本不可能去招惹如日中天的德國。而蘇聯直到德國跟他開戰前,斯大林還在跟希特勒確認友好和平關係,以至於開戰後,前線彙報德國已經全面對蘇聯開戰,斯大林都還根本不相信,認為是誤報軍情。

從這種情況來看,蘇聯也沒有做好跟德國開戰的準備,德國不招惹蘇聯,短期內蘇聯絕對不會招惹德國。

蘇聯、英國不招惹德國,遠隔重洋、奉行孤立外交的美國更不可能對德國用兵。

那麼德國完全可以把所有兵力、精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歐洲的治安整頓和生產建設上,以西歐雄厚的工業基礎,只需要五年,統一的歐洲大陸就可以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其製造能力、經濟水平完全可以超過美國,到那個時候,即便蘇聯又完成了新的五年計劃,也無法跟德國治下的歐洲的工業產值、科學技術、經濟水平同日而語。

那麼希特勒堅持這種穩中求進的態勢,是完全可以坐穩歐洲的。


明德山人6998


希特勒可以不打,但是英國同意麼?

我們首先搞清楚,停戰這個事情,是需要雙方坐在談判桌上議和的,而不是單方面說不打了就不打了的。你不打了,那我也不打了,不可能,誰知道你心裡憋著啥壞呢?不簽訂合約,誰也不能放下武器。單方面停戰,不可能。<strong>

戰爭這個東西吧,不是說隨便打的,打了之後,能不能即使撤出來,這就很難說。德國其實是拖死在戰爭中的,他早就不想打了,然而自己說了不算。

德國在法國戰役之後,西歐基本上就是德國自己的了,除了一個英國孤懸海外之外,西歐再無對手。其實這個時候,希特勒就不想和英國打了,原因就是打不過。

英國一個老牌強國,沒落歸沒落,實力還在。而他的長處和地理優勢,德國根本不具備。希特勒心知肚明,他不想打,打不過。然而,英國人態度強硬,就是不和希特勒議和,希特勒也沒辦法,英國人死纏爛打,和德國打個沒完。


如果,拿下法國,希特勒就停止一切進攻,怕是還是很難穩坐江山。關鍵就在這個英國,按照英國這個攪x棍的的性格,時機成熟必定反攻。英國在歐洲,就是看誰強了,就陰誰。再加上有個戴高樂的流亡政府,希特勒別想安寧。

希特勒如果想讓西線停止戰火,就必須征服英國,只有拿下英國,才能確保西線安全。希特勒想和談,英國不幹,氣的希特勒大罵丘吉爾,說丘吉爾是屠夫,是戰爭狂人。


反觀蘇聯,希特勒在西線打的激烈的時候,蘇聯根本就沒閒著,使勁向西擴張,甚至,蘇聯人的機槍大炮已經架在了德國人的門口。先是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和德國瓜分了波蘭,又要了羅馬尼亞兩個省,還要了保加利亞,還同南斯拉夫結盟了。<strong>

這個時候,蘇聯對德國已經不是威脅了,而是有危險了。德軍精銳都在法國,後面對蘇聯方向門戶大開,蘇聯隨時衝過去,這是危險,很危險了。這已經由不得德國了,面對這個危險,德國人只能打過去,先下手為強啊。

德國既然已經開戰,想停下,萬萬不能。這場戰爭,到了法國戰役,希特勒已經贏的盆豐缽滿的了,他非常想就此打住,但是局勢並不允許。只要蘇聯英國還在,希特勒沒一天好日子過。


軍武文齋


德國在掃平歐洲後能不能不打英,蘇坐穩歐洲,

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

德國在希特勒時代,軍力強勁,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可以說,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個偉大的轉折點,英法聯軍被圍困,如果德國吃掉這批有生力量,則英法,一敗塗地,二十年之內無兵可用,

當然招惹了英國不是小事,英國會派飛機跨海轟炸,德國是否守的住?蘇聯不是省油的燈,瓜分了波蘭後,就與德國面對面了,陣地戰,德國守的住嗎?

馬上建工事,建城堡,建防空堡壘,挨炸與炸別人誰更虧,這很難說。

法國沒有了流亡政府戴高樂,就會接受現實,反水聯合德軍槍口對英。

英國兵員緊張,美國會拋棄英國,吞併英國,或者趁機佔領法國的海外領地。

事實上,二戰是德俄美挑戰英法地位。

美國樂得英國一敗塗地收編英國領地,

我們可以看到這次英國脫歐,英美之間的互相坑害,絞殺蘋果最狠的是英國。

扣著黃金即不給委內瑞拉也不給川普的也是英國,而出餿主意,毀壞英國銀行信譽的正是川普。在印度洋挑戰美國的也正是英國。

如果敦刻爾克大撤退沒有成功,一切都將改寫,

這就是敦刻爾克的偉大之處,

十年之內,英國無人無力,

這裡要說一說瑞典,

德國與瑞典交好,瑞典有較強的海軍,如果德國與瑞典聯手,英國就會被美國和瑞典瓜分。

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可能的,事實上瑞典與美國來往頻繁,比美英,瑞英親密的多。

美國好萊塢為了拉攏瑞典甚至拍攝了瑞典女王,嗯而英國刺殺了瑞典女王的歐洲情人。使瑞典女王與歐洲結下了樑子,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瑞典女王那部老片。

瑞典女王在二戰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配角,德國與瑞典是近親 ,與英國是外人。


AUTUYT


所有大環境資料不需要再詳盡解說分析。提出小小的細節數據分析。希特勒同德國人一起註定滅亡的。希特勒通過各種渠道能夠當上元首隻是好運氣,利用猶太人的資金恢復促進德國的經濟發展。可惜這個混賬的希特勒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不懂的金融經濟學的傢伙。一個國家戰爭必須具備需要大量資金運轉支持。而他卻把自己國家的科學家搞金融經濟經濟科學家全部趕盡殺絕。將他們被逼逃跑去了美國。

今天美國的強大。離不去這批科學家,搞金融的經濟學家。其中猶太人經濟學家教授基辛格曾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t就這三點來說,促進了石油支撐美元。建立了強大的美元全球經濟體系(即是美國直接開銀行收割全世界)。等於美國的GDP經濟基礎發展在地球村之上。

戰後德國人用十年時間恢復了經濟。後來猛然驚醒開始瞭解學習金融經濟學。聯合西歐國家搞歐盟。用歐元抗衡美元。

猶太人玩金融玩了幾百年的歷史,西方猶太人基本上都是大銀行家。這方面應該要向這些猶太金融家學習。看看今天的華爾街美聯社就知道了。


用戶先知先覺


打是手段,搶是目的。任何佔領都一樣。人的貪慾是無限的。知足常樂那是中國部分人的哲學思想


喜馬拉雅之魚


確實能坐好歐洲大陸。無奈希特勒非等閒之輩,通吃世界才是他的理想,所以不存在什麼不與俄、英開戰一說。


鷹爪和平鴿


能。但他偏偏不知足。


西德尼蟲


希特勒戰略失敗就是沒佔領英國,打垮英國。英國沒打下來又去進攻蘇聯,錯誤的判斷,斯大林肅反後蘇聯人戰鬥力大大減弱,結果是,反而增加蘇聯人同仇敵愾戰爭決心,蘇聯國內矛盾減到最低程度,促使蘇聯美國英國形成一個廣泛的反法西斯同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